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涵式发展模式的构建

2021-09-10 07:22杜梅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内涵式发展高校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

摘  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各大高校必不可少的公共课程之一,主要目的是增强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念。在传统枯燥的理论教学下,“假大空”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固有印象,而内涵式发展模式则可为该课程注入灵魂。基于此,本文首先阐述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涵式发展的基本矛盾点,并结合当前教学现状提出内涵式发展模式构建的三个维度,在此基础上提出其构建路径[1]。

关键词:高校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内涵式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1)06-000-02

自十九大提出加快一流大学建设、实现新时代内涵式发展的要求后,各大高校纷纷开展课程改革,结合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特点构建学科内涵式发展模式。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过程中改革基本矛盾逐渐显露,需立足于逻辑理清思路,分析其内涵式发展模式的改革突破口,梳理发展思路,确保教学模式符合现代高校教育要求。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涵式发展的基本

矛盾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等教育体系中的课程,具有一般性特点,但思政课程教学可引导学生的精神价值走向,展现社会发展规律,因此思政课程又具有特殊性。在构建内涵式发展模式时,特殊性与一般性特征成为基本矛盾之一。在以往教学结构中,“高效教”为核心理念,强调教学高效;但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发展更注重“教”与“学”的有机统一。因此,如何将课程“高效教”转化为“有效学”成为内涵式发展的基本矛盾。内涵式发展强调课程内在性质的升华,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载体构建的内涵式发展模式可为课程提供内生动力。但在实际建设中,需借助一定外力扶持,如国家政策规划等,如何平衡内力与外力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内涵式发展模式的构建

难点。

二、构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涵式发展模式的三个维度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涵式发展模式注重课程内在性质的丰富,相较于外在指标与数据而言,强调思政教学实效性,如何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社会发展规律、高等教育要求的内涵式发展模式成为当下的教学重点。根据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教育体系发展规律来看,思想政治理论课应结合“道”“学”“术”三个维度展开教学模式变革。“道”主要指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蕴含的社会发展内涵,是人与人、人与社会间的相处模式。相较于以往讲授式理论教学而言,“道”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内涵式发展模式更偏向于关心学生身心健康。“学”主要代指高校学科教学理论,强调学科教学与高等教育间的逻辑性。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内涵式发展模式构建时,应秉承“学”维度注重学生的素养结构体系,从以往以“教”为核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为“教”与“学”并重的模式。从三个维度结构来看,“学”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道”的延伸,又为“术”奠定基础。“术”的维度观点强调教学实际效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为学生解决思想困惑,整合现有教学资源,根据学生学情的动态变化而调整教学方向。不同时代背景、高校教学风格下,思想政治理论课内涵发展模式焕发出不同的色彩。

三、基于内涵式发展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构建路径

(一)时事热点穿插教学

在互联网信息互联互通背景下,当代学生对社会时事热点的关注程度有所加深。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等教育体系的精神教育学科,在内涵式发展模式构建时,需使学生了解当前社会局面与时政方针,激发学生时政热情,培养其明辨是非的能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与时俱进,在教学中将社会热点引入课堂,使学生感受到课程教育的社会价值。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资料以教材为主,但教材内容具有一定滞后性,在思政教学中穿插时事热点可为课堂增添新资源,将枯燥化课程理论知识灵活化转变。除此之外,还可以时事热点为纽带,深化教师与学生间的沟通交流。例如,围绕某时事热点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展开辩论,学生根据自身所想所感发表观点,在思想碰撞中对其深度解析,对课堂所学理论知识进一步理解。而教师主要是维持课堂秩序,并对时事热点辩论中所出现的各种观点进行分析,起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作用,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同时,外界社会瞬息万变,将时事热点引入课程教学时,应注重其时效性,便于引起学生共鸣,为思政课堂增添时代气息,最大程度吸引学生注意力,与教材理论知识互为补充。除此之外,教师所选取的时事热点应结合教学理论内容,两者相辅相成,构成相互衔接的教学体系。由互动性理论课教学模式替代“一言堂”教学模式,提升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引导学生形成正能量思想观念。

(二)生活化教学语言

教学语言作为承载思想价值、理论观念的载体,为更好地使学生认同、掌握、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师应消除自身教学语言中的程式化语句,转变理论知识表达方式,运用生动性、感染性語言传递教学理念,构建轻松、高效的思政课堂。思想政治理论晦涩难懂,为保障学生真正了解教材理论中所蕴含的价值观念,教师应运用生活化语言将抽象知识具体化展现,便于学生理解的同时活跃课堂气氛。受到传统教学观念制约,以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多以教师讲授为核心,在教师主导下完成理论教。同时思政理论课程教学具有抽象性、学术性,导致学生产生思政“假大空”的不良印象。因此,为转变学生认知,构建内涵式教学模式,教师应运用“接地气”的语言传递“高大上”的思政知识,结合日常生活与幽默生动的教学语言,使学生听得进、听得懂,激发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在生活化教学环境下理解思政知识。

(三)线上教学资源开发

首先,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教具,将课程知识重点制作成教学PPT,并融合图片、视频等网络资源,促进学生理解。此外还可设置思政课程开放式作业,引导学生围绕某一主题展开思考,并结合相关内容制作为PPT,由学生进行课程讲解。其次,创新应用微课、慕课等线上教学平台。在预习阶段,教师可借助线上教学平台发布教学重点,设置课前任务,引导学生自行借助网络资源预习课程知识重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针对学生预习任务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并引导学生分享预习心得,构建思想政治理论翻转课堂,使学生成为课堂主导,并扮演探讨者、思考者的角色。在此过程中,教师成为课堂引导者与倾听者,拉近师生距离,并使学生在交流讨论中感受思政理论魅力。在课后巩固阶段,教师可借助线上教学平台分享知识延伸视频,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理论知识,深化思政内涵,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高效教学。最后,教师可基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构建智慧课堂体系[2],运用二维码了解学生出勤情况。学生扫描二维码进行课堂签到,教师可通过教师端了解学生签到地点及时间,为教学提供一定便利。此外还可借助互联网平台围绕教学内容设计双人PK答题、答题游戏闯关等项目,丰富教学形式。互联网线上教学平台及网络资源共享突破了时间与空间桎梏,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涵式发展模式构建具有一定推动作用。

(四)实践任务活跃气氛

理论为实践的基础,实践为理论的延伸。在实践任务执行过程中,学生方可深层次理解思政知识内涵,便于学生融入社会,成为思政知识的实践者。在传统教育思想桎梏下,部分高校形成了“重课内、轻课外”的现象。在内涵式发展模式构建过程中,应注重将课内理论教学与课外实践任务相结合,活跃思政课堂气氛,转变学生对思政理论课枯燥呆板的固有印象。例如,在课内,教师可借助演讲、辩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参与课程构建。在课外,教师可结合教学情况设置实践任务,微电影拍摄、情景剧表演均为良好的方式。以教学内容为依据为学生实践任务增设主题,让学生结合自身思政理论基础及思想认知厘清微电影拍摄方案,在剧本设计、排练演绎、拍摄视频过程中实现思政理论与实践任务的有机融合。而学生微电影拍摄结束后,不仅可深化吸收理论知识,更带动学生课程参与积极性。同时,教师可将学生优秀微电影分享至学校公众号、线上教学平台等,将其作为学校文化之一进行传播分享,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此外,在校内还可成立新思想研习社等社团组织,将有共同兴趣的学生集合起来共同讨论,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内涵式发展模式。

(五)课程思政注重协同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内涵式发展模式构建中,可将思政理论教学与专业课程结合,突出协调效用。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可结合学生专业特点传递职业精神,挖掘思政课内在潜力。此外还可根据专业相关社会岗位进行模拟教学,构建职业情境,使学生在特定情境内感受思政精神。同时教师在思政理论教学时,可围绕专业相关案例深化学生理解,突出协同效应优势。“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均具有较强协同性,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教育目标,在内涵式发展模式驅动下,需确保课程总体政治方向一致,因材施教,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周桂芹.浅议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应然走向[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0,8(11):227-229.

[2]姜月香,张雷声.谈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服务[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2):5-7.

(责任编辑:张咏梅)

收稿日期:2021-02-25 修改日期:2021-04-02

作者简介:杜梅(1982—),女,山西沁源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内涵式发展高校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
浅析新形势下高校教学管理内涵式发展思路探索
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内涵式发展与创新转型探讨
民办高校内涵式发展的结构要素及策略分析
民办高校内涵式发展的结构要素及策略分析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高校设计教育网络平台的服务系统设计研究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艺术探究
应用型高校学生创业教育探析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电子商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