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播说联播》内容生产特点研究

2021-09-10 07:22张彤云
新闻研究导刊 2021年6期
关键词:主流媒体短视频

摘要:随着移动互聯网技术的普及和下沉,传统主流媒体的话语空间被挤占,用户流失严重,在此背景下,主流媒体开始借力短视频平台创新内容生产形式。本文聚焦于《主播说联播》的短视频内容生产,运用内容分析法分析其在视觉呈现、题材类型、情感表达上的特点,总结其内容生产和叙事模式的特征,希望能为当下媒体融合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主播说联播》;主流媒体;内容生产;短视频

中图分类号:G21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06-0152-02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新媒体中心在2019年7月29日正式推出《主播说联播》栏目,栏目内容主要在《新闻联播》官方抖音号上发布,采用竖屏短视频的形式,从《新闻联播》播报的新闻出发,结合当天的热点新闻,由一位值班主播用接地气的语言解读新闻内容,一经推出便受到网友的广泛关注。截止到2019年12月14日,节目在抖音平台上已经播出了53期,总点赞量达5166.5万,粉丝数达2220.5万。《主播说联播》的推出是对作为权威政府声音的《新闻联播》的改革创新,对其进行内容生产特点和叙事特征的分析,对于传统主流媒体在移动传播环境下进行融合创新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一、《主播说联播》短视频内容分析

2019年8月24日,《新闻联播》节目正式开通抖音账号,通过《主播说联播》的形式播送新闻。本文采用内容研究法,对2019年8月24日至2019年11月24日的《主播说联播》的51条短视频进行编码,设置视觉呈现、题材类型、情感表达3个分析类目。其中,参考前人研究结论可知,从视频的视听语言上来看,抖音本身具备独特的视听语言,比如视频滤镜特效、抖音音乐库等,这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抖音短视频的特色标识。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视觉元素划分为画面景别、剪辑、字幕特效3个子类目[1],将题材类型划分为时政、社会、经济、科教文体、娱乐、军事、外交、历史、其他类[2],考虑到几乎所有样本在听觉呈现上都表现为主播解说词加背景轻音乐的形式,差异不明显,故不将其纳入分析类目中[3]。

(一)视觉呈现

对51条《主播说联播》短视频作品进行编码后分析可以得知,在时长方面,51个短视频作品中时长小于30秒有28个,占比达55%,时长大于等于30秒的视频有23个,占比45%。总体来看,半数以上的短视频内容时长不超过30秒,这体现了短视频本身短小精悍、便于传播的特点;同时,时长大于等于30秒的短视频数量与时长小于30秒的短视频数量相差不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主播说联播》节目本身脱胎于《新闻联播》的调性,与压缩时间、尽量精简时长相比,传递公共舆论导向才是栏目本身最重要的意义。在画面景别上,51个《主播说联播》短视频作品全部是近景景别,采用手持竖屏拍摄的手法,以平视或略微俯视的角度拍摄主播讲解的近景,营造了面对面互动的氛围。在剪辑方面,《主播说联播》短视频剪辑率较低,有36条短视频都是单一镜头的呈现,这源于《主播说联播》节目在《新闻联播》直播间直接拍摄的特性。在字幕特效方面,《主播说联播》51个短视频作品中所有的字幕均有大小的变化,有12个作品的字幕同时进行了颜色变化以及阴影、翻滚特效的使用等,这些新型解说型字幕的字体样式更醒目,通过变化大小、颜色来强调所表达内容的重点,字幕内容可以让受众更加直观地获取信息,起到了极好的辅助作用。

(二)题材类型分布

如下图所示,《主播说联播》内容题材分布多集中在社会题材,占比达40%,时政题材和科教文体相对较多,经济、军事、外交、历史题材较少。其中,社会题材的内容多表现为好人好事和热门民生话题,如“欧阳夏丹谈新版人民币颜值:不如说是祖国山水加了美颜滤镜功能!”,点赞量达178.8万,此类议题较能引起受众情感上的共鸣,从而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时政题材中,“国庆阅兵式”引发关注较高;科教文体题材的内容则主要表现为文化和体育上的热门事件;相比之下,由于经济、军事等题材较为复杂,难以在1分钟内清晰呈现,因而出现次数较少;其他类出现的比例达15%,主要包括节日祝福和点赞致敬的内容,比如“袁老,央视主播向您道一声:生日快乐!把所有点赞和祝福送给袁老”。在都市生活的压力下,央视主播送上的祝福和表达的致敬无疑能抚慰受众心中脆弱的一角,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三)情感表达情况

《主播说联播》作为一档由主播从个人视角出发解读和评论新闻时事的栏目,其内容本身就具备强烈的情感元素。在51个短视频作品中,爱国主义情感表达占比59%,远高于人本主义(28%)和英雄主义(9%),体现爱国主义情感的作品主要表现在社会、时政等题材。在8月至11月,表达爱国主义情感的视频内容主要聚焦于香港的暴力事件,比如短视频作品“海霞质问乱港分子:再这么闹下去,香港人吃什么?”,可见,接地气的播报并不影响关于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的严肃政治议题的表达。体现人本主义情感的作品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传达节日祝福,比如在中秋节、教师节时的祝贺视频,如短视频作品“月圆人团圆,同叙家国情。《新闻联播》祝大家中秋快乐!”“央视主播祝所有老师教师节快乐,您们辛苦了!”;二是关心普通人,致敬每一个坚守在平凡岗位上的奋斗者,比如作品“央视主播用‘史上最牛’播报,致敬每一位奋斗者!”;三是在热点民生事件中维护群众权益,比如短视频作品“郭志坚:上海迪士尼‘翻包检查’,是否于法有据,这是原则问题,不能模糊”。体现英雄主义情感的作品主要表现为赞颂有先进事迹或对国家、对社会有突出贡献的团队或个人,比如短视频作品“喜欢郎平教练在《新闻联播》里的这句话:‘我们的目标是——升国旗,奏国歌!’点赞中国姑娘”“刚强:他们才是真正的偶像,是共和国最闪亮的星”。

二、《主播說联播》的内容生产特点

(一)碎片化内容生产

《主播说联播》在内容生产上呈现出碎片化的特点。在时长上,《主播说联播》的单条视频基本控制在1分钟以内,相对于长视频来说,其只能呈现事件的核心信息,这造成了信息本身的碎片化。在视觉形态上,《主播说联播》采用手持竖屏拍摄的手法,以近景和特写镜头为主,通过字幕变化等特效强化了视频的核心信息,可以辅助受众在短时间内对信息进行快速吸收。

(二)严肃的议题设置和接地气的受众立场

《主播说联播》作为《新闻联播》的衍生栏目,在内容选择上以《新闻联播》中的热点事件为基础,突出主旋律引导和价值导向。其中社会话题是最常见的内容,栏目从小切口反映民情民意,进行舆论的引导和正能量的传播。比如,在对香港暴力事件的报道中,栏目较多地从普通香港市民的视角出发,对发生在地铁、街头的小事件的报道背后却是关于国家认同、民族认同的政治议题。文化、体育界的热门事件也是《主播说联播》经常报道的对象,中国女排夺冠、国宝回归等议题都具有能激发受众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的特质。此外,关注普通人、回归生活也是《主播说联播》的重要议题。传递节日祝福、向普通的劳动者致敬、维护群众权益等都从受众立场出发,受众可以在其中找到与自身体验相关的内容,拉近了栏目与受众之间的距离。

(三)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情感表达

《主播说联播》源于《新闻联播》又植根于抖音平台,有其自身的特质。一方面,它承接了《新闻联播》的权威性,具有半官方性质[4];另一方面,它立足于受众立场进行微观叙事,这又决定了其在情感表达上是理性与感性的相辅相成。首先,主播进行新闻点评的价值取向均来自《新闻联播》的官方话语,想要实现的舆论引导目标与《新闻联播》保持着高度一致[5],这决定了其在情感表达上是理性的;同时,主播用富于感染力的流行网络用语等民间话语进行播报,极大地增强了与受众的情感共鸣,获得了受众情感上的认同,在情感表达上又是感性的。《主播说新闻》将“诉诸理性”跟“诉诸感性”相结合,受众可以通过情感表达的影响与公共话语、主流意识形态进行互动。

三、结语

《主播说联播》在内容生产上不断适应短视频平台碎片化、社交化的特征;在内容题材上将严肃的议题设置和接地气的受众立场相结合,使得官方话语和民间话语充分对接互动;在内容的情感表达上将理性与感性充分结合,在满足了网民对信息碎片化、情感化需要的同时,充分发挥了舆论引导作用。总之,《主播说联播》是《新闻联播》创新内容生产方式和叙事手法的的成功尝试,为其他主流新闻媒体融合发展树立了典范。伴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媒介环境只会更加纷繁复杂,传统媒体如何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时代的语境变化仍是一个需要讨论的命题,主流媒体需要以更加积极开放的姿态创新内容生产和传播手段,在不断变化的传播环境中牢牢把握舆论的主导权。

参考文献:

[1] 杨凤娇,孙雨婷.主流媒体抖音号短视频用户参与度研究——基于《人民日报》抖音号的实证分析[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9,41(05):42-46.

[2] 李林蔚.移动互联时代的短视频生产策略——以《人民日报》官方抖音号为例[J].新闻论坛,2019(04):53-56.

[3] 张志安,彭璐.混合情感传播模式:主流媒体短视频内容生产研究——以人民日报抖音号为例[J].新闻与写作,2019(07):57-66.

[4] 马芳芳.短视频媒体生命周期及其对网络新闻行业革新的启示[J].中国出版,2017(16):9-12.

[5] 潘曙雅,王睿路.资讯类短视频的“标配”与前景[J].新闻与写作,2017(05):75-78.

作者简介:张彤云(1997—),女,安徽合肥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网络传播、新媒体。

猜你喜欢
主流媒体短视频
“去阅读”时代短视频自媒体发展现状及其文化解读
符号学视角分析恶搞短视频
移动社交时代短视频的传播及营销模式探析
主流媒体回应网络谣言引导舆论策略思考
从市场经济的角度探讨主流媒体的改革
做好涉恐报道:媒体如何设置议程
主流媒体互联网思维的现状与实现路径探讨
打造医院里的“主流媒体”
用户自制短视频的受众研究
主流媒体如何在“反转新闻”中当好定音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