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实验是初中生物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生物学教学的有效发展起着积极作用。目前,我国大多数初中学校的生物学实验教学活动在开展过程中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虽然广大生物学教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且找到一些教学方法,但初中生物学实验教学效果仍不理想。对此,本文以初中生物学实验教学为探索目标,对初中生物学实验创新教学策略进行了分析。
關键词:初中生物学;实验;创新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17-0068-02
引 言
当前,初中生物学实验教学已经得到了大多数人的关注,同时为了满足初中生物学实验教学的需求,相关部门也加大了教育投入,为生物学实验课程的有序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生物学实验教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教师在教学中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究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操作,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在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一、实验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基本作用
首先,实验教学具有较强的直观性。由于生物学知识具有抽象、复杂等特点,导致学生理解较为困难,而通过观察生物学实验过程,学生可以直观地理解生物学知识,加深对生物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其次,生物学实验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使学生树立实验理念。实验教学是深度探索知识并得出结论的过程,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能够有效地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习兴趣,形成科学的探究精神。
最后,生物学实验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思维能力等综合能力的提升。目前,如何发挥生物学实验教学的实效性是广大生物学教师重点研究的课题,所以在满足新课程改革对生物学实验教学要求的同时,教师也要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角度出发,采取创新性策略,不断优化实验教学,发挥其最大价值。
二、初中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观念陈旧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虽然收到了显著成效,但依然有许多学校偏重于语文、数学、英语等基础科目的教学,对初中生物学教学的重视程度普遍不高。此外,很多学校的课程时间安排也缺乏合理性,不但生物学课时较少,实验教学更是无法有效开展。同时,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过于陈旧,“填鸭式”教学方式并未得到有效改善,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性不高,教学效果不理想。
(二)过于依赖多媒体技术,实验教学缺乏实践性
随着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其直观性、便捷性、交互性等优势降低了教学难度,提高了教学效率。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某些教师往往过于依赖多媒体,甚至每一节课的内容都需要多媒体辅助,这样就造成了一些知识的讲解过于笼统。例如,一些生物学知识需要在实验室中完成,但教师只是利用多媒体设备将实验过程演示给学生,这样粗略地看一遍不仅无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实验教学的目的也未能实现,大大降低了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实践性。
三、初中生物学实验创新教学策略
(一)利用创新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生物学实验教学是深化素质教育理念的重点教学内容,教师只有及时转变教学观念,不断创新,才能进一步实现实验教学的目的。基于此,生物学教师要着力于教学方法的创新,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实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结合教学内容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在创新教学方法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
例如,在“生物和细胞”的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对实验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可以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由学生操作整个实验过程,教师则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指导,使学生切实掌握显微镜的操作方法及样本制作步骤,并结合观察植物和动物细胞的过程进行小组讨论,通过对细胞的特点及外形的总结对比不同的生物细胞,以此激发学生的生物学学习兴趣,从而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也会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而更好地深化知识,掌握实验要点。
(二)利用探究实验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
探究实验教学是生物学教学中常见的教学方法之一,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知识探究的过程也是验证结论的过程,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能够拓展思维,打开思路,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很多生物学学知识都是通过探究实验而得出的,根据生物学教学的特点开展探究实验教学活动是获取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初中生物学探究实验内容十分丰富,如观察种子发芽率、生长过程等,学生通过切身操作、观察、分析、思考,能够找出理论与实际的契合点,进而提升实践能力。
例如,在教学完“光合作用”后,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光合作用是怎样产生氧气的?产生光合作用的基本实验条件是什么?光合作用在夜晚会出现哪些问题?绿叶在光下会合成为淀粉吗?学生可结合这些问题设计几种不同实验,如绿叶是否能够合成淀粉,可根据“淀粉+碘→变蓝”来验证。将绿植放置黑暗处,一面见光,一面遮光,以此消耗叶子中的淀粉,然后在处理好的叶片上加入碘,就会发现有光的一面会变成深蓝色,遮光的部分则没有变色。这样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打开了思维空间,提升了探究能力。
(三)利用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素质教育强调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而创新能力与合作能力的提升更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因此,在初中生物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例如,关于“花生变异”的实验教学,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总结出花生变异的原因,并且做出准确、全面的总结,以此展现出小组合作的创新能力。又如,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呼吸运动、肋骨及膈运动关系模型,并对人体关节模型进行设计、制作。这样既可以展示出关节的具体结构,又能够清晰地演示出运动中肌肉的协调性,完整地阐释人体骨骼肌拉动骨绕关节运动的作用,从而加深学生对生物学理论知识的认识与理解。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创造能力、动手能力都得到了有效提升。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兴趣小组,一起探究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学习低碳环保知识,如垃圾分类等,同时布置小组任务,并要求学生撰写调查报告,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合作能力。
(四)利用课后实验探究进行课堂延伸
很多生物学实验所需的时间周期较长,如果只依靠有限的课堂时间进行实验教学,很难实现教学目標。因此,引导学生进行课后实验探究,将课上课下有机结合,更利于学生全面发展。课后实验探究学习不仅可以弥补课堂学习中的不足,还有利于学生课下巩固知识,提高学生对实验探究活动的自主参与性。
例如,“观察种子发芽”这一实验的周期较长,在学校实验室开展此实验无法合理控制温度,如果将实验延伸至课后,让学生将实验室转移至家中,既可以解决实验周期长这一问题,让学生在家中耐心地观察,又能够很好地控制温度。因此,合理利用课后实验也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在生物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需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开展课后实验探究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探究,使学生在巩固知识的同时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与了解,进而使学生熟练掌握实验方法,提升实验能力。
结 语
总而言之,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校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等多个方面进行了革新,更注重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因此,生物学教师应充分引导学生参与实验活动,鼓励学生积极探索未知问题,从而提高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效率,为提升生物学教学的整体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王宇腾,王琳.新课改下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创新对策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8(32):123-125.
作者简介:徐爱萍(1972.3-),女,浙江江山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