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体育强国背景下构建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体系探析

2021-09-10 07:22陈忠南
大学·研究与管理 2021年6期
关键词:体育强国文化教育

陈忠南

摘  要:建设体育强国的背景下,優秀运动员的文化教育工作愈发重要。相关部门应发挥思政教育的引领作用,种下向上向善的种子;激发教练员等关键人物的示范作用,阻断教育贫乏的代际传递;重视在线教育新技术的保障作用;突出教学改革的主线作用;强调运动员个体的主体作用,构建个性化的学科模块体系。

关键词:体育强国;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

中图分类号:G8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22-0081-0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提出“建设体育强国”,要求“坚持文化教育和专业训练并重,加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在体育强国建设中,既要在具有广泛影响力的项目上夺取更多的奖牌,更要让我国运动员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一流的综合素养,使他们更有自信,更有情感的温度和思想的深度。可以说,运动员是体育强国中的重要因素。

运动员综合素养的提升,离不开文化教育。受历史条件、管理制度、社会环境、思想观念等因素影响,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未取得质的突破,运动员实际文化水平与适应社会要求的文化素质之间仍有矛盾。难以形成良性的运行机制[1]。

“十四五”期间,优秀运动员的文化教育体系构建工作,可从以下几方面形成合力,协同推进。

一、发挥“思政教育”的引领作用,种下“向上向善”的种子

高校在培养运动员时,首先要明确培养什么样的运动员。在运动员的文化教育体系中,法律法规意识、道德品质的教育应是基础。

高校要旗帜鲜明地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明确把运动员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型竞技体育人才。高校应重视德育的引领作用,铸魂育人,培育运动员爱国情怀、公民道德,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运动员心里种下“向上向善”的种子,一以贯之,坚持不懈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在日常工作中,各个训练单位都要“挖掘一种精神、守住一个阵地、建好一个思政平台”,优秀运动队党支部应发挥“党建引领”和“党建带团建”的功能,让党旗高高飘扬在运动场上,更飘扬在运动员的心里,实现育人和创佳绩协同并进。

二、激发“教练员”关键人物的示范作用,阻断“教育贫困的代际传递”

在运动员个体的文化教育工作中,必须重视教练员的示范作用。首先,教练员应树立“教育是根本”的理念,督促运动员进行文化学习,关注运动员退役转型期的心理波动和转型去向,关注运动员再就业情况。只有教练员真正重视,运动员的文化教育工作才会有明显起色。其次,要提高教练员的综合素质。相关单位要注重对教练员队伍的岗前和岗位培训,提高教练员的文化素养和教育技能。最后,教练员应以身作则,做好“终身学习”的榜样,让运动员充分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让运动员认识到体教结合的必要性。从教练员开始,切实阻断运动员——教练员——运动员“教育贫乏的代际传递”。

三、重视“在线教育”新技术的保障作用,实现“发力追赶,弯道超车”

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运动员的文化教育状态。运动员不再受时空的限制,即使没有教师现场教学,也可以利用网络提升知识储备,明显缩小了与同龄人的知识文化差距。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线下教育活动被迫暂停,“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要求加快了全国大中小学在线网络课程建设速度。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师利用团队协作精选网络课程资源,编写电子课本,录制授课视频,自制练习题库,在超星课程平台建设在线开放课程,采取点对点的方式直播线上教学。运动员学生自主学习和收看教师的在线直播教学,打破了时空限制。“在线教育”新技术的成熟,使开放共享、自主灵活、互动交互的现代远程教育在技术上能帮助运动员“发力追赶同龄人”,存在弯道超车的可能。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已在探讨“实时多地同步视频课堂”等网络远程教育模式的具体做法[2]。

四、突出教学改革的主线作用,促进“强基固本,规范培养”

高校应重视“以运动员为中心”的教学改革,从运动员学生成长成才的发展需求出发,围绕整体素养、学业质量、职业发展、终身学习要求,以“训学融合,课堂创新”实施为重点,优化课程体系结构,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改革评价体系,采取“分层分类个性式教学”“学时学分储蓄式教学”,做到强基固本,规范培养。

(一)分层分类个性式教学

分类指同一年级的运动员不同项目之间的分类,以及同一项目在校与外训之间的分类,不同类别选用不同的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网络课程线上教学、远程指导教学、线下现场教学等模式[3]。

分层指的是在同一类学生中,根据学生基础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进行分层备课、分层授课、分层指导、分层练习、分层测评的教学模式。“运动解剖学”“运动训练学”等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师可以采取“整体授课、个别辅导”的方式,在课堂教学时讲授普遍性、综合性的知识,课堂讨论或案例分析时兼顾不同项目的特点。课内重视整体,课后按照队别进行个性化辅导,如不同项目具体运动损伤的预防治疗等。通识课程教学则注重增强趣味性,充分满足运动员个性化、差异化的学习需求。应用分层教学能较好地解决基础差的运动员自信心受挫“吃不了”、基础好的运动员嫌太简单“吃不饱、吃不好”的问题,消除各层次运动员消极怠慢的情绪。

(二)学时学分储蓄式教学

教学部门应不断创新课堂和实践教学,切实完善“送教上门、弹性学制、学分制管理、分阶段完成学业、多元化评价学习成绩”教学模式,保证运动员学生顺利完成学历教育。制订运动员专业奖励学分管理办法,优秀运动员可以比赛成绩等冲抵部分相关课程的学分,规定好封顶奖励的分值。

运动员学生外出集训、比赛较多,常会导致学时不达标。教学部门除了补课外,还可鼓励教师在坚持教学质量、完成教学内容的前提下,试行学时储蓄,允许运动员跨学年跨学期累计课时。

(三)创新授课方式

教师应改变传统教学中的灌输模式和说教模式,尽量采用沉浸式、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注重激发运动员的学习兴趣,引导运动员主动参与、独立思考,着力培养运动员的自主学习、钻研问题、探究创新的能力。教师可尝试多种教学方式,关注运动员学习时的主观情感体验,提高教学效果。

(四)改革评价体系

教师对课程教学评价、运动员学习效果的评价,应从单一的专业维度,向人文素质、职业胜任力、社会责任感等多维度延伸。从以终结性评价为主向形成性评价为主转化,灵活运用考试形式,确保运动员实践能力提升和创新精神的形成。

五、强调“运动员”个体的主体作用,构建“个性化”学科模块体系

众多的因素中,运动员是主体,是文化教育的决定性因素。面对退役后就业的无奈,大多数运动员现已经认识到增强文化素养的重要性,但认识与行动之间还有距离。运动员要想在在役期间争取更好的竞技成绩,退役后尽快适应新工作岗位,就应该体育、教育双线发力,努力提升文化素养。

当前我国教育体系受到重视,模块式教学应运而生[4]。教学部门可参照“宽基础、活模块”的教育模式。即從“以运动员为本、全面育人”的教育理念出发,根据运动员人才培养的要求,既有运动员所读专业人文素质和专业技能、职业能力的整体要求,又能让运动员学生通过不同模块课程、不同课程模块之间灵活合理的搭配,最终搭建起既符合专业要求又专属自己的知识技能体系[5]。

在学习过程中,运动员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训练比赛之余的碎片化时间,应在追求知识理论的系统性、完整性的同时,采取聚沙成塔的方式,主动构建个人专属的课程模块和专业模块。

六、结语

运动员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群体,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切实做好运动员保障工作,对体育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6]。进入新时代,在“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下,体育强国建设对运动员的文化教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相关部门应凝心聚力,发挥教练员的示范作用和教师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加强教学改革,激发运动员的主观能动性,在网络远程教育等新技术的支撑下,构建起运动员个性化的学科模块体系,切实提高运动员的综合文化素养,促进运动员的全面发展,推动我国体育强国建设进程。

参考文献:

[1] 马艳红,于晓光,张宇霆. 对体育院校运动员文化教育顶层设计的反思[J].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4,33(03):8-12.

[2] 王益义. 网络远程教育模式在运动员文化教育中的探索与实践[A] / /2014全国体育计算机应用学术会议[C],2014.

[3] 张敏,李丽. 高职专业群“分层教学,分类培养”教学模式改革实践研究[J]. 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9(04):58-61.

[4] 张燕琪. “模块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运用的意义[J]. 当代体育科技,2019,31(09):94-95.

[5] 李光胜. 论慕课背景下高职院校“基础”课模块化专题式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20,35(02):111-115.

[6] 国家体育总局. 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指导意见[EB/OL]. (2010-03-30)[2011-03-01]. http://www.sport.gov.cn/n315/n331/n401/c785866/content.html.

(责任编辑:胡甜甜)

猜你喜欢
体育强国文化教育
社区体育:建设“体育强国”的重要途径
文化视野下的中国体育强国之路
体育强国目标下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策略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
跨文化教育背景下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教育管理对策探析
如何通过韩国文化教育开展韩语教育工作
数学知识学习中渗透数学文化教育
我国人口出生率的研究分析
崔龙海被安排主抓“体育强国”
对毛泽东体育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回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