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
高职院校作为社会专业技能人才的主要培养摇篮,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产教深度融合,即将专业理论知识学习与企业实践操作锻炼有效结合在一起,是高职院校学生培养过程中发现并予以实践运用、不断发展的武器与法宝。在产教深度融合教学模式下,学生一方面可以于院校教师专业课程传授过程中,学习到与实践相关的理论知识与技巧,指导后续实践活动,另一方面也能够在深入企业工作前线的过程中,加强自身的院校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在促使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综合全面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在分析了产教深度融合对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作用以及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现状的基础上,展开了对产教深度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提升路径的研究与探索,以求为今后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成长与发展提供些许参考。
产教深度融合作为教学培养的有效方式,不管是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而言,还是就学生实践能力锻炼来说,都有重要的作用,一直以来,备受重视。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在迎来了自身发展转型关键时期的同时,对人才综合素养与创新能力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发展需要,以往单纯停留在专业技能层面的人才培养方式已经很难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了。鉴于此,包括高职院校在内的高等院校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重视程度都有了较为明显的提升。“如何在充分发挥产教深度融合的教学培养优势,有效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了众多高职院校当前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基于此,由产教深度融合对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作用以及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现状出发,对产教深度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路径展开研究,既是推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发展的关键,也是促使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成长的重要途径,应当予以重视。
一、产教深度融合对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作用
(一)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产教深度融合这种将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能力锻炼有效结合在一起的教学培养模式,既能够让学生在经历了长时间的枯燥理论学习之余,获得休息喘气的机会,劳逸结合,便于学生于长期范围内更加稳定高效地开展学习,也能够在学生投身企业进行实践锻炼的过程中,进一步深化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认识。与此同时,还能够在丰富教学培养方式途径,帮助学生获取相应实践应用经验与经济报酬的基础上,有效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积极性,为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提升奠定相应的基础与保障[1]。
(二)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教师作为引导、推动教育教学活动实际开展进行的关键所在,无疑是影响高职院校教学最终培养效果的重要因素。对于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而言,同样也是如此。在注重具体实践应用的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教师除了需要关注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学习状况,还需要重视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培养,产教融合为其提供了便利的外部教学环境。与此同时,在产教深度融合背景下进行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还能够于一定程度上弥补高职院校教师于实践经验与应用能力方面的不足,达到有效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目的,为良好创新能力教学培养效果的最终实现,奠定了基础。
(三)发展院校的教育水平
虽然创新能力培养在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正日益成为越来越多高职院校人才教学培养的关注重点,但是也存在着很多高职院校尚未意识到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重要性,仅将创新能力培养看作是院校应当完成的硬性任务与目标,缺乏可用于实际执行的教学培养规划的情况,严重影响着高职院校的创新能力培养实际效果。于产教深度融合背景下开展进行的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在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应用在了企业具体实践之中,切实增强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现实意义的同时,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效果,发展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水平而言,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现状
(一)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有待完善
当前虽然大部分高职院校对于学生创新能力教育培养的重视程度有了明显的提升,但是受限于发展历程、教学理念等因素的影响,当前很多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尚不完善,严重影响了实际的教学培养效果。一方面很多高职院校在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对于理论知识的重视程度明显高于实践应用锻炼的现实状况,导致了很多学生虽然知晓丰富的创新原则、创新知识以及创新原理,却无法有效应用于实践,教学现实意义大打折扣。另一方面很多高职院校的创新能力教育培养还存在着独成一派,与专业知识教育泾渭分明的状况,导致很多学生并不具备将创新能力与专业知识有效结合在一起的能力,进而严重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发展,阻碍了学生专业能力成长。
(二)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师资有待加强
创新能力作为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于一体的综合能力与专业素养,决定了高职院校创新教学对教师专业教学能力与综合文化素养的要求是相对较高的,除了需要具备丰富的文化知识储备以外,还需要具备专业的创新应用能力与教学实践能力。师资状况作为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当前所存在的专业教师数量欠缺,很多时候只能由其他专业教师亦或是行政管理人员兼任的现实状况明显限制了高職院校的创新教学效果。另外,还有部分高职院校即使是专职创新教学教师,也存在着由于缺乏创新实践经验,实际创新应用教学能力相对不足,难以保证院校创新教学效果的状况[2]。凡此种种,都决定了高职院校应当切实加强自身的创新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三)高职院校学生的实践活动参与程度有待改善
学生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人公,是高职院校创新教学效果的另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学生群体的创新实践活动参与程度既关系着学生自身创新综合能力的成长与发展,也影响着高职院校创新教育教学活动地最终开展成效。当前高职院校学生进行创新实践应用锻炼的途径之一是参与到各种创新创业比赛中去,通过此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有效锻炼自身的创新应用能力,也能发展自身的沟通合作能力。但是与此同时,也容易因院校宣传力度不足、缺乏专业指导等问题,影响学生的参与热情与积极,降低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锻炼成效[3]。
三、产教深度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路径
(一)完善教学培养模式,促使学生的创新综合素养
教学培养模式作为高职院校创新教学活动开展进行的理论框架,其科学合理程度对课程的具体开设状况与学生的能力培养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鉴于此,高职院校要切实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效果,自然应当在充分考量自身环境条件的基础上,有效利用高职院校当前的产教深度融合培养优势,构建相对完善的创新能力教学培养模式。像是可以在邀请企业共同进行创新能力培养内容选择、学习企业以往创新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院校的创新能力教学环节与步骤,形成科学合理的教学培养模式,为学生创新能力提升奠定坚实的教学基础。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保证创新教学活动有效开展
鉴于师资状况也是影响高职院校创新能力教学培养效果的重要原因,要保证院校创新能力教学活动有效开展,必须加强院校创新能力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院校可以在完善教师引入标准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专业创新能力教师数量,保证院校创新能力教学活动在由专业教师引导下有效开展。另一方面院校还可以适当加强教师的创新能力培训培养,鼓励教师在参加相关学术交流活动,积极指导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大赛以及深入企业增加相关实践经验锻炼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自身的创新综合能力,进而保证院校后续创新能力教学活动得以有效开展。
(三)营造校园创新文化与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职院校创新能力教学在怎样的校园文化环境氛围中开展,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学习兴趣会产生潜移默化地影响。鉴于此,高职院校可以借助院校科技发明竞赛、创新挑战活动进行创新能力重要性宣传,在营造浓厚校园创新文化与氛围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学习实践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此同时,高职院校还需要与企业加强联系,及时发现各行业领域升级发展的最新需要,主动更新相关教学内容与实践案例,不断完善学生的理论知识框架,并在争取多方资金支持的基础上,与企业共同组织开展创新实践活动,充分保证学生的创新实践活动参与程度,有效发展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最终达成提高学生综合创新能力的效果。
四、結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迎来了转型关键时期,对人才创新能力有了新的更高要求的大环境背景下,基于产教深度融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路径展开研究,对于促使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发展而言,意义重大,应当予以重视。基于此,本文从产教深度融合对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作用、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现状以及产教深度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路径这几个方面展开了研究,以求为今后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成长与提升提供些许参考与借鉴。
(作者单位: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胡宇子.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模式研究与实践[J].现代职业教育,2019(21):66-67.
[2]汪慧琳.产教深度融合背景下高职学生创新能力提升路径研究[J].科技与创新,2021(02):78-79+83.
[3]王淑妍.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产业创新研究,2020(16):185-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