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og的传播价值与用户情感诉求

2021-09-10 07:22吴云涛
新闻研究导刊 2021年6期
关键词:视觉语言

摘要:在人们不断向往美好生活的今天,Plog作为一种以照片为主、辅以文字修饰的传播符号,展现个人生活碎片,其本质是对文字博客和视频博客的维系与调适而创造出的内容分享新模式。极简的操作流程和个性化的审美风格创造出多元化、大众化、娱乐化的信息价值,不仅满足了分享者形象建构的需要,而且符合浏览者的信息与情感诉求。

关键词:视觉语言;情绪传播;图片博客;用户心理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06-0070-02

Plog(Photo-log)作为一种以照片记录生活碎片、附加文字标签的个性化媒介表达形式,越来越受年轻一代的追捧,同时也开辟了“X+log”的全新样态。若按照年代划分,在中国互联网用户数量高速增长的20世纪00年代,人们开始通过文字日志来记录生活;到了10年代,有了数字技术的赋能,网络储存空间升级、视频制作成本减小,Vlog成为新一代记录身边美好的视频日志;进入20年代,各类社交媒体的裂变式传播使Plog这种文字浮现于图片之上的表现形式广受欢迎。正如保罗·莱文森所说:“一切媒介的性能终将越来越人性化。”[1]在数字时代,人们更愿意选择短时高效且能最大限度延伸信息传播能力的媒介表达方式,以满足传播者自身的诉求和用户的情感期待。

一、Plog应用平台举隅

制作Plog不需要高深的文案写作能力,也不需要强大的后期制作技巧,只需经历拍照、编辑、分享3个阶段,即可完成Plog的传播。Plog文化目前仍处于发展阶段,网络分众化传播导致Plog还未走向大众视野,本文对Plog的内容制作、内容分享平台进行简单介绍,以期帮助读者理解,达到一叶知秋的效果。

(一)Plog制作平臺——以“黄油相机”为例

黄油相机是时下多数Plog博主选择使用的图片美化类应用程序,其核心优势是拥有大量的中文字体。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审美偏好,选择各式各样的以文字为中心的图案表达所想,且平台内部还拥有大量花字和涂鸦模板供用户套用,只需“Ding”一下就能一键生成作品,满足了使用者对于多种素材模板的需求。一张原始照片经过滤镜、花字、轮廓线、贴纸等工序流程的加工,以多元化的视觉元素丰富单薄的图片,形成有文艺感和故事感的视觉信息整体。

(二)Plog分享平台——以“绿洲”为例

绿洲是以建立清爽社交圈为宗旨的图片/视频社交平台,对微博平台的内容生态有协同和补充作用,用户可以自行分享图片、关注、点赞和评论。有媒体言道,绿洲将会成为中国版的Instagram(照片墙),但就目前图片社交的发展形势、产品功能来看,该说法还有待商榷。首先,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对图片社交软件的打击不容小觑,这使多数图片社交软件如小红书开始走向电商行列。其次,虽然绿洲在用户数量上抢占先机,但是目前平台功能同质化、营销号过多等影响用户体验的现象亟待整治。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9.86亿[2]。手机媒体作为Plog传播符号的主要传播载体,其不断发展为人们在社交平台记录美好生活提供了技术支持,也使Plog焕发出顽强的生命力。

二、以“变”求“新”,实现传播价值

马克思曾说:“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Plog实际上是Vlog的衍生物,通过维系传统视觉媒介与新媒体的发展趋势,对形态和功能进行创新并调适出新的发展路径,以满足新媒体时代人们的媒介消费需求。

(一)静态美的延伸

图片是具体的,而文字是抽象的。Plog属于视觉传播中的静态传播形式,不论是美食、美景还是人物照片,配上一段契合分享者心境的文字,就会使整张图片得到生动的诠释,使凝固的美感有了意象化的延伸。社会语言学家巴塞尔·伯恩斯坦指出“有限代码让相同文化背景下的受众不需要过多言语就能理解表达的意思”[3],Plog中的视觉符号并非分享者生活的全貌,却能通过传受双方的共识域传递情绪和叙述事实。此外,涂鸦的大小、阴影、色彩等变化在视觉上会产生空间位移的动感,犹如诗句“风定花犹落”中描绘的静中之动,具有亲和力与时尚感。被赋予涵义的视觉符号能吸引浏览者的注意,使信息产生强大的传播效果。

(二)维系与调适

文字需要图片的视觉引导,图片也需要文字的解释说明。在读图时代,多元化的视觉传播模式成为主流,而图文搭配的视觉传播在手机信息传播中的效果要大于单一形式的传播[4]。Plog对Blog和Vlog的传播动因进行了维系,并在传播符号上稍加调适。Blog以文字符号为主要传播内容,在事件叙述上清晰明了,但在快节奏社会,人们更愿意接受多元化的视觉信息,耗时短且将完整内容分解为详细义项。Vlog结合了多种视听元素,用户体验感较好,但对传播者的技术要求较高。而Plog在原有的照片素材上添加了个人状态和生活介绍的文字,配上个性鲜明的涂鸦贴纸,即便损失了听觉符号,也能通过视觉信息来辅助分享者传达内心的声音。这种多元信息辅助理解的方式还缩小了传者和受者在自身认知结构上存在的差异,减少了信息识别的误差,满足了网络时代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三、以“情”动“人”,满足用户的情感诉求

人是有需求、有欲望的高级生物,用户的情感诉求促进了媒介技术、视觉传播样态的改革与发展。Plog也是心理学家斯坦利·帕洛格的英文翻译,他将人的性格从自我中心型(内向)到多中心型(外向)划分了5种心理类型。而满足不同心理类型用户的情感期待,是Plog传播的重要动因之一,更是Plog在网络空间中生存的制胜法宝。

(一)记录传播主体的质感生活

Plog传播实际上也是个人日常生活的记录,这种记录能展现内容分享者鲜明的人格化特征,给传播者带来自我表达的满足感。美图官方发布的《2020女性Plog行为研究报告》显示,绝大多数女性Plog用户的素材以人像(自拍为主)、风景、食物为主要题材,且内容偏好设置还受年龄、职业、收入等影响,其中,分享个人生活状态的生活派用户占比52%,潮流组、作品党、精英范依次递减。可以看出,Plog分享者大多数是多中心型人格,且拥有个性化的媒介需求,人们愿意通过鲜明的人格化特征摆明传播意图,Plog的出现为传播个体以照片定格的方式记录美好生活提供了媒介符号,同时也满足了传者自我形象的构建需要。

(二)满足受传者的信息需求

丰富多样的视觉信息使用户在译码的过程中能精准捕捉传播意图,单纯通过照片获取信息较为局限,而有了文字的补充说明,形成“有图有真相”的极具说服力的传播内容,能在缩小认知差异的同时满足人们的窥私欲。窥私欲是人类的一种心理本能,在社交媒体传播过程中,流量明星的Plog传播使粉丝了解偶像的生活日常成为可能。许多网红明星会在微博、小红书等APP中通过Plog的形式来记录日常穿搭、美食及活动,将私人领域通过视觉信息全面、迅速地暴露在公众视线内,受众会对各类碎片化信息进行解构和重构,满足自身的信息需求。

(三)碎片化时代的极简主义美学

用户的审美需求是社会发展的投影,当代社会人们的工作压力增大,与之伴随的是注意力的匮乏。经济学家赫伯特·西蒙指出“信息的聚敛必然意味着注意力匮乏”。反之,信息的分散能辅助用户提炼出其感兴趣的内容。碎片化信息时代,人们越来越主张感官上的简约大方和功能集中,提倡从客观理性的内容本身入手。Plog传播顺应了时代审美发展的趋势,除了照片背景,文字的线条、颜色、阴影、字体的精巧构思能在短时间内吸引用户眼球并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这种传播方式不仅降低了分享者的技术门槛,而且在内容浏览过程中拥有极简主义赋予的大气之美,可以达到窥斑见豹之效,满足传受双方的情感诉求。

四、狂欢背后的理性思考

任何一种新生的媒介传播符号都有其生存竞争的优劣两面,只有理性看待和解决这种矛盾才能使事物进一步向前发展。Plog在傳播过程中极大地压缩了传者和受者的时间,且能保证一定的信息含量以满足用户需求。但在读图时代,短平快的图像信息潜移默化地改变了人们的思考方式,人们沉浸于图像霸权的便利却失去了对内容的深度思考和理性探究,引发对虚拟幻想的过分追求,使得个人价值观被操控。此外,网络空间中私人领域不断瓦解、转向公共化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在大数据时代,个人空间的不断开放使用户隐私安全问题不断凸显。

用户在互联网传播中应保持理性,增强自我识别能力,提高视觉文化素养,准确分辨视觉信息背后的内涵,正确理解Plog背后“乐”为前提的情感旨归,才能促进视觉传播的健康发展。平台应强化内容审核机制,引导Plog创作者发布积极向上的作品,放大用户效应,使普通用户得到更多参与感。

五、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追求美好生活,是永恒的主题,是永远的进行时。”Plog为人们记录美好生活提供了新的媒介传播手段,并对以往的视觉传播手段进行维系和调适以达到主客体传播价值的统一,满足了用户的情感诉求。但与此同时,Plog传播带来的个人价值观对虚拟环境的依赖问题亟待解决,其未来发展方向仍需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 [美]保罗·莱文森.软利器:信息革命的自然历史与未来[M].何道宽,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前言,5.

[2] 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 OL].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http://www.cac.gov. cn/2021-02/03/c_1613923423079314.html,2021-02-03.

[3] 张媛媛,张宇丹.从受众需求视角分析Vlog媒介文化的特征[J].传媒,2021(01):42-44.

[4] 陈曾珍.手机媒体视觉传播的用户心理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2015.

作者简介:吴云涛(2001—),男,安徽宣城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视听传播。

猜你喜欢
视觉语言
装潢艺术设计中的视觉语言及其应用探讨
浅议民国月份牌广告中的视觉语言之美
谈安瑟伦基弗作品中的材料应用
浅谈界面视觉语言的可识别性设计
张艺谋电影中的构图和色彩语言研究
浅谈装潢艺术设计的视觉语言及应用
当代城市特色与景观文化视觉语言
基于设计基础表达中视觉语言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