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不同时代背景下爱情悲剧中的女性形象塑造

2021-09-10 19:14:40刘沛
科技研究 2021年8期
关键词:女性形象

刘沛

摘要:《特里斯当与绮瑟》是中世纪西欧广为流传的爱情故事,也是骑士文学的典型代表作品,讲述了骑士特里斯当与公主绮瑟命中注定却被禁止的爱情。我国魏晋时期的民间爱情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也反映了同样的悲剧主题,梁山伯与祝英台虽然相爱却无法走到一起,最终化为蝴蝶。绮瑟与祝英台虽然拥有同样的悲剧结局,但在爱情故事中表现出的性格特点及爱情观念却不尽相同,本文将结合两部作品所处的时代背景对二者形象间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

关键词:《特里斯当与绮瑟》《梁山伯与祝英台》,女性形象,骑士文学,魏晋风流

(一)两部作品的创作背景——骑士文学与魏晋文化

欧洲中世纪时期,基督教在各个领域都起着绝对的控制地位,但随着十字军东征以及封建领主维护自身领地的需求增强,骑士的地位逐渐提高,骑士制度盛行于欧洲。在此背景下,骑士文学应运而生。骑士文学作品中展现的风雅爱情也独具其特点。骑士们追求爱情,但对象都是贵妇人,且不以结婚为目的,这种观念成为中世纪后期宣扬的主题。所以当时的女性形象也可以大体分为两类,即骑士眼中的理想化女性和一般女性。

在我国,儒家思想在封建社会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男尊女卑”思想充斥着封建社会,始终束缚着女性。这一情况在魏晋时期出现了好转,由于政局更迭频繁,社会动荡不安,思想上传统儒家思想日渐衰微,玄学兴起,人们的思想、个性得以解放,加之文人集团活跃,士人们崇尚自然,注重自我人格的独立,追求真性情,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女性的生命意识渐次复苏,在男女地位上首次出现了追求平等的倾向。在文学作品方面,追求自由平等、独立解放的女性形象也日益增多。

(二)绮瑟与祝英台截然不同的性格特点

人物的性格特点与其身份及所处的成长环境密不可分。作为骑士文学作品的女主人公,绮瑟自然是理想化的女性形象。身为爱尔兰的公主,她从小生活在宫廷之中学习礼数、服从管教,加之国王对其呵护有加,凡事不需要她的主见,她性格中克制顺从的特点便格外明显。在作品中,特里斯当起初杀害了绮瑟的舅舅,后来在他杀死巨龙再次出现时,绮瑟本想为舅舅报仇,却被特里斯当的甜言蜜语俘获芳心转而去向父亲求情,得知特里斯当是为了自己的叔父完成求婚使命时她也别无选择,只能从命去康威尔国与马克国王完婚。这一系列事件中,绮瑟都没有主动选择的机会,只是顺从着走到了最后,任人摆布。

与绮瑟相反,祝英台一直是渴望自由、敢于抗争的女子。作为员外千金,她比那个时代大多数的女人更有反抗的意识和能力,面对充斥着“女子无才便是德”思想的社会,她毅然离家,女扮男装求学。她有强烈的主见,用剧中人的话说就是:“向来自专,无人可撼其心智”。虽然在身份地位上她与梁山伯之间有着难以逾越的鸿沟,这段爱情也遭到了家里的强烈反对,但她也并未就此妥协,面对父母包办的婚姻,祝英台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意愿,为自己的爱情再一次进行了抗争。

(三)绮瑟与祝英台的爱情观念分析

绮瑟逆来顺受的性格导致她面对爱情也十分理性、克制。公主的身份使她始终把名誉、伦理放在第一位,真切的爱情并不能超越一切,而这样的既定爱情观念也正符合骑士文学中完美的女性形象。但再为理性的克制终究无法抵挡情感的迸发,在特里斯当去世之时,绮瑟的斗争性、独立性与爱大于一切的爱情观终于变得明了,她以一段独白直接诉说出自己失去爱人内心的痛苦。故事的结局二人化作了枝繁叶茂的金雀花,紧密缠绕在一起,向世人昭示着爱情与反抗的伟大力量。

祝英台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表现出的主动性和抗争性更加明显,是一个勇敢、自由的女子。她对梁山伯的感情并非一时兴起,而是在同窗三年的朝夕相处中逐渐明确心意,发现自己深爱之人。后来不得已离开学院之时,她大胆拿出信物请求师娘做媒,借助此比向梁山伯暗示了自己的情感:“我家也有好牡丹,等候兄长前来选。倘若英台是姑娘,愿与兄长配鸳鸯。”尽管后来为了家族无奈选择妥协,答应了马文才的求亲,但她并没有向自己的爱情妥协,最终用生命守护住了自己的爱情。

(四)结论

综上所述,绮瑟与祝英台都是各自所处时代的典型代表,具有追求自由爱情的倾向,但因为受到封建君主专制、传统儒家思想的压迫,她们身上体现的抗争性都是微小的,最终的悲剧结局也是必然的。但两位女性形象并不相同:《特里斯当与绮瑟》是骑士制度下描写风雅爱情的作品,绮瑟需要满足骑士理想化的精神需求,即更加理性、顺从、克制,面对爱情也如此,直至特里斯当的死亡她才尝试反抗,这也体现了当时女性“逆来顺受”的现实地位;《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中国古代民间故事,受当时女性自我意识提升及魏晋风流文学作品的影响,祝英台更加具有自我意识,坚持追求个人价值及平等爱情,敢爱敢做。两部作品都塑造了爱情悲剧中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以此寄托作者对美好、自由爱情的向往,对女性追求平等解放进行抗争的颂扬。

参考文献:

[1]Joseph Bedier.The Romance of Tristan and Iseut, Manufactuerd in New York,1965

[2]陈丽. 西欧中世纪骑士典雅爱情观浅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8.

[3]司徒佩韦(改编) .梁山伯与祝英台[M].北京: 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119.

[4]叶齐华.纯洁、坚贞的生死恋──《特里斯丹和绮瑟》和《梁山伯与祝英台》爱情描写特点比较[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02):129-132.

[5]张灵.“林下风气”与“闺房之秀”——从《世说新语》看魏晋时期的女性观[J].怀化学院学报,2006(01):115-117.

上海對外经贸大学  上海  201620

猜你喜欢
女性形象
契诃夫创作成熟期小说中女性形象分析
中文信息(2016年10期)2016-12-12 14:56:49
《三国演义》正面的女性形象探析
唐传奇中男性书写下的女性形象
人间(2016年24期)2016-11-23 14:40:39
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我的安东妮亚》男女主人公形象
韩国现代文学作品《土豆》和《水碾》中女性形象研究
对《红楼梦》中女性形象的分析及女性悲剧的思考
阿尔比作品《动物园的故事》“厌女”可能性分析
戏剧之家(2016年20期)2016-11-09 21:58:38
“看”与“凝视”中的美
西方女性摄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恐慌与愤怒,焦虑与恐惧
浅析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在商业化运作下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