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精魂”的人格化形象及时代意义

2021-09-10 09:13赵文轲
科技研究 2021年7期
关键词:时代意义朱先生

摘要:在陈忠实的严肃长篇小说《白鹿原》中,白鹿作为其中的关键意象,不仅是祥瑞生活和理想社会的象征,它还承载着小说中不同命运主体的生活愿望和对各自理想的追求,也在不同人物身上集中投射了不同的审美情志,在现代文明于历史交替的冲突中展现了时代性的意义。

关键词:白鹿精魂 ;白灵; 朱先生; 时代意义

“白鹿精魂”所象征的不同精神,在小说中有两个集中的承载者——白灵、朱先生,他们都与“白鹿”有不可分割的联系,本文通过对这两个“白鹿精魂”的人格化形象的分析来体悟“白鹿精魂”的内涵。并从“白鹿精魂”在当今时代更迭的背景下不断丰富的内涵诠释民族文化意义。

一、自由和理想的殉道者——白灵

白灵出生就伴随着百灵鸟清脆的鸣叫,她的出生使白家人非常合心,都尽性儿惯着:允许不裹足,甚至可以进学堂念书。这无疑是对封建社会中男尊女卑的落后观念的一种隐性的挑战。长大后参加国民革命敢于对阻碍她而将她反锁在家中的父亲高唱“谁阻挡国民革命就把他踏倒”,以示革命的决心和勇气。家中为她定亲,白灵敢于写一纸退婚书来表达自己对封建包办婚姻的厌弃以及对真爱的追求。再看白灵的同辈:白灵的兄长白孝文在请求进城读书被父亲厉声拒绝后,继续过着耕读传家,依媒妁之言娶亲生子的生活。鹿兆鹏虽然已成新知识青年,积极投入革命事业,但面对父亲安排的包办婚姻却无奈地屈服。鹿兆海在革命道路上缺乏清醒的认知,从白灵的战友转而成为敌对的党派。在这种比对中,更加凸显了白灵坚定的革命信念和自由的灵魂。

白灵作为作者着力塑造的一个新女性形象,她充满了对顽固落后势力的反叛精神,面对爱情敢于追求,在革命事业面前却又不囿于小情小爱,而是和自己的爱人及战友奋战在消灭敌人、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战的第一线。白灵个性中的无所畏惧、不怕牺牲、敢爱敢恨、爱憎分明、坦坦荡荡使她的形象熠熠生辉。

小说中,作者多次将这个聪颖灵慧、自由而又反叛的女子与白鹿结合在一起——白嘉轩赏玩贴在街门上白灵写的红纸对联时“粗看似柳,细观像欧,再三品味,非柳非欧,既有欧的骨架,又有柳的柔韧,完全是自成一格的潇洒独到的天性,根本不像一个女子的手笔,字里划间,透出一股豪放不羁的气度……忽然想到了慢坡地里父亲坟头下发现的那只形似白鹿的东西”白灵、鹿兆鹏这些为共产主义事业奔走甚至牺牲的革命志士,他们身上体现的精神正是白鹿集体无意识的原型的体现,而他们的革命理想、奋斗目标便是象征着“白鹿”的共产主义。白灵追寻心中的“白鹿”拯救世人的结局却是悲剧性的,她最终死在根据地清党肃反运动中,白灵被“自己人”活埋时,化作“白鹿”进入父辈的梦中——白嘉轩梦到自己的女儿“我清清楚楚看见白鹿眼窝里流水水哩,哭着哩,委屈地流眼泪哩”白灵这个正面形象的悲剧性死亡,作者从中道出了革命道路注定会有流血和牺牲,新秩序打破封建旧秩序的道路上注定不会一帆风顺。“白鹿”原型意象在白灵身上的投射使得人物塑造更富于神秘色彩和审美情趣。

二、淡泊名利的精神领袖——朱先生

朱先生是作者着力刻画的一位民族精神的人物代表,也是一位儒家文化的精神领袖,可以说朱先生就是白鹿的化身。作者在刻画朱先生这个人物时,有一个现实生活的原型,故而这个人物形象显得格外丰满。作者在创作手记里提到,朱先生是他构思小说的过程中脑海里最早出现轮廓的形象,因为作者在还没有上学前就听父亲讲一个举人牛才子的生平轶事,牛才子便是朱先生的创作原型,他是关中学派的传人,关中学派有四句箴言流传至今,成为了学派的精神内核——“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样的关中学派精神也成为作者塑造朱先生形象的关键支撑点,也是“白鹿精魂”的部分体现。

作者对朱先生的死的描写富有神话主义色彩,朱白氏为他洗头时看着他半截黑半截白的头发,戏说朱先生变成了一只白毛鹿,随后不久朱白氏就在庭院里看到一只腾空而起的白鹿,果不其然,朱先生去世了,去世的同时白鹿也消失了,这里暗含着隐喻:朱先生,一个体现着理想人格与民族精神的“白鹿”离开了,就这样平静、安详地去了,他的死让人相信他就是那只能拯救苍生的“白鹿”。而他的“白鹿精魂”这也在一生中得到了印证。

朱先生的一生淡泊名利,放弃仕途在白鹿书院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先生们著书立说,朱先生“不语怪力乱神,曾拔除神像,反对迷信”,他虽是小说中儒家文化的继承者和代表,但是对儒家的价值观念,他并不是机械地照搬,而是在其中注入了新的思想内涵,他将儒家遵守的“礼”外化成天地宇宙的规律,人生命运的哲理,所以,即使作为儒家文化的维护者,他也敢于去推到神像,帮助妻弟白嘉轩兴办学堂,他动情地说“你们兴办学堂才是大善事,无量功德的大善事。祖宗该敬该祭,不敬不祭是为不孝敬了祭了也仅只尽了一份孝心,兴办学堂才是万代子孙的大事往后的世事靠活人不靠死人呀靠那些吃奶的学步的穿烂档裤的娃儿,得教他们识字念书晓以礼仪,不定那里头有治国安邦的栋梁之材呢……”朱先生明晓事理,懂得祖先已逝,氏族不能靠祭拜祖先而发展,而是重视教育,为氏族培养栋梁之才,“白鹿”形象可见一斑。

朱先生的一生从不为自己谋私利,而是用自己“兼济天下”的仁义之心去为民请命,他舍弃仕途,一心和同仁编好县志,但他却不“两耳不闻窗外事”,总在乡民们最需要他的紧要关头挺身而出。查禁烟土时亲自牵起牲口锄掉烟苗大义灭亲;闹革命时为了保护村民免遭战乱而亲自去清军大营说退三十万清兵;闹饥荒的年岁,他接手一生中唯一一个赈济灾民的“官职”,只为讓百姓吃到一口饭;抗战爆发时期,他虽然年迈,却一腔热血,义愤填膺,弃笔从戎;亥革命时期,朱先生用一纸乡约稳定了民心。

朱先生的形象旨在通过儒家文化的弘扬来拯救沉沦的世人,朱先生的一生从不为自己谋私利,而是用自己“兼济天下”的仁义之心去为民请命,他舍弃仕途,一心和同仁编好县志,但他却不“两耳不闻窗外事”,总在乡民们最需要他的紧要关头挺身而出。查禁烟土时亲自牵起牲口锄掉烟苗大义灭亲;闹革命时为了保护村民免遭战乱而亲自去清军大营说退三十万清兵;闹饥荒的年岁,他接手一生中唯一一个赈济灾民的“官职”,只为让百姓吃到一口饭;抗战爆发时期,他虽然年迈,却一腔热血,义愤填膺,弃笔从戎;亥革命时期,朱先生用一纸乡约稳定了民心。这些如同救世主一般的举措反映的朱先生身上体现的理想人格。但历史的车轮前进的过程总不会是一路坦途的,当朱先生得知鹿兆海不是在抗日战场上牺牲,而是死在国人手下时;朱先生最后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真正追求学问雪为好人的弟子黑娃被枪决时:当白灵也被自己人迫害活埋而死时,朱先生就知道他心目中的理想王国的构建需要多么大的牺牲,多少志士仁人的流血,拯世救人的愿望也变成了遥不可及的理想。

他在小说中的存在体现出一种神秘的智慧力量,这种智慧可以和白鹿的神奇相对应。他能对白鹿原上的历史变幻未卜先知,甚至预测到几十年后的文革运动,充满着儒家入世的大智慧,在他身上体现出透彻、澄明、大悟。其所作所为体现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大儒风范,朱先生在小说中是“道备”的象征,而人们对于太平盛世的追求也需要一个治世能人的出现,此时朱先生就承载了白鹿原的人们对理想社会的盼望,故而朱先生是整个关中文化土壤的精神领袖,是“白鹿精魂”的内化形象。

三、“白鹿精魂”的时代意义

小说展现出白鹿原这片土地上族群的精神现状、人物的生命力,让读者通过对这些不同形象的理解和比较来探索思考当今新时代发展条件下我国民族文化的未来和走向。

小说中的白灵作为接受过新式文化教育的代表义无反顾选择接受了共产主义的伟大思想,继承了中华民族優良传统美德,走出了白鹿原,为建立更加民主、更加自由的社会主义新中国而不懈奋斗。不幸的是,白灵因党内斗争而被活埋,她的悲剧下场也正预示着建立新的理想文化必然会遭遇许多挫折和阻力。面对这些无法避免的冲突与矛盾,那些与白鹿原型休戚相关的人们,有的在死守心中的白鹿,有的奔去了世事中寻求新的白鹿。

本文通过对白鹿意象及“白鹿精魂”相关人物的分析,简述了作者对“白鹿精魂”的情感认同,这种精神就是在民族大义面前勇于自我牺牲的民族精神,其有赖于主人公对儒家思想的继承,以及通过原始信仰培育发展出的同时代进步相统一的感情。

当今民族与时代精神的发展变迁必将会给“白鹿精魂”注入新的内涵。在现代文明与传统文明的文化碰撞中,陈忠实在其营造的白鹿原型世界里,用虔诚善良的热血之心感悟民族的苦难挣扎,用不断反思的态度对待悲剧性的民族历史。陈忠实对历史发展的反思中,我们可以清楚的感悟到他对未来理想终将实现的期望。一个民族的发展,是充满了艰难困苦的,民族要发展,那么腐朽落后的那部分就要被摒弃,而摒弃抽离却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我们这个庞大的民族,正是在这样一种不断饱受被抽离的痛苦的过程中才走向新生的。而这种在痛苦中走向新生的文化理念,也就是白鹿原型意象的内涵所在,也是“白鹿精魂”在时代发展中不断被重新诠释的民族文化意义。

作者简介:赵文轲 (1997- ),女,江苏盐城人,文艺学硕士研究生。

扬州大学文学院 江苏 扬州 225002

猜你喜欢
时代意义朱先生
“码字”的朱先生
朱家的故事
悼朱光潜先生
传统文化的守望者
关于西柏坡精神的内涵以及其具有的时代精神的意义探讨
喧闹深处有寂静
世纪末的赞歌——比亚兹莱插画艺术风格分析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时代意义
老先生扮演病人为哪般
培养幼儿阅读兴趣的时代意义及其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