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促进了媒体融合,对微纪录片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微纪录片必须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的背景下寻找发展方向,取得新的突破。本文探讨媒体融合背景下微纪录片面临的挑战,同时指出微纪录片的未来发展方向,结合实例给出具体的说明。
关键词:媒体融合;传统媒体;新媒体;微纪录片;生存与发展
中图分类号:J9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06-0166-02
在如今的大背景下,互联网的应用已经成为各行各业发展的趋势,微纪录片也在互联网的带动下飞速发展,微纪录片想要更好地发展,就要创新制作和传播方法,这样才能提升当前纪录片在媒体中的地位。
一、媒体融合背景下微纪录片的生存挑战
(一)台网互动加强
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传统纪录片在制作和拍摄过程中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大大加强了纪录片制作者与观众的互动,加深了公众对纪录片内容的印象。以往的纪录片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缺乏关注和观众。在媒体融合时代,创作出了更多基于互联网的微纪录片,这需要电视台和互联网之间的互动。媒体融合的特点在新纪录片中体现得越来越明显。不仅如此,观众还参与了微纪录片的制作,不但观看纪录片,还成为了纪录片的创作者、传播者[1]。
同时,随着互联网时代的飞速发展,允许用户创建微纪录片和上传。UGC(用户生成内容)模式允许用户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展示,和其他模式相比,UGC模式的一个好处是创作者可以与观众进行实时视频交流和互动,而在传统的媒体中,这种交流是不可能存在的。
(二)微纪录片的主题过于单调
在信息爆炸的环境中,微纪律片能取得受众的关注与共赢。同时微纪录片的拍摄时间十分紧迫。传统的纪录片源远流长,其内容与意义比微观纪录片更加丰富、深刻。但是,这种纪录片很难吸引太多的观众,观众很难看完整个系列的纪录片,不能促进观众对整个纪录片的内容和意义的充分理解。而微纪录片是不同的。由于截止日期的限制,纪录片只能从普通观众看不到的地方讲述故事,并详细地解释故事和主题,而微纪录片只能简化,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解释和表达短期历史。
目前,在移动设备上观看纪录片的观众约占总观众的81%,观看时间集中在18:00—23:00,大约10分钟的微纪录片是在移动终端观看纪录片的主要内容[2]。移动端的微纪录片展现了现代信息简化、区域化和碎片化的特点。
二、媒体融合背景下发展微纪录片的形式分析
(一)发展微纪录片的主要形式
上文讲述了微纪录片的拍摄手法和过程,纪录片拍摄完成后,其传播途径也需要研究。目前,我国大型视频网站和电视台是微纪录片的主要开发者,主要是由普通用户、专业影视团队制作纪录片。专业的观点可以涵盖主题。微纪录片的制作模式分为PGC(专业生产内容)和UGC两大类型。微纪录片的传播中,专业制作人是最重要的传播力量,但是人民的力量也不可小觑。
(二)利用制作方的传播力量发展微纪录片
专业的工作人员制作的微纪录片,即PGC微纪录片,相关设备仪器更先进,运用不一样的加工手段,使作品更多元化,更能满足人们的视听语言和审美标准。PGC公司的微纪录片是相关电视频道加强推广和提高收视率的重要途径,也是许多视频的核心素材,具有高流量和高点击量。因此大型电视台积极与多家视频网站和专业制作团队合作,制作优质的微纪录片[3]。专业制作由于其方便性已变成微纪录片最主要的传播力量。比如中国新闻社视频新闻部与北京南海电影有限公司共同制作的《微视界》,优酷网特意创建的话题《影像录》,搜狐视频自主录制的微型纪录片栏目《大视野》,中国第一个城市微型纪录片系列《微记录新兰州》,都得到了社会大众的普遍认可。
(三)民间力量的壮大助力微纪录片快速发展
纪录片传播的途径慢慢拓展,民间创作者的拍摄技术也在稳步提升,根据如今信息时代和技术的优势为民间创作者提供了一个完整的信息平台,并且民间创作者更具有创造性,创造性在网络资源的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今微纪录片不再由大型电视台和影视机构包办,越来越多的民间创作者开始了微纪录片的拍摄。用户在互联网上共享自己的视频或音频片段,在互联网上下载这些视频或音频片段,加上移动设备、通信技术,都是制作微纪录片的基础。例如,除了专业团队制作的微纪录片外,還有一些专业人士也加入民间创作,UGC制造商通常指公众和用户。他们中的大多数没有接受过专业知识和培训,一般利用业余时间拍摄纪录片并上传到网络平台与观众进行交流。
如今,在媒体一体化背景下,各种视频网站为用户提供了一个更广泛的平台,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由于时代的发展,每个人都可以分享自己的所见所闻,他们在网络世界中制作微纪录片并发布,使大众从纪录片中获得新的感悟。另外,普通用户制作的微纪录片也广受关注,因为其主题通常是走群众的道路,接近群众身边的事,关心不同社会背景的普通人的生活和梦想。例如在2017年获得最受互联网欢迎奖的作品《水为财,和为贵》,讲述了人民依山傍水的故事,展现了来自水的善良、谦虚和内敛的文化品格。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激发了人们的创作热情,越来越多的情节被发现,微纪录片的创作也在不断进行,因此不能低估民间创作的力量。
三、促进微纪录片发展的措施
(一)利用拍摄手法帮助微纪录片更好地发展
纪录片中难免会出现采访的段落,当拍摄这方面内容时,要注重拍摄方式。很多纪录片在制作过程中并没有重视这一点,不重视拍摄手法,导致拍摄采访时显得过于僵硬,整个采访的结构也会被破坏,人物的生活无法被正常地记录下来,甚至纪录片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也被破坏,这意味着采访的内容和形式都必须根据纪录片的现实情况,与生活融合。
根据纪录片的特性,采访环节十分重要。仔细分析受访者的特点对于提高采访质量至关重要。只有确认受访者,认真分析受访者的特点,使其正确回答问题,才能得到需要的信息。应根据受访者的个性特点,在纪录片的框架内对其展开充分的访谈;采访是优化纪录片整体效果的重要工具,许多有针对性的纪录片之所以得到许多人的称赞,就是因为对许多相关人员进行了采访,再陈述事实,使这部纪录片得到广泛的赞扬。
(二)通过细化拍摄过程发展微纪录片
除了拍摄手法,拍摄过程也十分重要,微纪录片的拍摄细节是极其重要的元素,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摄影师很难掌握纪录片整体的细节,对于有的细节,没有办法进行设计,因此摄影师必须认真对待,仔细观察拍摄过程中的细节。如果想要拍摄一部优秀的纪录片,对于表现力和装饰性的细节,可以从3个方面入手。一是拍摄微纪录片时要注意细节的收集,更好地把握细节,对细节进行捕捉。二是摄影师应学会用特写来制作纪录片,这样可以给观众的记忆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一部纪实题材的纪录片应通过清晰的图像有效调动观众的情绪。三是关于纪录片的镜头,除了要注意纪录片运镜的真实性,更要注意纪录片细枝末节处的真实性。
如今由于各类信息碎片化严重,很多年轻人没有时间看完一整部纪录片,于是出现了一种名为电影解析的手法,即通过旁白的叙述和简化剧情内容及剧中人物名字,以简要的代称,快速叙述整个剧情的经过,利用诙谐的语言加上不同情节中不同的背景音乐,在某些较为经典的台词桥段可以选择播放原声,通过一系列的加工,将一部时常较长的电影化为短暂的几分钟,把电影的来龙去脉解释清楚。目前这种视频拍摄手法极受观众喜爱,能充分调动观众的兴趣。微纪录片应在10分钟内。在20世纪,这种类型的微纪录片是电视对报纸的挑战,而现在是移动终端对传统媒体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只有高质量、高水平、体现时代步伐和科学技术的纪录片才能有好的发展。
(三)使微纪录片的受众更年轻化
上述作品无论是传播形式还是受众,都偏向成熟化。以前的纪录片以单一的线性的方式传输,公众处于被动地位,只能被动地接收信息。而目前融媒体和网络的快速发展改变了这种形势。受众的角色从被动的接收者转变成主动的转播者。在融媒体时代,每个受众都有双重身份,年轻的受众可以给微纪录片带来更好的收益和效果。一般来说,喜欢观看传统纪录片的都是高学历、收入高的人群,普遍都有非常丰富的生活经历和成熟的思想。和传统的纪录片相比,微纪录片在题材挑选和展现方法上更具有生活化的特点。另外,微纪录片最重要的传播渠道是网络和融媒体平台,其具有的即时性、互动性、开放性和便捷性是其受到年轻人喜爱的原因。因此,微纪录片的目标群体是有大学学历、独立思想、时尚个性,处在生活节奏快、有很大的社会压力和很多新鲜事物的环境下的年轻人。随着互联网思维和移动设备的普及,許多老观众逐渐变成融媒体和微纪录片的受众。应通过新颖的传播形式和拍摄方式,使微纪录片的受众更具年轻化的特点。
四、结语
本文针对当前微纪录片的生存需求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由于网络互动的强化和个人话题的增多,微纪录片应通过加强网络互动、丰富运营模式、加快品牌发展来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 蒲鹏举,郝建军,马丁丁,等.浅谈传统媒体和融媒体背景下微纪录片的生存与发展[J].传播力研究,2019,3(27):88.
[2] 许斌.浅谈传统媒体和融媒体背景下微纪录片的生存与发展[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29):33-34.
[3] 李莹.传统媒体和融媒体背景下微纪录片的生存与发展[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9(20):159.
作者简介:曲莉(1975—),女,山西大同人,学士,编辑,研究方向:撰稿、编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