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扶志视角的高校精准资助育人模式思考

2021-09-10 07:22陈咏苗陈伟峰陈丽
大学·研究与管理 2021年5期
关键词:扶志资助育人高校

陈咏苗 陈伟峰 陈丽

摘  要:本文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为研究对象,调研高校学生资助育人工作情况,结果发现,高校资助政策宣传方式多样,但宣传实效性不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助意识、责任感意识、诚信意识不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对精神、能力扶助需求突出。本文认为,高校可通过利用全媒体融合开展多元化资助宣传,增强宣传实效;制定针对性帮扶机制,提升精准扶助能力;注重心理健康辅导及人文关怀,加强心理育人;强化责任感意识培养,引导学生感恩回馈社会;重视诚信意识培养,建立相关监管机制,探索高校精准扶志模式,强化高校资助育人实效。

关键词:扶志;高校;精準资助;资助育人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18-0112-04

教育扶贫是中国特色贫困治理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1],高校学生资助是教育扶贫的重要方式。长期以来,高校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方式,集中在物质资助方面[2],强调“扶困”,往往忽视精神资助。物质资助可以缓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一时的燃眉之急,但是忽视精神资助会引发一些问题,包括: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产生了“等靠要”的消极懈怠“懒症”,没有树立“自助”的正确观念;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错误地认为,自己以贫困生的身份换来国家资助、学校奖助、社会捐助,是理所应当的,没有树立感恩的意识等。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3]。扶志才能根除依赖思想,戒掉“等靠要”的消极懒症[4]。高校在精准资助工作中,应当思考如何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更全面发展,将经济扶助与精神扶助、能力扶助相结合,不断更新资助育人的理念,使资助育人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用。

一、高校资助育人现状

调研组以广东省内高校的学生为调研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高校资助育人情况进行调研,通过对调研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高校资助育人情况现状。共发放调查问卷345份,回收问卷345份,有效问卷345份。调研对象群体中,91.01%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一)高校资助政策宣传方式多样,但宣传实效性不够

关于“高校资助政策宣传方式”,78.26%的学生表示学校利用了官方网站、官方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宣传,57.68%的学生表示学校通过主题班会宣传,53.04%的学生表示学校通过发放宣传小册子、宣传海报等方式进行宣传,37.97%的学生表示学校借助比赛、讲座进行宣传,可见,学校能够开展多样化的资助宣传活动,向学生宣传资助政策。但是,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申请时间”,有64.08%的学生表示并不清楚,另外有27.05%的学生表示不了解资助政策,可以看出,高校资助宣传的实效性有待进一步提升。

(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助意识、责任感意识、诚信意识不够

关于“你希望以何种方式获得资助”,有56.69%的学生表示希望学校采取有偿资助与无偿资助相结合的资助方式,既能缓解家庭困难学生日常生活支出的压力,又能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技能;有25.48%的学生表示会选择勤工助学等有偿的资助方式,即通过参加勤工助学活动,减轻家庭负担;有13.69%的学生选择奖助补等无偿资助方式,4.14%的学生表示能够获得资助就行,不在乎何种资助方式。从调研结果可以看出,不少的学生倾向于选择不需要付出劳动的资助方式,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自助意识培养问题应得到重视。

关于“参加公益活动、志愿服务”问题,60.29%的学生表示“有时参加公益活动”,29.57%的学生表示“偶尔参加公益活动”,仅有6.67%的学生表示“经常参加公益活动”,另外有3.48%的学生表示“从来不参加公益活动”。从调研结果可以看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责任感意识、回馈意识应进一步提升。

关于“是否有谎报家庭经济情况以获资助的现象存在”问题,有78.84%的学生认为谎报家庭经济情况以获资助的现象存在,仅有21.16%的学生认为谎报家庭经济情况以获资助的现象不存在。从调研结果可以看出,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存在“助而不贫”的隐患,学生的诚信意识应进一步加强。

(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对精神、能力扶助需求突出

对于“学生获助之后的跟踪管理”这一问题,有60.87%的学生表示获得资助之后,学校没有对获助学生进行后续情况追踪,反映出学校未能开展精准有效的动态跟踪工作,对受助学生缺乏完善持续的跟踪管理。对于“资助方式的实效性”问题,有55.07%的学生认为所获资助未能解决学生的实际需求,主要表现在现有资助方式缺乏对受助学生能力的培养;44.35%的学生认为学校现有资助方式以经济资助为主,对学生的精神激励不够;42.61%的学生认为资助育人的平台不足。

对于“当感到心理压力大的时候如何纾解”的问题,有51.59%的学生选择向身边亲近的朋友家人倾诉,36.81%的学生选择“闷在心里”;选择通过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寻求帮助的学生仅占8.7%。从调研结果可以看出,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及人文关怀问题应引起学校的重视。

对于“你希望获得哪些方面的培训”问题,68.99%的学生希望获得专业技能培训,65.8%的学生希望获得就业指导培训,60.58%的学生希望获得学业指导,57.1%的学生希望获得人际交往能力方面的培训,46.96%的学生希望获得心理健康辅导培训。从调研结果可以看出,学生对精神扶助、能力扶助需求多元化。

二、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扶志模式探索

(一)利用全媒体融合开展多元化资助宣传,增强宣传实效

资助宣传是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宣传方式多样而宣传实效性不足的问题应引起高校的重视。高校可以把握新生入学、评奖评优工作开展、毕业生离校等一些关键时间节点,根据资助宣传内容,按照学生的特点,灵活地选择资助宣传方式。比如,高校可通过学校官方网站、官方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及时有效地宣传资助项目申报、活动开展情况;通过发放宣传手册、海报等方式宣传资助项目的申报流程;通过召开主题班会、辅导员答疑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资助项目的申报、表格的填写;通过网站、微信公众号、书刊,宣传获奖受助学生的典型事迹,从而利用全媒体融合开展多元化资助宣传,增强资助宣传实效。

(二)制定针对性帮扶机制,加强精准能力扶助

高校可依据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学生的特点,制定面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有针对性的帮扶计划,增强资助育人的精准性。比如,高校可针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安排学业辅导项目[5],从学业指导方面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针对自卑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安排生涯规划辅导项目,引导其全面客观地了解自我,消除自我认知偏差,帮助学生寻找自己的优势,树立自信;针对技能欠缺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安排形体训练、写作、演讲、office办公软件应用、图片处理技术、英语口语训练等多样化培训课程,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针对就业困难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安排社交礼仪、简历制作、面试技巧等求职技能培训课程,增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三)注重心理健康辅导及人文关怀,加强心理育人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由于相对贫困的家庭环境和相对特殊的成长经历,往往承受着较大的心理压力,存在自卑的情况,而学生因自卑引起的一系列心理问题同样令人担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应得到高校足够的重视,学校应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情况的关注和动态跟踪,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人文关怀;通过建立“学校、院系、班级、宿舍”四级心理健康跟踪机制,有针对性地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进行关注,通过开设心理健康课程、讲座、沙龙等,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帮扶活动。

(四)强化责任感意识培养,引导学生感恩回馈社会

责任感意识、感恩意识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可通过将实践学分纳入学生综合测评考核范围,鼓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参加勤工助学、社会实践等活动,增强学生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责任感意识;通过将志愿服務学时纳入学生综合测评考核范围,激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公益活动,增强受助学生的感恩意识,引导受助学生回馈社会。

(五)重视诚信意识培养,建立相关监管机制

学生诚信意识的缺失,不仅可能造成“助而不贫”的现象,还会影响学生的人生发展。高校可通过开展“诚信主题月”宣传活动,举行诚信主题辩论赛、征文、微视频比赛等多样化的诚信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增强学生的诚信意识;通过建立学生诚信档案,加强对诚信档案的管理,对于在资助项目申报中出现的谎报、虚报等不诚信行为,需进行详细、客观的记录,规范学生的诚信行为。

三、结语

育人是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最终目的。针对高校资助宣传实效性不够,学生自助意识、责任感意识、诚信意识不够,学生对精神、能力扶助需求突出的问题,高校可通过利用全媒体融合开展多元化资助宣传;制定针对性帮扶机制;注重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及人文关怀;强化学生责任感意识培养;重视学生诚信意识培养,把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经济问题和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综合素质及能力结合起来,助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提升高校资助育人实效。

参考文献:

[1] 向雪琪. 教育扶贫的维度及其政策意蕴[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7(05):94-102.

[2] 宋晓东,曹宏鹏. 大学生资助政策实施的效果、问题与对策[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01):80-82.

[3] 刘晓玲.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先扶志”重要论述的理论贡献与实践价值[J]. 求索,2020(05):24-29.

[4] 刘合光. 精准扶贫与扶志、扶智的关联[J]. 改革,2017(12):36-38.

[5] 孙莉玲. 以“育志、育智”为目标的高校精准资助育人体系构建[J]. 江苏高教,2019(12):120-123.

(荐稿人:李晶,广州新华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莫唯然)

猜你喜欢
扶志资助育人高校
扶贫·扶志·扶智
关于经济困难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思考
关于经济困难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思考
美丽中国:扶贫先扶“智”和“志”
“扶志”与“扶智”相结合助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育人探析
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