傩狮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校园传承与发展

2021-09-10 07:22高洁
今古文创 2021年21期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摘要】枫坪傩狮舞是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湘中地区优秀的民间传统艺术,它显示了湘中地区的文化独特性和民族精神,有综合性的艺术特征和价值。本文先阐述枫坪傩狮舞的概况和传承现状,然后从研究非遗进校园的意义中,提出枫坪傩狮舞进校园传承和发展的必要性,最后对枫坪傩狮舞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传承和发展提出具体措施和方法。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傩狮舞;校园传承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21-0071-02

基金项目:本文系省社科基金课题《湘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傩狮舞的传承研究》(课题编号18WTC20)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枫坪傩狮舞概况

(一)傩狮舞概况

傩狮舞是湖南省优秀的传统民间艺术,每到元宵佳节或是集会庆典,人们都会以舞狮子助兴,在涟源枫坪尤为盛行。每逢佳节,舞狮队戴好面具着装上场,竞相献艺,精彩纷呈,融合武术和舞蹈,并具有浓厚的祭祖、祭神色彩。枫坪傩狮舞表演队由三四十人组成,有近三百人参与。舞狮有很多种造型,从起势、奋进、抓挠、迎宾、鞠躬、跃进、审视、酣睡、出洞、发怒、爬山、越涧、上爬楼梯等,栩栩如生。历史上,傩狮舞表演在涟源市大部分地方及毗邻的新化、新邵等地都有流传。今天,傩狮舞表演区域大为缩小,仅限于涟源市枫坪镇周边乡镇、村。

(二)枫坪傩狮舞的特征

1.傩狮配合,造型独特。傩狮舞以前叫舞狮子,之后取名傩狮舞,是因为戴上面具是神、是傩,不戴面具是人,以神、傩面来寄托群众美好的心愿。傩狮舞的表演除了傩面还要有狮子。狮面之前是用木制作,现在是用竹篾、纸、浆相叠而成。首先由树板做成狮面,然后用纸和浆一层一层敷上,做出“四不像”的样子,獅身用布做成,一般底色是红色或者黄色,身后加一条尾巴,由两个人操作。在每一个表演的故事情节中,狮子和傩面都要担任不同的角色演出,以唱跳或造型来表达所要展现出来的意思,步伐主要以圆场、十字步、跳踢步为主,以节奏的重拍点,情节为准来变换步伐,变换动作。

2.注重竞技,观赏性好。枫坪傩狮舞不同于其他地区的舞狮子,北方的舞狮子注重的是表演,南方的舞狮子注重的是竞技,而枫坪傩狮舞更注重讲故事,分为武狮和文狮,武狮展示十八般武艺,文狮耍完之后唱跳,用文字作赞词。舞狮有很多种造型,如起势、奋进、抓挠、迎宾、鞠躬、跃进、审视、酣睡、出洞、发怒、爬山、越涧、上爬楼梯等,栩栩如生。

3.面具丰富,角色多样。枫坪傩狮舞的主要艺术符号就是傩面,这些面具有许多角色类型,动物、鬼神、故事世俗人物等,有的是在原来的基础上的夸张变异,有的是想象出的虚构之形,最具特色的是狮子面具上一定要有繁体的“雨”“渐”“耳”这三个字,繁体字有28笔,代表天上28星宿、28神人。

4.故事丰富,情节生动。枫坪傩狮表演耍一场一般是两个小时左右,送行要进行耍四门,这是表示对被耍者的一种尊敬。耍完四门后接着耍故事,唱赞词,之前传承下来的108个故事中,到现在还能表演出来有“黄龙穿洞”“张屠户杀猪”“蔡春山耕田”“太白饮酒”等72个故事。

二、傩狮舞进校园的意义

(一)非遗现状需要不断传承和发展

我国对非遗的保护实际上是代表着这三个意思:“保存、保护、发展”。保存是指非物质文化遗产避免“人亡艺绝”的状况出现,对其最根本和原始的内容进行记录。 保护是在现如今杂乱文化发展的社会中,保护其传承内容和传承人的合法利益。发展是在传承的过程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开发这一民俗文化,不断注入新的内容。

傩狮舞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活态性”和“不可再生”的特性,决定了它需要建立在“活态性”这一形式上去传承和发展,然后再是静态的资料保存和文化产业的开发。因为,非遗的传承和发展强调的不仅是这些物质的所呈现出来的方式和它的载体,更是精神层次的内容。非遗只有和教育这些无功利的活态性的传承方式相融合,才能最大程度上弘扬它的精神,传承和发展优秀的非遗文化。

(二)傩狮舞进校园可丰富和拓展学校艺术教育

就傩狮舞而言,非遗进校园一方面是非遗现状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学校艺术教育课程拓展的需要,因为艺术教育不仅仅是传授技艺的教育,它的核心是美育。它不仅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影响一个民族精神,还能提高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舞蹈这门艺术可以与学校教育形成有机组合,能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如今各学校的舞蹈教育,都只是在强调肢体动作的标准和技术技巧,而忽略了舞蹈能起到的美育作用。教学内容也大多是已经被深度挖掘且专业性强的舞蹈教材。因此,把非遗中优秀的舞蹈带进校园,补充和丰富了学校的课程,它包括了文化和艺术教育。

(三)傩狮舞有助于校园文化教育

通过学习傩狮舞可以增加人们对民族文化历史的了解,可以促进人文知识的教育。这是因为傩文化的演变和发展与一个国家的政治、民俗文化息息相关。它在各个阶段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时代经济、审美理想等文化因素。傩狮舞主要将劳动生活情节、地方民俗、神话典故以及传统梅山武术融合在一起,充分纳入傩狮舞的表演内容中,用舞蹈动作来表达传递人格、道德许多的约束和规范。所以通过学习傩狮舞不仅获得肢体上的舞蹈动作,还有道德,修养和民俗上的学习。从这种方式所获得的教育和民族文化要比书本上学习到的生动得多。

(四)傩狮舞有助于校园艺术教育

在艺术文化教育上,傩狮舞的校园教学还有助于帮助学生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它那雕刻精致,形态多样的面具和舞蹈故事中所创造的人物形象,能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观察、模仿和创造方面的能力。给学生提供大量的艺术创作空间,丰富了内心情感,增加学生对于民族文化的认识和认同感。

三、傩狮舞进校园的措施和方法

(一)倡导非物资文化遗产进入校园

与其他传承方式相比,学校教育成本更低、效果更好、影响更深,更能较好地实现持续性、常态化教学活动的目的。傩狮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部门应该做好与教育文化部门的沟通,征得教育界文化部门的同意后,可以在各种小学、中学以及大学中甚至在教育界文化机构中不定期地邀请项目传承人和非遗专家前来给师生以及文化部门人员演讲与傩狮舞这个非文化遗产有关的内容,例如,傩狮舞的形成背景、发展路程、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规划等,借这些有趣的经历来吸引学生以及文化部门人员的注意力,进而为傩狮舞进校园提供一个便利的条件。教育机构的干预,可以使师生感受到教育部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这件事情的重视,进而使学校认真对待这件事情使非文化遗产的传承顺利进入学校。考虑到当前校园教学任务重,在推动傩狮舞进校园时,可以考虑划定重点区域、重点学校、重点年级、重点班级。

(二)完善教学体系通过课堂教学进行传承

学校应重视非遗文化传承的傩狮舞的理论现实化的工作,将对傩狮舞的传承贯穿到其他学科的日常教育中去,比如在美术课中,通过图片的引导教学,让学生们感受到属于傩狮舞的独特的表演风格,体味傩狮舞中动作的美感特征;在历史课中,老师可以讲傩狮舞的起源、发展路程等,增加学生对于非遗文化傩狮舞的进一步的认识与理解。学校可以组建一支队伍,成立傩舞艺术小组,开展相关的课题研究。同时,非遗管理人员可以运用三元教学方法,即鉴赏、表演、编创相结合,以避免教学模式的单一化,通过办展览、游戏等多种课外教学的方式对非遗进行宣传,进而加大对学生们的吸引度,加强学生们对非遗文化的认识、理解和掌握。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保留它原始古朴的舞蹈风貌以及粗犷、热烈的表演特征之上进行传承和发展。运用枫坪傩狮舞中经典、特色的动作和动律,运用元素提煉,动律发展等方法进行素材的发展创新,发挥高等师范专业在基础教育阶段传承本土文化艺术的职能作用,加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知识的学习。

(三)高校非遗研究机构促进傩狮舞等非遗文化的传承

利用高校人才和科研力量对非遗项目进行立项研究,在理论上进行挖掘,研究挖掘其历史背景源头,服务于学校,运用于实践,结合多方面,校方、传承人、学生进行研究,有针对性,理论性的,形成规范的一种模式,更好地促进非遗可持续发展。

傩狮舞非遗研究人员要与校方进行合作,由相关研究人员、学者与学校中的教授、导师在学校里建立非遗研究小组,鼓励学校教师根据自身专业和条件,向非遗传承人学习,学校应建立专业性强的教师工作室,在学校设立非遗传承人工作室,设立专业化的非遗研究机构,提高非遗教学水平,促进非遗项目在学校落户。优化高校资源配置,培养优秀大学生人才,采取多样的方式和办法引进人才,适当放宽非遗传承人的基本要求,让更多高校学生有机会成为非遗传承人。在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民间调查的基础上,汇集整理研究成果,各自编纂符合学术规范的理论教材,并在反复实践中及时更新。

四、结论

非遗是世界的宝藏,是国家最为珍贵的记忆。以其独特的方式保存着中华人民最深切的情感,蕴含着每个民族最特色的发展史和最纯粹的状态。非遗进校园传承发展,从根本上推动了非遗的传承,让民族文化薪火相传,为校园注入了新内涵,也使非遗的传承和保护有了新的平台。

参考文献:

[1]梁正军,杨志华.梅山傩面狮子舞的历史渊源及现状分析[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5,(12).

[2]非遗传承:探寻傩狮舞[N].中国文化报,2012-10-15.

作者简介:

高洁,女,汉族,湖南涟源人,副教授,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主要研究方向:舞蹈。

猜你喜欢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传承戏曲艺术的重大举措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试析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中的传统建筑营造技艺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研究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研究
现今社会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探索
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创产品研究
湘西苗族刺绣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