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重学生,还学生学习的自由,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必须使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兴趣是一个人前进的动力,是永不枯竭的动力源泉。本文把握《影视制作》课程的特点,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目标,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本文给出了以公安实战案例为导向的《影视制作》课程体系建设,为课程改革建设提供了思路,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方法。
关键词:课程改革;公安实战;体系建设
一、《影视制作》课程教学改革的背景
1、《影视制作》课程国内外院校开设情况对比分析
纵观欧美国家,几乎很少有未开设影视课程的院校,将学生培养成一名影视制作人并非影视课程开设的终极目标,他们实际上将影视文化教育作为人文学科的一部分,加入到大学生文化教育体系中,使学生能较系统的掌握视听文化知识,培养学生多样的思维方式和创新精神。
2、公安院校开设《影视制作》课程的现状
我院是公安院校开设《影视制作》课程的首创者,也是公安院校在公安视听专业开设《影视制作》课程的首创者。
《影视制作》课程是公安视听技术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公安视听技术专业各专业课程的先导课程,同时又是面向全院其他专业开设的选修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制掌握新媒体编辑制作技术,为视频侦查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目前,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授课方式是将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分开,内容形式枯燥乏味,学生学起来没有兴趣,老师讲起来也比较难,形成了老师一言堂的授课局面,进行全方位、颠覆性的建设迫在眉睫。
二、《影视制作》课程教学改革意义深远
1、《影视制作》课程教学改革是新媒体时代高校素质教育客观要求。
新媒体时代,随着我们普通高校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影视这类极富时代性、综合性、艺术性的课程成为我国高等院校公共艺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传统的音乐、美术、舞蹈、戏剧等课程一样共同担负起高校素质教育的重担,旨在提高普通高校大学生影视艺术修养的通识教育。
2、《影视制作》课程教学改革为高校拓展创新创业平台提供思路。
通过开设《影视制作》课程,可以使学生具备戏剧、影视剧本创作的基本理论和创作技能、具有剧本创作、文案策划、基础写作能力,掌握戏剧、影视编导、制作的基础知识,鼓励学生进行艺术创作,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各级创新创业项目的评选,参加电影节、电视节与微电影大赛的评选活动,为学生提供锻炼的平台,提升学生的创作经验,鼓励学生参加征文活动、在各种报纸杂志上发表文章,进行戏剧的创作与排演、电影的创作与拍摄,举办校级电影节、戏剧节等主题活动,培养学生对此类文化传播活动的宣传与组织能力。
三、《影视制作》课程改革目标
把影视制作课程建设成为以学生为中心、公安案例导向为原则,以探究式、互动式、启发式、小组化教学推动课堂革命,努力实现“五大转变”:以公安实战案例拍摄为授课主线,实现由传授知识向培养思维方式转变;以公安实战案例拍摄为授课模式,实现由课堂讲授为主向重视师生课内外全方位互动转变;把知识点融合在公安实战案例拍摄中,以活学活用为目的,实现学生由死记硬背向独立思考转变;重新定义的新的课程考核指标体系,实现由“期末成绩”向全过程学业评价、非标准答案考试转变;开放式的案例拍摄评价标准,实现由规范化培养向规范化与个性化培养相结合转变。
四、《影视制作》课程改革内容
1、教学目标设计
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既掌握影视制作的基本技能,又通过公安实战案例的拍摄,提高学生的侦查、分析与研判的公安业务能力(执法办案能力),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警察忠诚度,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最终实现培养政治素质过硬,熟悉相关政策法律和技术标准,系统掌握公安视听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备从事本专业的核心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够在公安等相关部門从事视频侦查、视频音频图像处理、声像资料检验鉴定等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
2、精心编排教学内容
以“两性一度”为标准,体现基础与前沿相结合、授课与实战相结合,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相结合。影视制作的相关技术不是死记硬背的,而是在公安实战案例拍摄中的灵活运用,这是本课程建设的核心内容。
课时计划如下:
第一阶段:入门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实训阶段。以具体项目为目标,实施公安实战案例拍摄教学法,学生出现的个性问题个别指导,共性问题集体指导,师生互动,教学融为一体。需要12课时。
第二阶段:巩固提高基本操作技能。着重培养学生片头制作和按脚本编辑的操作技能,属于对第一阶段课程的巩固与应用,使知识更加专业化,全部为实践操作课程。需要12课时。
第三阶段:强化综合训练,把所学理论知识和技术的综合运用。公安实战案例与公安工作需求接轨,对学生从事公安工作有很大帮助。实施目标激励、竞争激励、表扬激励、榜样激励等方法,达到培养复合型技术人才的要求。需要10课时。
3、多种教学方式的融合。
通过课前导学、案例分析、写剧本、课内研讨、职责分工、多角度拍摄、后期剪辑与制作、同伴互评、作业分享等环节加强师生之间互动、学生之间互动、小组之间交流,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潜能。
4、师资队伍建设
打造“人才+团队”的师资队伍。提升整个师资队伍的素质。既要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进一步提高了课程质量。另一方面,教师实操能力也要提升,为课程建设服务。
5、教材建设
研发适合以公安实战案例为导向的影视制作课程的教材。
6、考核方式、课程评价
把学生的学习态度、公安案例制作完成水平与速度、操作训练中表现的情感价值观作为考核学生的重要因素,期末考试完全采用作品创作的形式来考核,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动手能力和正确的价值观。综合评价更全面、更客观,教学目标更加具体可视化,更加有效地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极大地提高了教师和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加快了学生对影视制作课程实践技能的掌握。
课程建设过程中,通过向学生发布问卷、聘请实战专家听课等方式获取反馈意见,对课程建设的阶段性成果给予定性与定量的评价,项目组根据阶段性评价结果对课程建设思路及时调整,优化课程建设。
以公安实战案例的拍摄为导向,设计授课模块,将知识点融合到案例拍摄中,以项目展开教学,由浅入深、从单项到综合,理论指导实践,学以致用,强化应用。
学做合一,理实一体,每个项目边做边考核,单项推进,逐步提升整体技能,对学生采用过程评价,项目推进,强化知识应用,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程考核机制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应变能力,促进专业综合应用能力提高。
此论文为2020年辽宁警察学院教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JXYJ202010)项目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王柳人(1978-)女,汉族,辽宁人,研究生学历,讲师,公安视听技术研究方向,辽宁省大连市,辽宁警察学院公安信息系任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