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句法结构与语义结构的非一致性考察

2021-09-10 07:22黄靖莹梁永蝶
今古文创 2021年2期
关键词:句法一致性制约因素

黄靖莹 梁永蝶

【摘要】 句法结构和语义结构是汉语语法结构中的两种关系。通常情况下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一致的,而有时它们之间的关系则呈现出非一致性的特点。本文试图在以往语言学家研究的基础上,从句法结构与语义结构的一致性表现入手,着重分析句法结构与语义结构非一致性的种种表现形式,进而说明制约非一致性的种种因素。通过对非一致性制约因素的分析,验证出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应继续朝着“形式与意义相结合”的方向努力。

【关键词】 句法;语义;一致性;非一致性;制约因素

【中图分类号】H1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02-0127-02

基金项目:本文系吉林省教育厅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JJKH20200650SK。项目名称《认知语言学视域下的现代汉语无标记复句研究》。

“句法结构是词与词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基本的句法结构类型有:联合结构、动补结构、主谓结构、偏正結构、动宾结构。”[1]“语义结构就是指隐藏在结构内的各语言单位之间的语义关系。”[2]二者关系如何,语言学家们一直都有不同的看法,例如朱军先生“曾以现代汉语‘动核结构句’与‘非动核结构句’为重点,从‘形’‘构’‘义’的角度出发,描写了动核结构句和非动核结构句在句法结构和语义结构关系方面存在的各种关系。”[3]宋仕平先生说:“从语言的符号属性入手,分析汉语句法成分的表现形式、句法成分和语义成分的关系。”[4]赵鸣先生说:“从理论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两个方面着手,对句法和语义关系问题的研究进行梳理。”[5]本篇文章试图在归纳以往语言学家研究的基础上,以汉语常用句型的句法结构以及语义结构为切入点,对这一现象做更全面、更合理的解释。

一、句法结构与语义结构的一致性表现

句法结构和语义结构的一致性关系是指一定的句法结构能够体现出和它相对应的语义结构。例如:

从上面列举的例子中,可以看到句法结构和语义结构是相互对称的,一定的句法结构能够体现出和它相对应的语义结构。

二、句法结构与语义结构的非一致性表现

在现代汉语中,句法结构与语义结构在多数情况下呈现出二者的一致性关系,但是在特定的语言事实中,句法结构与语义结构之间的不一致关系表现得则更为普遍,更为复杂。例如:

(一)句法结构相同,语义结构不同

3.同形结构,语义关系不同

“所谓同形结构指包含的词相同、词的排列顺序相同而意义不同的结构。”[6]例如:

a.老师应该照顾。 b.炒白菜。

从句法结构上看,例a“老师应该照顾”是一个主谓结构,但它的施受关系不定,既可以分析为:“老师应该照顾别人”,被看作施事者;也可以分析为:“老师应该得到别人的照顾”被看作受事者。例b“炒白菜”也是如此,同为歧义结构。

4.句法结构相同,语义指向不同

(1)同为定语成分,语义指向不同

a.小张昨天想了一天的学习计划。

b.小洪买了二十元钱的零食。

c.小源度过了一个痛苦的寒假。

定语在句法结构上是对中心语所指的事物范畴加以制约,然而,实际上例a到c中的定语语义指向都不一样:例a中的定语“一天”——动词“想”;例b中的“二十元钱”——宾语“零食”;例c中的“痛苦”——主语“小源”。

(2)同为状语成分,语义指向不同

a.小邹重重地摔了一跤。

b.小邹狼狈地摔了一跤。

c.小黄早早地炸了盘春卷。

d.小黄酥酥地炸了盘春卷。

从语义角度看,发现每句中的状语成分在语义上的修饰成分并不相同:例a中的“重重地”——谓语动词“摔”;例b中的“狼狈地”——主语“小邹”;例c中的“早早地”——主语“小黄”;例d中的“酥酥地”——宾语“春卷”。

(二)句法结构不同,语义结构相同

句法结构层面可以将其分析为不同的结构关系,但在语义结构层面没有发生变化。

1.不同句法结构可以表达一种语义结构

a.老师来了。 b.来老师了。

两个句子的句法结构不同,但是语义结构都是“施事——动作”,并且由于句法关系不同,导致语言表达上有不一样的言外之意:a句中的“老师”作为“主语”,目的是表达“老师”是已知的对象;b句中的“老师”作为“宾语”,目的是表达“老师”是未知的对象。

2.同形结构中,句法结构不同

a.考察工作  b.出租房屋  c.进口家电

例a为同形结构,句法结构可以分析为述宾结构或偏正结构。但从语义角度看,“考察”和“工作”是“动作”与“受事”的关系。例b、c与此类似。

(三)句法结构不同,语义结构也不同

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出不同的句法结构,从而表达几种不同的语义关系。例如:

1.反对小单的言论。

2.关心孩子的父亲。

例1的句法结构可以分析为动宾关系:“反对/小单的言论”;又可以分析成定中关系“反对小单的/言论”。语义关系完全不同:第一种“言论”是动词“反对”的受事;第二种“言论”是动词“反对”的施事。例2“关心孩子的父亲”,由于动词“关心”的支配范围不定,可以分析出两种不同的句法结构:a“关心孩子的/父亲”,b“关心/孩子的父亲”。从上面列举的例子中,可以看出句法结构和语义结构是不相互对称的。

三、句法结构与语义结构非一致性的制约因素

(一)内部原因:汉语缺乏形态变化

在印欧语系中,词类和句法成分呈现出对称的关系。然而,汉语与印欧语不同,它的词类和句法成分并不是一对一的。主要有以下两点表现:

第一,汉语的动词和形容词不仅可以做谓语,还可以做主宾语,且属性没有改变。例如形容词“苦”在“药苦”中做谓语,在“苦变甜”中做主语;再如动词“游泳”在“我游泳”中做谓语,在“游泳是运动”中做主语,但是它们的性质并没有改变。

第二,在印欧语系中,形容词常用于修饰名词,名词只有通过加后缀转化为形容词后才能用作定语。例如名词“beauty”意为“美好”,只有转化为“beautiful”意为“美丽的”时才可以做定语;然而,汉语的情况不一样,名词“美丽”无论做主宾语或者做定语时,它的形式并不改变。

正因为形态变化不丰富,所以体现出汉语的词类和句法结构呈现出一对多的关系。

(二)外部原因:语言的经济简洁性

交际功能是语言最基本的功能,人们要用最短的结构去传达丰富的语义内容,因此语言越经济简洁越方便交流。但是由于句法结构的变换,会导致同一个句法结构中可能表示着不同的语义结构,例如:

另外,同形结构常常以含有省略成分的语言片段的形式,让对方尽可能快地理解你表达的想法。虽然它们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不会产生歧义,但是单独分析就会发现相同句法结构的语义含义可能是多种,例如:鱼不吃了。从句法结构上看,“鱼不吃了”是一个主谓句,从语义结构上看,“鱼”既可能成为施事者,也可能成为受事者。

语言结构的经简,同时带来的就是语义的复杂性,所以造成了句法结构与语义结构的非一致性。

本文以汉语常用句型的句法结构与语义结构的关系为研究重点,首先,分析了二者的一致性表现;其次,阐释了二者的非一致性表现;最终,总结了非一致性的制约因素。任何语法事实都有特定的句法结构与语义结构,因此在分析具体的语言事实时,不仅要进行句法分析,还要进行语义分析,这样才能在现代汉语分析中做到形式与意义的统一。

参考文献:

[1]刘红妮.汉语非句法结构的词汇化[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9:56.

[2]李芳杰,冯雪梅.语义结构与歧义分解[J].武汉大学学报,2002,(06):745.

[3]朱军.浅论现代汉语句法结构与语义结构的关系[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S1):176.

[4]宋仕平.试论汉语的句法成分与语义成分的关系[J].荆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06):104.

[5]赵鸣.语言理解中句法和語义关系探析[J].现代语文,2016,(12):10.

[6]侯学超,吴竞存.层次相同的同形结构例释[J].北京:北京大学学报,1981,(06):39.

作者简介:

黄靖莹,女,汉族,吉林长春人,硕士,长春师范大学文学院学生;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梁永蝶,女,汉族,贵州遵义人,硕士,长春师范大学文学院学生;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猜你喜欢
句法一致性制约因素
离散异构线性多智能体系统的输出一致性
柬语母语者汉语书面语句法复杂度研究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评”一致性教学实践——以“电解质溶液”教学为例
基于Paxos的分布式一致性算法的实现与优化
《空间句法在中国》段进、比尔?希列尔等(著)
论城市社区体育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武汉市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足球课的开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关于惠城区发展农业的调研报告
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发展制约因素的探讨
揪出那只“混进革命队伍里的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