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的守望者

2017-03-10 21:56黄凤英
青年文学家 2017年3期
关键词:朱先生形象智者

黄凤英

摘 要:《白鹿原》是当代文学史上一部重要的长篇小说,它描写了凝重的民族秘史,描绘了绚丽的民族画卷。在小说中,朱先生是作者精心塑造的一个具有独特象征意蕴的人物形象。他拥有渊博的知识,是智慧的化身,同时在他身上又兼有儒家、道家文化的特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形象代表。

关键词:朱先生;形象;传统文化;智者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3-0-02

《白鹿原》是当代文学史上一部重要的长篇小说,它讲述了白鹿原上白鹿两家前后几十年里所发生的错综复杂的故事,形象而深刻地反映了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苦难、悲剧和历史演进,是民族历史和文化的一个缩影。在《白鹿原》中,朱先生是一个独特的艺术形象,他拥有渊博的知识,是智慧的化身,同时在他身上又兼有儒家、道家文化的特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形象代表。

(一)智者形象

所谓智者,是指聪明人,有才智的人,既有独特的才能和超人的智慧,又有一种与众不同的气质。“智者”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文学作品中频繁出现,是传统文化塑造的经典。《白鹿原》中的朱先生就是一位拥有惊人的生存智慧和独到的人生见解的智者。

《白鹿原》描绘的是从二十世纪初到二十世纪中叶发生在白鹿原上的历史事件,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比较动荡的时期,这时人们渴望一个智者出现,也需 要一个智者出现。在白鹿原上,朱先生就是一个向导、导师,更是白鹿原人的精神领袖,他言传身教,用自己的言行影響着白鹿原人的生活走向规范,许多人经过他的教化后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在白鹿原的和平时期,朱先生努力用传统文化来维持表面的和谐;当白鹿原处于困难时期,他又勇敢地站出来给人以勇气和希望,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朱先生智慧的表现几乎无处不在,它不仅贯穿了整本《白鹿原》,也贯穿了他的一生,而且他的奇言奇行曾多次应验了。他一句简单的“今年成豆”,而后五谷真的在伏天里旷日持久的干旱中俱灭,只有抗旱的豆类丰收。《白鹿原》中也多次描写朱先生的掐指弹算,看似十分神秘,实际上他的推论是建立在仔细分析,严密推理判断的基础上的,是合情合理的。朱先生曾给刘军长提出了“秋冬之交是一大时限,见雪即见开交”的观点,他的预言看似十分神秘,仔细推敲就能发现它的合理性。自古以来,天时都是影响战争胜负的关键,朱先生通过仔细分析城内城外的情况,以及当时当地的天气情况,做出了合理的判断。朱先生智慧最突出的表现是能够根据当前的形势来预料几年甚至几十年后事态发展,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预言家。

朱先生的智慧还表现在他巧妙地运用各种比喻,而且这些比喻既贴切又深刻,发人深省,叫人深思。如他把战乱中的白鹿原比喻成“鏊子”,把共产党和国民党之间的斗争称为公婆之争、窝里反等。他曾巧言化纠纷,用一首文同题不同的诗化解了白鹿两家的纠纷,并使两家合力帮李寡妇渡过难关,也为白鹿村赢得了“仁义庄”的美名。他只身前往清军大营,三言两语使方巡抚自愿退却二十万大军,使白鹿原免遭战火焚毁。朱先生超人的智慧使他成为人们心中的圣人,也为他以后顺利推行和维护中国传统文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儒生和道家真人的结合体

在整个中国传统的文化中,儒道的结合一直是中国文人追求的生活艺术。这种生存哲学也在朱先生身上也得到了完美的体现。朱先生是关中学派的传人,他将自己一生的精力都奉献给了他所钟爱的中国传统文化。在生活中,可以说他将儒家文化运用到了极致。儒家文化重视教育,强调因材施教。朱先生不仅注重自己的学习,也注重教书育人,而且极有教化力和感染力。他以白鹿书院为根据地,以教书育人为主,使白鹿书院成为“全中国最宜人的一坨地方”。他为人师表,更注重言传身教。白鹿原上的许多青年人都受过他的教导,而受其影响最深的是黑娃,黑娃从小不爱读书,后来却走上了向传统文化皈依的道路,成为白鹿原的一大奇迹。

朱先生极力维护儒家的伦理道德,并成为它的积极倡导者和施行者。在时局动荡时期,朱先生以儒家的礼为主要的依据,起草了《乡约》,提出了“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等内容,使之成为白鹿原上人们的行为规范和“治本之策”。仁爱可以说是中华民族道德精神的象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命基因。儒家把仁义作为其核心思想,坚持以人为本。朱先生一生都在践行着仁义,他将自己的两个儿子取名为孝仁和孝义,就充分体现了他的坚持和理想。他引领着白鹿原上的人不断向善的方面发展,在动荡时期构建了一个比较和谐的小社会。他为民族的前途着想,亲自耕毁罂粟田;他匡世济民,毅然担起了赈济灾民的重任;他为抒民族义愤,慷慨激昂地发表了抗日宣言。朱先生不是高官,不在要位,却能够时刻心系百姓,救人于水火之中,把儒家的仁义思想发挥到了极致。

朱先生既是儒家文化的忠实维护者,又是一个潇洒飘逸的道家真人。儒家文化讲求外在的和谐,而道家文化讲求内在的超越。朱先生的一生很少涉及政治,他穿粗衣,吃粗粮,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虽然各个政府都曾邀请他出山做官,但他不愿涉足官场。即使勉强去做了师范学校的校长,也在半年后辞职,重回白鹿书院。朱先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表现了道家的遗世独立和超然脱俗的思想,这也使他避免成为政治牺牲品,而且他的文化人格受到尊敬。在他的人生哲学中,以简单应对复杂,冷静地审视社会生活,用高人般的眼光看待人生世事。

道家文化要求人要懂得乐生和贵生,反对厚葬,在生活中俭朴节约,道化自然,以自然为根本。朱先生吃粗茶淡饭,所穿的青衣青裤青袍黑鞋布袜都是由妻子亲手缝制的,一生中从来没有挂过一根丝绸洋线。他在遗嘱中提出了死后的要求,总体上是 “不要铺张,不要喧嚷,尽早入土”。他的一生都讲求与自然的和谐,就连家里的棉花也是自种自纺自织自裁自缝。他所追求的是一种自由的人生,不愿意受到外界的羁绊和束缚,高扬个体生命的价值,追求超越的人生境界。

(三)民族义士形象

无论是儒家的仁义思想,还是道家的道化自然的思想,都为朱先生深厚的民族情结奠定了基础。二十世纪初期到中期,是中国局势动荡的时期,也是中国人民生活困难的时期,朱先生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书写了民族大义,创造了一段传奇,为民族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他的民族义举主要表现在他时刻为人民着想,关心着人民的生活和命运,关注着民族的生死与存亡。他不在乎各个政权之间的斗争,对于白嘉轩有改朝换代引起的忧虑,朱先生笑他是徒费脑筋,提出“唯有今后的日子怎么过才是最大最难的事”。他真正在意和关心的是人民的生活状态和生存状态,他始终把人民生活的疾苦放在首位。

朱先生经常救人于水火之中,他只身退却二十万大军,亲自去赈济灾民,使白鹿原人逃过了一个又一个劫难。他不仅救人于水火之中,而且时刻关注着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他痛恨洋货,一辈子不挂洋线。抗日战争时期,在给鹿兆海墨宝上,他写下了条幅为“砥柱人间是此峰”,横幅为“白鹿精魂”字迹,并咬破中指,在条幅和横幅上按下了血印,表明了他对日本鬼子的憎恨,对到中山条抗日的中国军人的颂扬和称赞。在误认为鹿兆海为抗日牺牲以后,朱先生亲自到白鹿原上去迎接他的灵车,并执意要为晚辈鹿兆海守灵。在公祭鹿兆海的大会上,朱先生代表八位关中老先生发表了言辞恳切,气震山河的抗日宣言,呼唤更多的爱国志士起来抗日,并决定投笔从戎,亲赴抗日前线以老弱之躯抗击日本侵略军。

朱先生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却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正义感。他虽然身处白鹿原,但心系天下事。他始终关心着人民的生活和疾苦,关注着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是一位真正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民族义士。

结语: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守望者,朱先生的一生与中国传统文化共同进退,因此他的一生既是一个悲剧,也是一个传奇,虽为一介书生,却心系天下大事,把人民和民族的利益放在首位,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无不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道主义精神和人性的光辉。他的一生不属于政治,不属于阶级,而是属于文化,属于自然。朱先生的存在已不仅仅是一个具象存在,而是一种精神存在,一种文化存在,一种超乎一切的人性存在。

参考文献:

[1]雷达.自鹿原评论集·废墟上的精魂[J].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

[2]唐云.覓我所失:论《白鹿原》对儒家文化的阐释和留连[J].小说评论.1995,(1).

[3]张明武.儒家文化的反思——读《白鹿原》[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2月.

猜你喜欢
朱先生形象智者
智者说
智者说
悼朱光潜先生
The Wise Man End the Rumer 遥言止于智者
论导演创作的指挥棒
《水浒传》宋江形象探析
简述中国戏剧语言
中日十二生肖之亥猪形象比较
老先生扮演病人为哪般
智者常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