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危重患者持续气囊压监测下机械通气压力值初探

2021-09-10 06:15杨娟
健康护理 2021年7期
关键词:危重症患者机械通气

杨娟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ICU危重症器官插管持续气囊有效压监测下最佳的机械通气压力值,为后续临床干预提供参考。方法:以2018年1月~2020年8月期间在我院ICU治疗的非肺部疾病器官插管机械通气危重症8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气囊压力值分为三组,A组为20cmH2O,B组为25cmH2O,C组为30cmH2O,分析患者粘膜损伤情况以及肺部感染情况。结果:三组粘膜损伤发生率分别为3.3%、16.7%及26.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机械通气时间以及ICU治疗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肺炎发生率分别为3.3%、4.1%、5.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囊压下不会增加机械通气时间等情況,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荐使用。

关键词:危重症患者;持续气囊压;机械通气;压力值监测

建立人工气道行机械通气是救治危重症患者一项重要措施,其可以改善患者的通气功能,纠正患者缺氧状态,为患者的救治争取充足时间。合理的气囊管理原则是人工气道管理重要内容,有效的管理对降低患者肺炎等不良事件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1]。目前临床推荐的气囊压一般在20~30cmH2O之间,而选择哪个值效果最优且安全性最佳为本次研究重点。

1.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来源

研究对象为2018年1月~2020年8月期间在我院ICU治疗的非肺部疾病器官插管机械通气危重症88例患者.样本纳入标准:年龄18周岁以上;带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排除标准:气管切开患者;俯卧通气治疗患者;临床资料不完整患者。

根据患者的气囊压分为三组,A组3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18~68(41.1±2.1)岁;B组24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18~67(40.9±2.0)岁,C组34例,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19~68(41.7±2.5)岁,三组患者的基础材料对比分析后P>0.05。

1.2方法

通过压力传感器以及三通及一个30cm的延长管与气管导管外露气囊连接,压力传感器与PHILIPS床旁监护仪连接。为了防止各连接处漏气,影响气囊压力监测结果,所有连接处均用胶布粘贴牢固。气囊压力在矫正前要求患者取半卧位,将床头抬高30°,头部为正中位置,A组、B组以及C组气囊充气压力分别为20cmH2O、25cmH2O、30cmH2O,如果出现漏气需要及时补充,保证气压稳定。

1.3观察项目

记录三组患者粘膜损伤情况;机械通气以及ICU治疗治疗时间时间以及肺炎发生率。

1.4统计分析

相应的数据纳入统计学软件SPSS20.0中进行分析,三组数据对比采取F检验,数据对比后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粘膜损伤发生率对比

A组30例患者中1例出现粘膜损伤,损伤率为3.3%,B组24例患者中4例出现粘膜损伤,损伤率为16.7%,B组34例患者中9例出现粘膜损伤,发生率为26.5%,三组患者粘膜损伤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103 P=0.039)。

2.2机械通气及ICU治疗时间对比

三组机械通气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2.3肺炎发生率对比

A组30例患者中1例出现肺炎,发生率为3.3%,B组24例中1例肺炎,发生率为4.1%,C组34例中2例出现肺炎,发生率为5.9%,三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910 P=0.074)。

3.讨论

气囊压力是通过检测外漏气囊的压力反应气道内气囊的压力状况,气囊压力值是由气囊本身的弹力回缩力以及气囊的体积之间具有密切相关性,气囊的体积越大,气囊的弹性回缩力随之增加,气囊压力也会相应的提升[2]。建立人工气道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需要进行各种临床护理以及操作,这些活动会对气囊的压力造成不同程度影响。机械通气患者采取声门下分泌物引流可有效的预防感染,而声门下吸引发挥作用的前提是气囊维持一定的压力,气囊压是器官内导管重要装置,可防止气道漏气以及口咽部分泌物和为内容物反流误吸等情况。置入器官内导管后应用一套囊保持一定压力,以确保其功效有效减轻器官损伤[3,4]。

临床使用的气囊压一般为20、25以及30cmH2O,而采取那一个压力值效果更加理想或者三个压力值之间是否会对患者造成一定影响,不利于治疗开展,临床很少有学者开展研究。根据以上的情况,我们根据患者使用压力值分为三组,结果发现20cmH2O组患者引发的粘膜损伤几率最小,可能为该压力值比较小,患者受压程度低,不易造成粘膜损伤。三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以及ICU治疗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不同压力值下均有比较好的治疗效果,治疗效果未因为压力值变化出现差异;最后三组患者的肺炎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不同压力值均不会对患者肺部造成严重影响,具有一定安全性。

综上所述,低囊压下不会增加机械通气时间等情况,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荐使用。

参考文献:

[1]谭春燕,廖林凤,冯宝芝,等.持续气囊压力监测在预防老年危重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2019,26(20):89-90.

[2]刘亚芳,贺丽君,任璐璐,等.人工气道套囊压力调整频率的 临床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7,26(7):584-586.

[3]汪明灯,黄建安,姜东辉,等.持续监测自动控制气囊压力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研究[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5,24(11):1271-1273.

[4]李冬英, 李晓霞, 魏际穷等.一次性压力传感器监测气管插管气囊压力在 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作用[J].广东医学,2014,35(19): 3120-3121

猜你喜欢
危重症患者机械通气
老年危重症患者心衰发病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科危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ICU危重症患者为防止肠内营养制剂错位输入静脉的防范措施及护理
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科危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观察
腹内压监测对开放危重症患者胃肠内营养的影响
机械通气患者床边胃镜下置鼻空肠管行肠内营养的护理
右美托咪定在1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需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效果分析
机械通气患者撤离呼吸机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