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影片《沉默的羔羊》水牛比尔人物浅析

2021-09-10 07:22袁砺锋李聪聪
文学天地 2021年5期
关键词:心理分析人性

袁砺锋 李聪聪

摘要:<< 精神分析法>>又称为<<心理分析法>>,是佛洛依德所提出的心理学理论。而这种理论适用于电影分析,尤其是对于影片人物的分析。而《沉默的羔羊》中的角色,在创作之初都对于精神分析法有所运用。而精神分析法也成为了揭开本部影片人物的重要钥匙。

关键词: 心理分析  死亡本能 镜像理论 人性 窥视

1.导论

《沉默的羔羊》是一部改编自托马斯·哈里斯同名小说的惊悚电影,由乔纳森·戴米执导,朱迪·福斯特、安东尼·霍普金斯等人主演。本片的镜头语言,人物塑造上,运用了大量的心理学知识。在人物塑造上,汉尼拔,水牛比尔等变态杀手都因为原生家庭,后天遭遇等,形成了个人人格上的扭曲。所以我们可以运用精神分析法可以窥探片子中所蕴含的影片内涵。

汉尼拔作为其中影片的主角,已经被太多的影迷和精神专家分析。而作为反派的水牛比尔我认为是更值得运用精神分析法来进行分析的。

2.水牛比尔的镜像与冲破镜像

水牛比尔的一生是悲惨的,他的母亲是一个选美落选的美人,对于美有着极致的追求。但在落选之后,母亲自暴自弃,并在酗酒堕落之后,抛弃了水牛比尔。而继母也时常虐待比尔。而比尔自己内心的性别是一个女性,却无法被大家承认。他和母亲一样追求着极致的美丽。但是却因为在几家变性医院碰壁,没有办法变成他渴望变成的女性身份,于是产生了内心的扭曲,并且开始转为极端地去杀害女性。并剥下他们皮为自己缝制衣服并在被害者口中放了一种昆虫的蛹。由于幼时不好的童年经历,童年时所压抑的愤怒无处宣泄,比尔只能采取压抑的防御机制,使比尔的性格有所扭曲,人格畸形发展。而后来的被医生的拒绝,成为了比尔对于社会之中自我认知的崩塌,也造就了水牛比尔的性格彻底扭曲。

拉康曾经认为镜像阶段是婴儿生活史的关键时期与重要转折,这是每个人自我认同初步形成的事情。水牛比尔在自己幼年事情,看见自己母亲对于美的追求,于是形成了其后天的对于美的痴狂。我们可以在影片中给他为数不多的镜头之中可以看出,他疯狂地打扮自己,让自己看起来像一个女性。并且我们可以在他的浴袍,并且在他在镜子面前疯狂地欣赏自己的赤裸的身体可以看出,他对于人体的美,已经对于个人的自恋达到了近乎疯狂的地步。

镜像对于人们日后的认同模式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这也符合拉康在镜像理论说的。主体对于任何对象都是充满期待,并且在之后发现期待是一种误认。我认为水牛比尔在自己幼年也是处于这样一个阶段。对于母亲的行为的模仿,造成了他心中对于美的追求,也造就了其内心之中的女性身份的认同。我认为他在某种程度上是具有“俄狄浦斯情结”的,在母子双边关系期时,对于母亲的角色是有依恋感的。同时因为对于母亲的依恋,也使得他对于女性有着很强烈的好感。而在母亲的抛弃,继母的冷漠中,他发现自己一直所存在的镜像不过只是之前的误认。而在不断的剖析自我后,但又被社会的漠视,形成了自己扭曲的性格。

3.水牛比尔的死亡与攻击冲动。

弗洛伊德后期思想认为,人有两种本能,一是爱的本能(或为性本能),二是死亡本能。前者是建设性的,后者是破坏性的。两种本能虽然作用相反,但却同时并存,此涨则彼消,此消则彼涨。

弗洛伊德引用叔本华的话断言道:“所有生命的目标都是死亡”。死亡本能,或有时也被称为死亡愿望的最重要的派生物是攻击。根据弗洛伊德的观点,攻击是指向外部对象而不是指向自身的一种自我毁灭的需要;弗洛伊德认为,残酷、自杀、谋杀以及攻击都是死亡本能驱使的。虽然弗洛伊德从没有把死亡本能理论发展得像求生本能理论那样完整,但这一理论仍然是他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弗洛伊德认为生本能和死本能是人类两大基本本能。弗洛伊德认为,“一切有机体的本能都是保守的,都是从历史上获得的,并且朝向恢复某种较早期的状态”,“原始生物实体从一开始就不想改变,如果条件不变,它就总是只重复同样的生命历程”,“有机体的保守本能以及每一种强制性的变化被同化到有机体生命的过程中,并且把它们储藏起来,以供今后的进一步重复”。

格拉夫把精神病态者看成是在超我形成的早期阶段发生固着的人, 这种固着涉及到对父母双方的敌对性认同。当与不能满足儿童依赖需要的亲子关系经历相结合时, 就会发生自恋固着, 导致自我中心和滥用倾向。

水牛比尔的童年是充满着伤痛的,他对于父母的陪伴是渴求的。但是从小不知道父亲,并且还被不断堕落的母亲抛弃。他无法在新的继母身上找到足够的陪伴与关爱。得到的只是更加惨痛的虐待。这导致了水牛比尔无法在幼年时期有着足够的亲子关系的结合,于是导致了水牛比尔的过渡自恋,也导致水牛比尔没有形成相对较为正确的道德观念,这也导致了水牛比尔一步步地走向深渊,成为了变态的杀人恶魔。

而死亡本能,被前文提到的父母缺失,无法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后,更加有了成长的沃土。或者说正是因为没有被得到足够的满足与教化,水牛比尔进一步地走向了扭曲。死亡本能被充分地激发。而其应激之下所产生的攻击本能也成为了之后水牛比尔对于女性的杀害的最重要的原因。

4.窥视比尔的欲望与冲动

观众与电影的关系主要取决于‘视觉欲望’,电影观众正是与窥视癖者一样,以直接窺睹无法获得的 对象为满足,犹如做梦者在梦中无意识欲望得到满足一一样。 人类的这种窥视欲望,在电影中得到了集中的体现。

我们对于影片中水牛比尔进行观察的最大原因是,在隔着屏幕的我们,随着剧情的不断进行,进入到一个全知视角。我们可以通过汉尼拔对于水牛比尔的精神分析,一步步地将水牛比尔的身世在汉尼拔的推论之中,得以窥视。同时,我认为我们对于这种窥视的高潮,在于主角来到水牛比尔的家之前,他在镜子之前的疯狂演绎,以及对于他家中的细节的一点点的展露。观众通过镜头的一点点的滑动,揭开了之前从汉尼拔嘴中一点点勾勒出的人物轮廓的原貌。这种在窥视之中的逐渐深入,让观众在一切敞开时,得到了最大的心理满足,以及精神高潮。

5.总结

本部影片对于心理学知识的深度运用,成为了其在奥斯卡大奖的颁奖礼上的亮点。我们从镜像理论和弗洛伊德的死亡本能等一步步的揭开了关于水牛比尔为什么会变成这样。而观众也在不断解密之中满足到了自我的窥视欲望,达到了自己内心的高潮。我们也影片之中的心理分析可以重新审视自己。每个人都有本能与冲动,只是希望能够融入社会的主流,以更加成熟积极的方式去释放。而影片巧妙的塑造的人物的同时,运用大量的视听语言进行丰富。也为世界电影历史,开创了关于心理深度解析的电影先河。

参考文献

[1]许燕.《人格心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4月:P103-P104

[2]高维俭《弗洛伊德本能论之犯罪学思考—兼论其哲学评价》

[3]曹海峰:《精神分析与电影》P121-122页

猜你喜欢
心理分析人性
“狗通人性”等十一则
逼近人性
“学习”反人性吗
“学习”反人性吗
高职女生择业心理分析及对策研究
“局外人”到“局内人”的转变
浅析艺术院校宿舍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问题
具有“人性”的数
雕塑应反映人性的不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