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丹
摘要:课程改革走到今天,从课堂学习的现状来看,“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也并没有体现出对新型学习方式所强调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合作学习的意识、科学探究的精神的重视。本文拟针对这一问题,运用深度学习的理念分析从教师的角度探讨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策略。
关键词:深度学习;数学课堂;教学研究
深度学习是当代学习科学提出的重要概念,强调和关注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学习、批判性地学习,要求学习者理解学习内容的完整含义,建立已有知识与新知识的联系,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解决问题。目前职教数学教学中还普遍存在机械地、被动地接受知识,孤立地存储信息的肤浅学习现象,本文以《数学(基础模块上)》《函数的概念》一节为例,提出基于“深度学习”的有效教学策略,为职教数学教学方式的多样性提供参考。
一、深度学习的内涵
所谓“深度学习”是指在理解学习的基础上,学习者能够批判性地学习新的知识和思想,并将新的知识和思想融入已有的认知结构中,能够在众多的思想间进行联系并能够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作为决策和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可见,深度学习关注的是学习者学习的过程与状态。它关注学习者对知识核心概念和原理的深层次理解,关注学习者自身对学习意义和知识的协同建构。
二、基于深度学习的数学教学研究
学生在学习新知的时候,教师能找到学科知识的生长点,在学生原有认知的基础上,找到学生的发展区,让学生能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这些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不是人为编造的强加于他们的,而是在他们“灵魂”深处本来就有的,作为教师的职责就是要准确把握学科及学科教育的本质,设计教学以“唤醒”学生“灵魂”深处已有的东西——知识、方法、经验。下面我以教材第三单元《函数》中《函数的概念和性质》一节,详细加以阐述。
(一)单元学习主题——学什么
“单元学习主题”回答学生要学什么才能获得深度学习能力的问题。首先以学生学习过的初中教材章节进行分析:弄清楚函数的概念--函数反映了一个变化过程中两个变量x,y之间的相依关系。能结合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对函数关系和变化情况进行初步探究。最后对学科基本思想方法分析。明确单元核心思想方法:运动变化思想、建模思想、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思想。
其次进入单元学习主题:函数的概念。对于概念的理解,我们要明确它在初等数学中的地位.函数概念的引入是由常量数学进入变量数学的转折点,由此确立起运动变化的观念,并为研究两个变量间的相互依赖的变化规律建立起一套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一次函数》一章是学生中学函数学习的起始课,本单元的知识及其思想是中学阶段学习函数概念,以及学习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和其它函数的基础.对于概念的理解,我们还要洞悉它的可持续性。例如初中阶段: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与y,如果y随x的变化而变化,那么称y是因变量,x是自变量,因变量就称为函数.现阶段:把映射作为已定义概念,把函数视为一种特殊(数集之间)的映射,揭示的是两个数集M与数集N之间的某种对应关系.这一部分有助于高职学生进一步学习《高等数学》的《函数与极限》模块中的分段函数、复合函数的概念与结构分析、极限的概念及简单运算、函数连续性的概念简述。初等数学的研究多依赖于图象直观: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有界性、特殊点处的函数值、图象的变化趋势。所以,对于单元学习主题的深度理解透彻分析应以知识的生成为载体,以方法的掌握为目标,以素养的形成为理念。
(二)深度学习目标——学会什么
“深度学习目标”明确表达了单元主题学习完成之后,期望学生获得的学习结果,包括能反映学科本质及思想方法、能够促进学生深度理解和灵活应用的知识、技能、策略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1.依据课标要求和教材内容,从学科思想方法和学习价值的角度,集思广益,初步列出深度学习目标。
2.结合学情分析,根据学生需要,确定深度学习目标。学生能根据不同的实际问题,发现变量间的单值对应关系建立函数模型,能用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表示函數关系,能结合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从多个角度对函数的性质进行初步分析.学生通过经历“找出常量和变量,建立函数模型表示变量之间的单值对应关系,讨论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通过建立函数模型刻画现实世界中变化规律的方法,体会函数模型研究的方法和策略.
3.检验是否对教材达成深度钻研和理解
目标是否与课标相符合?是否切合单元学习主题?是否指向每一个学习活动的结果?国家课程标准、学年课程目标、单元学习目标和活动是否形成目标结构?目标是否符合学生的知识经验水平和思维发展阶段?是否能满足学生的兴趣、需求和问题?是否能适当地让学生参与制定?
(三)持续性评价——怎样评
“持续性评价”回答“是否达成了既定目标”问题,是指依据深度学习目标,为学生的深度学习活动持续地提供清晰反馈,帮助学生改进学习的过程,包括建立标准并提供反馈。检验提示举例如:评价标准的设计是否与深度学习目标一致?评价活动是否贯穿活动始终?是否向学生公开了评价的标准?评价证据是否来自于学习活动中的学生行为、语言和作品?是否把评价的结果转化为反馈信息指导或促进学生的学习?5.评价主体是否多元?评价的方式是否多样?
学生们在初中、高中等接受的数学知识,通常是出校门后不到一两年,很快就忘掉了。然而,铭刻于头脑中的数学精神、数学的思想方法、研究方法、推理方法和着眼点等,却随时随地发生作用,使他们受益终生。
参考文献:
[1]阎乃胜.深度学习视野下的课堂情境[J].教育发展研究,2013,(12):76-79.
[2]何玲,黎加厚.促进学生深度学习[J].现代教学,2005(5).
[3]王珏.杜威的教育思想与深度学习[J].教育技术导刊,2005(9).
[4]吴刚.从课程到学习:重建素质教育之路[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5]何玲,黎加厚.促进学生深度学习[J].现代教学,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