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沛珍
摘要:目的:本文旨在对于慢性肾炎病人给予循证护理干预模式,分析其作用。方法:本次60例研究者,均是来自2019年1月~2020年1月,本院治疗的慢性肾炎病人,将所有的研究者以字母划分方式可以细化为相同人数的两组,研究组(常规护理)与参照组(循证护理干预模式),比较两组病人的护理效果。结果:在采取不同护理后,参照组病人的生活质量优势显著;另外参照组病人护理干预后焦虑及抑郁量表评分也比研究组病人偏低其护理满意度较高,表明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根据以上表述,将循证护理干预模式应用于慢性肾炎病人治疗中,能够提高病人生活质量、改善病人的焦虑、抑郁症状、缓解疼痛,值得广泛应用。
关键词:慢性肾炎;循证护理;护理作用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1)05-090-01
慢性肾炎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临床主要表现:血尿、蛋白尿、浮肿、高血压、肾功能不全[1]。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饮食习惯的不规律,慢性肾炎疾病发生概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由于人们对此类疾病了解得少,而慢性肾炎疾病治疗的时间较长且易发诸多并发症,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因此采用加以循证护理干预模式极为重要,本次60例研究者,均是来自2019年1月~2020年1月,本院治疗的慢性肾炎病人,将所有的研究者以字母划分方式可以细化为相同人数的两组,研究组(常规护理)与参照组(给予综合护理),分析慢性肾炎病人采用循证护理干预模式护理的作用,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60例研究者,均是来自2019年1月~2020年1月,本院治疗的慢性肾炎病人。研究组资料中性别占比分别为:男32/60、女28/60,年龄区间34-78岁(56.31±2.35)岁;参照组资料中性别占比分别为:男34/60、女26/60,年齡区间32-78岁(55.26±2.04)岁。统计学对资料中数据分析后显示P>0.05,故具备分组条件。
1.2方法
研究组病人采用常规护理内容:护理人员对病人生命体征进行监测,遵医嘱服用药物,饮食指导等。参照组病人采用循证护理干预模式内容为:①心理疏导,由于此类疾病易反复发作因此护理人员要掌握病人的心态,讲解成功的案例与疾病知识及治疗方法,消除病人的心理障碍与紧张情绪,增加病人对治疗的信心。②药物使用:按照医生的嘱咐服用,注意饭前饭后的服用方法及用量[2]。③饮食护理,不能喝酒、吸烟,注意盐的摄入,不要吃太咸的食物,比如咸鸭蛋、酸菜,麻辣烫,多进食新鲜蔬菜水果,例如芹菜、黄花菜、西蓝花等、苹果等,有利于保持大便的通畅[3]。④出院指导:护理人员要指导其家属对病人加强看护,注意充足的睡眠及个人卫生、戒烟酒定期进行复查。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病人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与护理满意度内容包括:生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精神状况。
1.4统计学方法
计数(n%)代表率,X2 检验;计量(),t检验。文中所生成的数据均借用SPSS21.0数据包处理,P<0.05 显现检验结果有意义。
2 结果
由表1、表2显示,研究组与参照组研究数据对比,研究组干预前在生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精神状况与参照组无太大差异,所以统计学P值显示>0.05;干预后两组病人生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精神状况组间研究数据存在较大差异,并且以参照组显优势,所以统计学P值显示<0.05。其护理满意度参照组为92.50%显高于研究组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循证护理干预模式通过心理、饮食、药物护理、出院指导、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等多方面进行干预,促进病人身体的恢复,从而减少负面情绪的影响,提高护理满意度与临床治疗效果。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对比两组病人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与护理满意度:参照组病人明显优势显著,P<0.05,组间可见差异,存在对比性。
根据以上表述,对于慢性肾炎病人给予循证护理干预模式,可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促进病人的康复,值得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廖巧珍.循证护理干预模式在慢性肾炎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34):273-274.
[2]岳蓓蓓.循证护理干预模式在慢性肾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11):136.
[3]赵贵梅.慢性肾炎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干预对心理状态的影响[J].心理月刊.2020,15(1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