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增辉
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其核心是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人才培养体系中,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 课程思政 立德树人 三全育人 思政课程
当前,全国所有高校、所有学科专业都在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在积极探索的过程中,涌现出一些先进经验和做法,也遇到了一些共性问题。日前,本刊对话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党委书记、研究员韩宪洲,请他就有关问题作了阐释。
韩宪洲是教育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高职高专思政课”分教指委主任委员,入选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对高等教育管理、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有着深入的研究。他强调,课程思政是新时代的新理念、新要求、新任务,要从高度、深度和广度三个视角充分认识课程思政的时代价值,提升立德树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
要高站位深刻认识课程思政的时代价值
在线学习:在新时代新征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为什么高度重视课程思政
建设?
韩宪洲: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绝不能培养社会主义破坏者和掘墓人,绝不能培养出一些‘长着中国脸,不是中国心,没有中国情,缺少中国味’的人”。
课程思政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创新与发展,体现着高等教育的新定位: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第一位的;体现着高等学校的新定位:要把立德树人贯穿始终,落实到体制机制;体现着高校教师的新定位: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
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在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更加突出价值引导和政治引领,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增进对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因此,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论述的政治要求,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是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基石,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的重要保证。
在线学习:我们应该以怎样的高站位来认识课程思政的时代价值?
韩宪洲:课程思政是新时代的新理念、新要求、新任务。要充分认识课程思政的时代价值,提升立德树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从高度上看,课程思政是解决“首要问题”的根本举措。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课程思政是新时代高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础性、全面性工作。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要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心怀“国之大者”,增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责任。从深度看,课程思政是把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于人才培养体系的最基本载体,是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的最基本抓手。从广度上看,课程思政是完善“三全育人”体制机制的重要抓手。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是“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围绕提升课程思政建设形成合力,可以把立德树人有效内化到大学建设和管理的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在线学习:课程思政是一个新概念,请您谈谈课程思政的缘起及发展脉络。
韩宪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课程思政的源头活水,课程思政是高校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进头脑的重要途径。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这一富有开创性的重要论述成为推进课程思政实践探索的重要缘起。2018年5月和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和全国教育大会上,进一步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体系的主体框架进行了深刻阐释,明确了方向,提出了要求。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进一步强调,“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壯开好思政课。同时,要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这些重要论述,为课程思政的实践及理论思考奠定了基础,提供了遵循。
在线学习:应该如何完整理解课程思政的内涵?它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有什么区别?
韩宪洲:这是一个很基础也很关键的问题。要把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区分开来。这两者不是一回事。
课程思政建设的核心是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人才培养体系中,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课程思政的内涵,要从学校和教师两个层面完整理解。对学校而言,课程思政建设要从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健全“三全育人”体制机制的层面,做好系统化的顶层设计;要坚持专业思政和课程思政一体化设计、一体化实施;要把“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课堂成为育人主渠道”作为工作目标和着力点,不断提升。对教师而言,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围绕“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挖掘好课程自身所蕴含的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堂教学;同时,要把课程思政作为提升自身执教能力的重要方面,持之以恒,久久为功。这两方面,缺一不可。
课程思政意味着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从思政课程扩展到全部课程。课程思政是对包括思政课程在内的所有课程的要求。课程思政是一种教育理念;思政课程是一类具体的课程。但是,这两者在人才培养的共同指向上是一致的,都是为了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课程思政建设要把握三大要点
在线学习:高校在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中,应该把握哪些要点?
韩宪洲: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着力构建包括内容体系、教学体系和工作体系在内的一整套课程思政建设育人体系,解决好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两张皮”问题,解决好各类课程和思政课相互配合的问题,解决好推动其他教职员工和思政课教师相辅相成的问题,推动思想政治工作贯通人才培养體系,发挥融入式、嵌入式、渗入式的立德树人协同效应。
第一,要聚焦学校层面完善课程思政工作体系。一是要不断完善顶层设计,坚持推动课程思政理论与实践的良性互动,立足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加强课程思政相关制度建设。二是要不断强化协同机制,坚持以学校整体推进、院系主导、教师主体为基本原则,以“三全育人”体制机制建设为牵引,以课程思政规范化建设为抓手,推动学校内部各单位各部门自觉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协同育人。三是要不断强化激励引导机制,坚持通过提供坚实条件保障,完善激励政策,搭建学术研究平台、宣传展示平台、学习交流平台等。
第二,要聚焦专业层面完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一是要一体化推进课程思政和专业思政建设,结合落实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等基本要求,对原教学体系进行内涵拓展和优化升级,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充分体现课程思政的专业规定性。二是要充分发挥专业负责人的关键作用,引导专业负责人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特点,深度挖掘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从专业层面科学合理拓展课程教学的广度、深度和温度。三是要大力加强课程内涵建设,以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价值引领作用为构建标准,不断拓展和丰富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的内涵,坚决防止“贴标签”“两张皮”。
第三,要聚焦教师层面完善课程思政内容体系。一是要挖掘课程的思政元素,坚持以“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为根本点,深入挖掘课程所蕴含的体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宪法法治、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思政元素。二是要有机融入课堂教学,坚持以提升教学质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对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的方式进行科学设计,确保融入过程自然巧妙,润物无声。三是要教育者先受教育,坚持以能力建设为关键点,进一步强化育人意识,统筹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统筹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找准育人角度,提升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
在线学习:在课程思政建设中,遇到的一个问题是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两张皮”,您认为应如何解决?
韩宪洲:我们一直强调,课程思政的“重音”在课程,专业思政的“重音”在专业,其实就是想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
学校学院层面,要坚持课程思政、专业思政两者一体化设计,一体化实施。一是要明确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要求,专业课程体系、教学规范、师资队伍、教学条件、质量保障等各要素要与培养目标相衔接,在人才培养整个过程中体现专业思政的内容和要求;二是要围绕专业思政的要求,即本专业对人才核心素养的要求,提出本专业开设的各门课程思政的方向、目标,体现专业思政的“规定性”,而不是各门课程、各位教师“各自为战”。三是要明确专业负责人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直接引领者和组织者的角色定位,帮助其发挥好统筹、协调作用;四是通过教师党支部的活动,调动好党员教师立德树人的内在积极性,提升党员教师“教育者先受教育”的自觉意识。
要避免简单线性评价
在线学习:在您看来,应该如何评价一所高校的课程思政建设工作?
韩宪洲:探索开展课程思政建设评价,是确保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规范化、推动其创新发展的客观要求;是确保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高质量、提升人才培养效果的客观要求。
开展课程思政建设评价,要聚焦课程思政建设相关主体,坚持以工作评价为重点。对学校总体,要着力聚焦学校党政作用发挥、顶层设计完善、理论与实践同步推进、立德树人氛围营造等方面的情况进行评价。对学校职能部门,要着力聚焦各部门在“三全育人”工作格局中对课程思政建设任务全方位落实是否到位、持续推进是否到位、成果固化是否到位。对学院,要着力聚焦学院党政同责、推进落实机制、特色凝练等方面的情况进行评价。对系(部、教研室),要着力聚焦党组织和行政合力推进、专业思政与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情况进行评价;同时,要特别注重对教师党支部在推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的作用发挥情况以及课程思政建设在推进教师党支部自身建设和师德师风建设等方面的“溢出效应”进行评价。对教师,要着力聚焦对教师“挖掘课程的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堂教学、教育者先受教育”这“三项基本功”和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状况进行评价。
开展课程思政建设评价,要坚持以融入为重要方式,把课程思政要求纳入“双一流”建设监测与成效评价、学科评估、本科教学评估、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建设、专业认证、绩效考核等的重要内容,推动形成系统化落实立德树人的体制机制。
开展课程思政建设评价,要避免对课程思政建设与学生成长的简单线性评价。“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立德树人是一个多种教育因素综合作用并长期积累的过程。课程思政仅仅是对在校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之一,难以对其效果在短期内作出独立、准确、定性的客观评价。
责任编辑:夏英 邮箱:chinadisedu@zxxx.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