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活的方式学语文

2021-09-10 07:22秦臻
三悦文摘·教育学刊 2021年27期
关键词:传统节日活动生活

秦臻

我的班级中有這样一位女生:每天下课不出教室,坐在座位上看书,写作业。有一天中午我带着全班孩子去图书馆借书,她是唯一一位借了四本教辅书的孩子。这样的孩子我相信没有哪位老师不喜欢,我也很喜欢这位学生,但是同时她又让我很担心。这样一位一直埋头苦干,埋头读书的孩子,也许很“能学”,但是在生活中,是不是很“能干”呢?我们到底是要会学的孩子还是慧学的孩子?

其实,在当今信息时代的大环境下,我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途径早已不止局限于书本了,网络给了我们更多汲取知识的途径。同时,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孩子们通过书面文字了解到的知识,如果没有更加生动的展现形式令他们在体验和实践中去感知,孩子吸收的“养料”再多,也容易“消化不良”。

而无论是父母还是老师,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希望孩子能自如地学习,精彩地生活。因此,我既赞成我们班的孩子们去参加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也更加重视语文活动的设计,以求孩子们学会更好地去感受生活,学会思考。

一、走出教室的局限,用丰富多样的教学设计调动孩子学习兴趣

一个好的教学活动,不应只局限于课堂之中。在学校的楼顶, 一块不到 100 平方米的地方种植着各种各样的蔬菜,那便是“农博园”。在这里,每个班都有一块专属种植地,地里种着孩子们自己亲手种植的作物。孩子们轮流值班,给作物们浇水除虫,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农业知识,学写观察记录。

寒暑假中,虽然天气不佳,但同学们依然坚持轮流到校照顾自己心爱的作物。到了作物成熟的季节,孩子们和家长老师一起,体会丰收的喜悦。回到教室,每个班都把带来的小篮子装得满满的。

语文课上,我带着同学们回顾了收获山芋的经过,按“从外到内”的顺序,用“闻、摸、尝”多种感官相结合的方式观察山芋。课堂上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不时传来欢快的笑声。课堂上, 孩子们自己积累写作素材,老师指导写作方法,一同写下一篇篇生动有趣的习作。

课后,老师们与家长们一同为孩子们献上了一席“山芋宴”。我们班还拿出一部分山芋送到食堂,和同年级所有师生一起分享了美味的果实和丰收的喜悦。

在这样一次活动中,孩子们学会了写观察记录,学到了农业知识,感受到了粮食的来之不易,积累了语文素材,加深了与父母、同学、老师的感情。这样一次丰富多彩的活动给孩子们带来的远非几次默写可比。

看着孩子们在这些活动中成为自己的主人,作为班主任我感到很欣慰。看着在活动中尽情欢笑的孩子们,我不禁思考起来, 我们为什么要教语文?无论哪门学科,都是为了让孩子们将来的生活更有质量,更具层次。

孩子们的生活能力,不是通过死记硬背得到的,也不是老师一教就会的,而是孩子们自己亲身体会得来的。想让孩子们精彩地生活,首先要让孩子们热爱生活,而热爱生活,又势必建立在完善的生活能力和全面的生活认知上。

单调地重复默写、背书,这样机械性的活动,无法让孩子们体会到所学知识的真正意义,这样的教学模式,无疑是在一遍遍消磨孩子们生活中的情趣与对生活的兴趣。

例如《英英学古诗》这篇课文,以文包诗的形式展现了《静夜思》这首古诗的涵义与文学美感。这样的文包诗结构清晰,译文前后对照,对于孩子们来说,理解诗文意思并不困难,识记本课生字也不难,背诵古诗同样不难,但是教学目标不光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更有情感态度价值观,要想激发孩子对传统节日文化的热爱,光靠书本,难!孩子对传统节日不甚了解,怎能谈得上喜爱呢?

于是每逢传统节日,我都会在语文课上开展节日专题介绍活动,让孩子们自主介绍,带孩子们一起去体验传统节日,了解传统节日。

我在班级提前让学生分组,有的学生负责收集民间活动、有的学生负责收集中秋故事、有的同学负责收集其他关于中秋节的诗句,还有的同学负责准备月饼。

课堂上我领着学生彼此分享了解到的节日故事,欣赏节日民俗,体验节日活动,一起品味节日特色小吃,还在中秋节专题活动上让孩子们学着做了一次关于月饼口味的街头调查。

我们利用周末组织部分学生走上街头,以街头采访的方式展开调查,既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又让学生实地体验了一把调查研究的乐趣。

当天布置的语文作业也不再是《习字册》《田格本》,而是让孩子们当一回小编,编写一篇特别的微信推送,每个小组纷纷将自己负责板块的内容一条条罗列下来,再由老师进行加工。这篇微信推送里包含了对传统节日的介绍,通过实践的方式鼓励了孩子们自己去体验各色传统节日文化的魅力。

二、增加课堂实践环节,用生活的方式学语文

即使将地点固定于课堂之中,也可以开展一些富有实践性的方式。如在教学《槐乡五月》时,其中“浸”的意思学生较难理解。但通过一些实践活动,可以很好地解决教学中的难题。我在这堂课上带来了一点道具,向同学们演示“浸”的意思。以下是课堂上的教学实录:

师:看,这里有一杯水和一块糖果,大家来演示下浸是什么意思。

生:将糖果放到水中。

师:糖果还有一个角在外面,这叫浸吗? 生将糖果向水里按了按

师:这下糖果被水包围啦,它“浸”在水中了,文中槐乡的孩子就像这糖果一样,浸润在槐花的香气之中。

简单的演示,花不了多长时间,却能让孩子们恍然大悟,比起我通过口头表达一次次地重复解释,要高效得多!

三、品味汉字的魅力

当然,用生活的方式学语文不一定要通过道具,而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将语文和生活结合起来。““手 扌爪 又 ”“斜手旁、横手底”这些部分和手有关。单人旁表示人,双人旁表示路。” 如果不是亲身实践,很那想象二年级的孩子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下对孩子的构成如此熟悉。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曾尝试过字源教学法,发现孩子对此颇有兴趣。我们国家的语言博大精深,许多汉字就像是一副美丽的图画。汉字拥有无穷的魅力,但带领孩子体会汉字的魅力,依然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对于部分漢字,一开始我会在课堂上出示它的古文字形,让孩子猜猜看这是什么字,孩子们都看得津津有味,积极地参与其中。如在教授及时,我会先出示 ,让孩子猜猜这是什么字。接着我再把手放到 上,让孩子看,这部分表示什么?(生:手)接着追问,那从图上看,什么是“及”呢?(生:“及”就是一个手从后面抓住一个东西。师:对啊,及本意就是从后面跟上,从后面追上。)

通过追本溯源,学生可以在老师引导下理解及的本意,接着再通过组词的方式进一步加深理解,我询问学生:“及可以组什么词?”学生:“及格。”我追问:“及格什么意思呢?可不可以用拆分组词的方式理解?”学生:“及表示追上,格就是合格, 及格就是刚刚合格。”

全班同学哈哈大笑,从全班同学的欢声笑语中,我明白孩子们已经理解了这个词的意思,并且印象深刻,我想这样与生活结合的方式比死记硬背教学效果要好得多。

光逐个理解还不够,当学生积累到一定量时,我会有意无意的让学生去积累,去记忆。“同学们,以后看到或“及”,我们可要记住,他们表示?”学生一起回答:“手和追上。”

在这样日积月累的探索中,我们班的孩子记住了许多汉子部件的意义,也对原本枯燥的识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的孩子还买起了儿童版的说文解字。

语文不光在字中探趣,更要有词语的推敲。磨字磨词,不应只是单调的重复,而应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去体会,感悟,积累, 从而找到规律。

在教授《台湾的蝴蝶谷时》,中间有这样一句话:“一群群色彩斑斓的蝴蝶飞过花丛,穿过树林,越过小溪,赶到山谷里来聚会。”这句话从哪可以看出蝴蝶多?孩子们纷纷说:“一群群。” 这里我选择用换词对比并做动作的方式,体会用词的准确。“

《鸟岛中》,我们学了一群一群这个词,这里一群群能不能换成一群一群?我们做做动作好吗?”课堂上,我带领学生用手模仿蝴蝶做一群群和一群一群的动作。通过动作孩子直观地发现, 一群一群是有间隔的,而一群群没有间隔,数量更多。通过对比、体验的方式,学生体会到了孩子语言的巧妙,用词准确的重要, 推敲词语的智慧。

我原先担心这样活跃,这样富有实践性的语文课会不会太费时间,从而影响到孩子们对硬性知识的掌握。但当我看到,孩子们争先恐后的介绍民俗故事,摇头晃脑的背诵节日古诗,孩子们专注的眼神,孩子们热烈的笑脸时,我便明白这一切都多虑了。

果然,单元测验时,孩子们这一块的内容掌握得最牢固,失分率最低。我想,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们乐于做,自然就能做得好。

这一次次的尝试带给我的更多的是一种教学思想,让我感到学习语文最正确的途径是用生活的方式学语文。

四、结语

通过这几次活动的开展,我深刻意识到学生学习知识不是光靠老师耳提面命教会的,而是孩子们自己体会得来的,老师不是孩子的保姆,而是课堂上一位提灯的引路人,让孩子们循着灯光用自己的方式走向终点,才是教学最本质的意义。

回顾这自己的教学经历,一开始我那自以为营养丰富的养料, 不过是我闭门造车的产物。只有作为教师的我们转换思想,以学生的目光去思量,才能创造出高质量的、学生喜爱的的课堂。

(南京市芳草园小学,江苏 南京 210000)

猜你喜欢
传统节日活动生活
“活动随手拍”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传统节日礼
第五届手操报系列活动优秀作品展示
漫生活?阅快乐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四会合一”活动安排一览表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