聂雪娟
摘要:高中历史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目前的生活有着较大的距离,学生很难真正理解历史的含义。为了增强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达到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可以在历史教学中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把热点时事与历史内容紧密结合。虽然在课程标准中没有明确地提出,将生活化教学方法应用于高中历史教学中,但是学生要从历史的角度出发,看待当前的社会现状,并且能够理解认同历史,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含义,这就不可避免地要联系到当代社会发展实际。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 高中历史 教学运用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6-311
高中历史学科与其他科目教学存在差异,历史学科较为复杂,学习内容很深,教师大多采用模块式教学。相对于初中历史来讲,高中历史教学更注重强调历史规律作用,学习历史更加灵活,不是单纯的记忆基本史实和了解历史事件影响,而是需要学生在了解史实的基础上能够把握历史之间的联系。历史能学生开阔眼界,展示古今中外的社会环境,能够提高学生美德素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科学地加入生活化教学理念,在现实生活中深刻了解历史。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英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现状
生活化教学理念早已出现,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具体的授课内容该怎样与历史事实相结,怎样让学生融洽接受生活化的教学模式,一直是历史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问题。但是为了达到教学生活化的目标,出现把现实内容与历史事实胡乱结合,举例的事件之间根本没有必要的联系,进行生搬硬套的现象。若一直进行这样的教学只能破坏教学成果,不能达到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要求,反而阻碍学生对历史这一门科目的学习正常学习,无法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具体措施
1.将历史教学融入日常生活
历史课堂上,由于历史教材都具有一定的政治色彩,内容涉及到革命、法律、王朝更迭等,学生对这类知识有较大的陌生感,无法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所以要打破以往历史课堂上老师讲读历史,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手段只是让大部分学生了解历史的轮廓,无法深入到历史内容当中,更不能联系生活实际和历史史实。所以要激发学生主动在生活中寻找历史的影子,让学生主动将生活与历史联系。
例如:学生可以结成历史小组,每周都把生活中发生的趣事与历史相结合,用各种手段技术收集关联的历史资料。通过一系列活动,学生可以得出一条历史结论,或是了解相关时代下的历史。学生在观察生活的同时,也将历史知识很好地融入到生活当中。
2.在课堂教学中加入流行用语
流行用语不能单纯地指向网络流行语言。应该包含常用于学生之间交流的词汇语句和学生交流时的常用语言。将学生比较喜欢的词语运用到教学中,可以提升学习历史的兴趣,让学生快速接收知识,提升教学质量。对于流行用语的使用,教师需要自行把控,筛选适合在课堂上应用的语言。流行用语更新較快,具有一定的时效性,一般在一周内甚至更短的时间就会进行语言更替。所以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观察学生之间的交流谈话,研究学生喜欢的交流方式,课堂教学时也要找准时机应用,教学时可以事半功倍。备课时可以进行批注,在课本上提前进行标注,在不同的场合和授课时间可以应用不同的语言。流行用语的使用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升学生学习专注度。但应用流行用语,对教师是一个很大的考验,教师要找准时机快速准确地切入恰当的流行用语,当前最火的流行语有:我太难了、奇怪的知识增加了、凡尔赛文学等。
3.以教学形式为基础进行演示
学习历史有很多种方法,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去学习历史。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辩论,针对学生上课时有哪些疑惑和哪些不理解的地方,让同学之间进行讨论,互相解答。在辩论过程中会举例应用到各种当代以及古代的实例进行论证,这一过程中就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应用历史知识,提高历史素养。历史也是发生过的生活,为了让历史知识能够更加贴近生活实际,教师可以选取合适的历史史实,让学生进行情景再现。根据当今社会热点新闻选取相关历史知识,把二者进行有机结合。
例如:老师在讲解诸子百家时,就可以让学生情景再现当时的各个流派之间学术交流的场景。对于区分孔子、孟子、荀子等各个思想家的主张,是学生学习的易混易错点。教师让学生分别代表儒家、道家、墨家、法家、阴阳家等各学派进行发言,各自发表自己的学术观点。在这样的对比下,就能够清晰地学习到各个学派之间的差别,再现百家争鸣的情景。通过实际演示,学生会加深对不同思想家主张的理解,增加区分度,以便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结束语:目前看来,历史教学正在越来越受到重视。历史教学逐渐生活化,对于历史的学习还有更大的空间。本文通过研究如何在历史教学中运用生活化模式,进而抛砖引玉,促进教师对历史教学开展更深入的探讨,希望历史能够活起来,真正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
参考文献
[1]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 曹彦红. 科技资讯. 2020(34)
[2]基于中华传统文化支持下高中历史教学探讨[J]. 李淑华. 文化产业. 2021(02)
四川省巴中市恩阳区恩阳中学 636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