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宗耀
摘要:《3—6岁儿童与学习发展指南》中将“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作为“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的实施途径之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幼儿的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这里我们谈到的环境创设是指幼儿园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个层面。足见,环境对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日常教育实践中,在主题环境创设时我们往往会为美观、精致所累,将目光局限于华丽的外表中,而创设的过程更是撇开幼儿从教师的视角出发。所以,如何充分发挥主题环境的教育价值,创设与幼儿互动式的主题环境,是当前我们重点要研究的话题之一。
关键词:儿童视角;环境创设
核心概念:幼儿园环境是指幼儿园内幼儿身心发展所必须具备的一切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总和。物质环境主要包括教学设施、生活设施等有形的物质,精神条件主要包括文化环境和心理环境,其中集体氛围、活动气氛、师风园风等可归于文化环境;师生关系、教师的教风和人格特征可归为心理环境。
一、儿童视角的内涵
环境创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支持幼儿学习,让幼儿与环境产生互动。因此在创设主题环境时要充分考虑幼儿的主体地位。
1.降高度:在主题环境创设时,应考虑幼儿的视线与成人视线的差距,将环境布置降到和幼儿视线相平的位置,做到尽量往下移,以此来拉近主题环境与幼儿的空间距离,让幼儿既能看到,又能触摸到。
2.现个性:主题中的所有活动都可以成为主题环境展示的内容,而教师要做的就是将幼儿的活动和主题环境形成互动式的“对话”。
3.展想法:教师在主题环境创设时应基于幼儿的发展需求,关注幼儿的兴趣点。具体做法是:在创设过程中,思考哪些是幼儿可以自然参与的、与幼儿的活动完整结合的,尽量让幼儿卷入这个过程中;在思考环境创设好之后,能够为幼儿提供哪些活动的机会,让他们置身其中并乐此不疲。这需要教师积极地预期和分析幼儿在环境中的活动可能性,并且保留出一定的幼儿生成活动的空间。
二、全方位丰富主题环境
(一)环境创设研讨走在“前”。每个主题开展前,教研组内通过研讨会、头脑风暴的形式,研讨主题开展的脉络和主题环境创设的思路。以中班主题《爱我中华》为例,首先要考虑主题的整体环境设计思路。整体环境的考虑要体现中国元素,如运用中国国旗、中国古建筑、青花瓷等特色元素为主基调。其次要考虑主题的开展脉络、分主题环境创设的步骤等。从幼儿熟悉的时事——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切入,以“了不起的中国人——娃娃游中国——少数民族——天下娃娃是一家”为主题脉络来开展。最后要考虑幼儿参与的部分。如:幼儿参与讨论的环境创设内容;主题活动中记录幼儿活动的方法(照片、图片、调查表、绘画等);家长配合收集的主题材料;幼儿主题作品的使用;教师对幼儿作品的再加工与提升。
(二)创设内容覆盖重在“全”。主题环境的创设不仅仅只体现在主题墙上,它还应覆盖到幼儿能接触到的每一个角落。以主题《爱我中华》为例,内容包括中国丰富的物产、名山大川、各个民族特色的服装、饰品、祖国各地的美食、幼儿们游玩祖国各地的照片等。古道长廊的创设,幼儿不但扩展了对祖国的认识,还能与长廊产生互动,分享交流自己在祖国各地游玩时留下的足迹和获得的知识。教室里随处可见幼儿的多元作品展示,有的是观看大阅兵后幼儿制作的飞机、大炮等模型,有的是幼儿建构的天安门建筑等。
(三)环境创设兼顾“美”。只有教育价值与审美价值并存的主题环境才能达到意义的最大化。那在主题环境创设中如何具体地进行设计实施,以达到美的效果呢?
1.整体风格要统一。在环境设计时首先要明确整体的风格,可根据教室主色调来设计相应的风格。如绿色可设计成田园风、波点风、小清新风、森林风等,并根据主风格选择适宜的材料进行创设,切不可选择与主风格相反的材料。又如整体风格是小清新风,但是在创设时较多地运用了大麻绳等较粗犷的材料,创设的效果将大打折扣。
2.板报式处理来布局。板报式处理即将主题墙划分为若干块小板报,一块一个内容。在板块式处理时应注意:区块的面积划分尽量大,尽可能多地腾出空间用于展示幼儿的学习过程与结果。例如在小班主题“小小的我”中,将主题墙划分为三大板块,确保每个版块的空间能尽情展示幼儿的留痕,同时也注重装饰性,使主题墙尽显雅致。
3.“631”法则来配色。何为“631”法则?“631”法则是一种搭配准则,即一种搭配方案可以有主色60%,次色30%,点缀色1O%的比例组成。如环境的主色调是黄色,那么布置时所选用的材料60%应该是黄色,辅以30%中间、互补色穿插其中,另选取1O%的亮色进行点缀提亮,关键是主色和环境创设融为一体,营造雅致、温馨的环境。
4.同种元素求多元。每个班级在环境创设时都有各班独特的风格,如黄色主调可以布置成“小黄人”,在小黄人这一元素下,材质与表现方式应多元。材质多元:同种色调运用的材质应多元,如黄色,可以用纸、布、藤类等进行装饰,纸可以是硬卡纸、软包花纸、皱纸、餐巾纸、光滑的纸、粗糙的纸、颜色深浅不一,花色大小不一,布也是一样。方法多元:在运用材料装饰时,制作方法也应多元。如制作星星,可以有镂空,可以有叠加,镂空叠加相结合等等。
三、动态呈现环境主题
主题环境的创设应根据主题进程,遵循过程性原则,动态呈现。
1.留白。环境创设并非越满越好,在主题环境创设过程中,我们要给幼儿“留白”。“留白”的作用是有效触发幼儿与空置环境互动的愿望,使得他们更有效地利用环境。在“留白”的过程中要把握适宜的度,因为幼儿的学习留痕只占空间的一部分,如果全留给幼儿就形成空间的浪费。因此,我们可以先将主题环境中一部分内容进行预设,再留给幼儿一定的空间,允许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自主选择、利用和补充环境,在“留白”的环境中大胆“补白”。
2.留痕。现在学习留痕形式大多是两类:一是教师为主体的留痕,如照片形式;二是幼儿为主体的留痕,如调查表、记录单等形式,更有价值的是后者,因此我们要对以幼儿为主体的留痕进行重视,在留白处尽量多展示后者的留痕。如大班主题“管子”中幼儿将玩管子后发现的问题进行记录,并再由教师帮助他们进行文字注释,这类留痕则是以幼儿为主体的留痕。
3.解读。在主题环境创设前很多内容的预设就没有幼儿为主体的留痕,所以,以教师为主体的照片留痕占了很大的比例。如何使这些照片留痕更具价值,更明确反映幼儿的学习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后期的解读。解读应基于幼儿的活动情况和想法。如在大班主题“我是中国娃”中,幼儿对大阅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教师提供了阅兵式的图片,幼儿便激烈地讨论起来,如:“我最喜欢女兵,因为我也是女孩子!”“你看,飛机上的是五星红旗!等等,此时教师在旁边及时记录下幼儿的语言,并张贴在照片边上,这种基于幼儿的想法、兴趣点的解读才是最有价值的。
4.跟进。主题环境的创设应勤跟进,因为主题环境主要展现了幼儿正在经历的主题学习内容,也客观反映出他们独特的主题学习发展脉络。其创设不是在主题一开始时就全盘设置完成,而应是伴随幼儿的主题探究学习过程逐步丰富。在两个主题相互交接时,可以保留上一个主题的相关内容,随着新主题的发展逐步取代前一个主题留下的痕迹。
用真诚关注幼儿需求规划主题环境,用真心常感幼儿视角创设主题环境,将特别的爱给予特别的你,让我们携手共同创造出小人国里属于自己的主题环境,支持幼儿学习共创美好童年。
参考文献:
[1]张干,曹春萍,学校渗透环境教育的基本方法.教育导刊,2003,(12)
[2]李莉,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学前教育研究,2008,(8)
[3]史万兵,环境教育的基础理论研究,教育研究,1998,(4)
[4]彭蝶飞,幼儿园生态环境教育探析.学前教育研究,2007
[5]《幼儿教育学》(新版)陈幸军,人民教育出版社
[6]《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修订版)周念丽,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