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振宇
摘要:对台区内的异常数据进行集中整治可以有效的提高配电网工作的效率,对提升线路管控至关重要,整个治理阶段应实事求是、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不能任意的治理,而忽略了正确的方法,对于部分台区的线损实在太大,也可运用排除方法,将影响的所有因素进行排除,为后期台区线损采取有针对性治理,将产生十分明显的效果。
关键词:台区同期线损;异常数据;治理对策
台区同期线损异常对電力行业的发展来说十分不利,因此在问题分析过程中,要通过合理的方式对异常数据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 并且要依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理措施,提高台区线损治理效率。
1.同期线损异常数据生成原因及影响分析
1.1异常数据生成原因分析
不同的地区产生的数据异常偏差原因各有差异,有些地区营销提供的基础数据质量偏差严重,且营销受当地经济发展制约,存在并轨时间偏短的问题。最近几年,推进集抄改造及营配贯通,出现了许多用户档案数据质量偏差,很难保证数据的真实性。此外,受限于台区管辖范围较大,完全覆盖了配电网系统建设、运维管理、营销管理,这些重要部门的工作效果完全依靠数据来体现,一旦人员作业失职、相关单位配合不到位、系统流程不够及时、档案信息不完全,均会产生多个异常数据,甚至对整个系统产生影响。现实的电力系统运行中,由于操作人员的文化素质偏低、各单位配合程度偏低,出现异常数据的概率非常大,这些将对台区线损治理不利。
1.2影响同期线损主要异常数据类型
现阶段,同期线损异常数据类型主要分为以下三类:第一类,档案数据存在误差,即营销系统对辖区范围内的用户倍率、用电属性、计量方法等影响台区供电量的部分关键参数维护出现错误;第二类,归属关系发生异常,主要是指现场户变关系及数据贯通无法实现,导致部分异常数据的出现;第三类,档案数据的同步性出现偏差,电力客户电量计量信息和配电网络发生了不匹配的,采集得到的数据无法进行及时、有效的建档,最后致使数据方面存在异常。以上所述的三种类型,是最常见的数据异常,正是这些异常数据的存在,使得采集得到的数据真实性无法得到保证,影响了以后的电网建设,产生的负面效应较大,严重的将影响当地的居民用电。
1.3异常数据对同期线损影响
目前,各供电公司均建立了同期线损指标统计,其主要目的主要是利用动态、实时监控和分析,对台区发生的所有问题进行宏观管控,以积极开展计量装置问题排查及反窃电行为的发生,大量的异常数据存在将严重制约同期线损的治理工作,也影响到了台管人员的开展,基于这点,对异常数据的重点处理显得十分重要,各管理单位应重视该问题,同时采取积极合理的方法应对,以切实达到同期线损的目的,为后期线路建设和规划提供良好的指导,从根本上处理好当地的线路损耗,为节约能源、发展节能减排经济做贡献。
2.台区同期线损异常数据的治理对策
2.1加强基础数据管理,确保文件正确
首先,新客户必须确保营销系统文件与场景一致,不会出现新的非通信现象;第二是对高损失或负损失地区进行现场家庭关系和费率核查;第三,确保营销流程和实际工作时间同步。
2.2加强收集系统管理,确保收集正确
首先,加强对收集数据的闭环管理。仪表和系统自动完成仪表应在现场进行为期三天的收集故障;二是检查门模块和家用模块是否一致,更换不一致的模块;三是要关注光伏家庭收集是否正确;第四是用超过五分钟的时钟检查仪表,并检查时间,并设置集中器开始抄表时间到00:30,以防止差异很大。仪表读取前一天的冻结显示。
2.3建立同步档案
在对于异常数据的排查进行了适当的处理之后还需要建立起同步的档案,从而保障档案信息的准确性与实时性。档案流程主要是指根据营销档案以及数据档案的同步中所进行的流程。档案的同步流程中极其容易产生异常的数据,因而必须对其采取更为严谨的监督与监控制度,建立起完善的同步档案,从而保障整体流程的正常运行。档案同步流程又包括档案信息的变更以及计量信息参数的变更等,其中由于归属关系出现变化而引起的档案信息变化也属于同步档案的流程之中。而一旦对其检测不当,就会导致信息变更不及时,从而影响客户档案的信息同步程度,为整体电力系统的运行带来不良的影响。为了更好地建立同步档案的流程,需要将营销系统与采集系统的同步率进行整合,从而保障两者中出现的异常数据可以被及时地发现,避免由于信息数据的不同步所导致的流程问题。
2.4加强计量装置管理,确保计量准确
首先,正确关闭好的电能计量装置的接线,以确保正确的计量;应及时更换因烧坏等原因引起故障的计量装置,以免造成电力收集统计丢失;三是要做好变压器配置,避免马来西亚的出现。拉车现象;第四,正确设置计量点容量。
2.5定期开展线损理论计算
电力网中电能的损失与线路的结构、负载和管理等因素有关。通过开展线损理论计算,可以找出影响损失的主要因素,从中找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确保取得最佳的降耗目标和经济效益。不仅为核定线损率指标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而且可以通过分析各部分的损耗,为台区改造提供数据支撑。
2.6加强电力检查和管理,确保及时调查电力盗窃
一是对高损耗站点进行现场调查,及时发现电力,电力等电力篡改现象,积极利用防盗设备,通过改变仪表布线,快速找到窃电的方法。二是确保仪表箱密封并锁定,以避免直接连接仪表箱的电力;三是防止临时用电,所有临时用电必须计量。
2.7加强供电设备管理,确保技术跟进
一是积极开展泄漏点调查,及时处理泄漏部位;其次,找出供电设施老化区和供电半径小的区域,积极报告改造资金转化情况;负载监控以确保不平衡在允许范围内;第四,为低功率因数的站安装无功补偿装置。
综上所述,通过降低台区线损率,能够有效降低电能的浪费,有效提高电能的利用效率,同时也有利于保证电力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应进一步加强台区线损的管理工作,对出现的线损异常的情况,要及时调查原因,并且进行解决。
参考文献:
[1]台区线损合格率的智能管控[J].王祖渊.低碳世界. 2018(09).
[2]探析智能用电大数据分析的台区线损管理[J].卢雪峰,臧翠青,施赛超.决策探索(中). 2018(07).
[3]低压台区线损精益化管理的策略[J].刘亚玲,刘继红,朱政.管理观察. 20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