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教学中的道德教育

2021-09-10 10:24张勇
科学与生活 2021年6期
关键词:道德行为品德教育道德教育

张勇

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为了维护共同利益。协调关系而形成的行为规范准则。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进行道德教育,其目的是将社会道德转化为学生个体的道德品质。道德是伦理学和社会学研究的对象,品德是心里学和教育学研究的对象。因此可以说学科中的道德教育就是品德教育。

一,品德教育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首先,历史教学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是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手段。历史学科中德育教育在历史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而品德教育在学科德育中又居于核心地位。 中学历史教学大纲规定的德育各项任务,如爱国主义、国际主义、观点和规律、历史责任感的教育,最终转化落实到学生的行为规范中去、使学生学会处世做人。品德教育在历史学科的育人功能中具有鲜明的实践和评价意义。

其次,中学历史教科书提供的大量的历史人物的道德形象,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生动教材。以中国历史而言,我国是人才辈出的国度,不同历史时代都有杰出人物以不同的风姿展示了中华民族的道德风貌和优良的道德传统,构成了中华民族的鬼魂和脊梁。他们在创造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推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优秀品质和高尚情操,成为炎黄子孙继续奋进的巨大动力。因此,中学历史教学在对青少年进行品德教育,以及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方面具有独特不可代替的作用。

第三,中学生处在青少年发育时期,也是道德品质教育的关键时期。中外的教育家和心里学家对青少年品德特點的研究表明,整个中学阶段,青少年的品德正处在外部和内部交互作用下逐步发展起来。其中少年期(初中)处在内部矛盾状态,虽已初步具备伦理道德特征,但又不成熟、不稳定,具有较大程度的动荡性。青年初期(高中),品德趋向成熟、进入以自律为形式,奠定道德准则,运用信念调节行为的品德成熟期。以此在初中阶段,对学生加强品德教育至关重要,中学历史教学应承担起这个社会责任。

二,中学历史教学品德教育的特点和任务

中学历史教学道德品质教育,主要是通过历史的道德知识去教育学生。因此,首先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认识道德的批判与继承问题。道德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社会现象是随不同社会形态不断变化的、每一种社会形态的道德是当时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都带有鲜明的个性。

古往今来,人民群众和无数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科学家军事家、文学艺术家在社会关系的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优秀的道德品质和情操熔铸成中华五千年美德,正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大厦的基石。中学历史教学中的道德教育,主要是继承中外历史上人民群众和杰出人物的优秀道德品质和情操。由于社会结构复杂性、道德层次性和复杂性存在、受消极因素影响出现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与社会主义道德原则和规范形成矛盾和冲突。所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是学校道德教育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三,中学历史教学品德教育的基本内容和途径

道德品质是个人依据一定的道德规范在行动时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里特征。道德的心里结构一般包括道德知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部分。这三部分彼此联系、相互制约、不可分割的整体。

(一)道德知识的教育

中学历史教学道德知识教学的教育,主要是借助于历史道德形象对学生进行道德行为规范、道德批判和道德评价等道德知识的教育,并在此基础上初步形成道德观念与道德信念。

中学历史教科书写进的大量优秀历史人物的道德品质,是道德知识教育的生动材料。借助于历史道德形象,进行道德知识的教育,首先要对历史人物的道德行为做出分析和概括,使学生逐步建立起道德规范,认识道德行为的是非、善恶、美丑的准则。优秀历史人物的道德行为丰富多彩,各具特色,如忧国优民、报效祖国、;追求真理、不畏艰难;尊师敬业,谦虚礼让、;诚实正直、行已有耻,等等。是历史教学帮助学生建立道德规范和道德标准的基础。判断历史人物道德行为的是与非、善于恶时、还要看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其道德行为是否有利于社会进步和道德文明的发展,在历史教学中组织学生有目的归纳历史人物的特点应主要抓住爱国主义这条主线,使学生牢固地树立正确处理个人与国家集体关系的道德观。

评价历史人物,是历史教学经常进行的教学活动。在评价中首先选择正面典型的道德形象及丰富的评价材料,也选择反面的历史人物,使学生在鲜明的对比中深化对道德评价标准的认识。

(二)道德情感的培养

道德情感是个体在道德认识和实践过程中伴随发生的内心体验。按道德规范的社会关系、道德情感有爱国主义情感、集体主义情感、人道主义情感、正义感、自尊感等。历史教学中的道德情感的培养,主要是借助历史教科书提供的、历史教师加工创设的道德情境中道德形象的行为、进行对学生教学培养、具有间接的、想象的、伦理认识的特点。道德情感的培养对个人品德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道德情感在社会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人的道德需要和道德信念并产生道德行为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可以说,道德知知识的教育,如果离开了学生的内心体验,道德教育就成了空洞的说教因此道德情境中道德形象的行为、情感及道德知识进行具有间接的、想象的伦理认识的培养,在历史 教学中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历史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主要借助教科书中历史人物的道德形象进行。历史上的道德形象虽然远离现实,是间接的但他们是作为社会标准榜样而存在,并且生动,具体、鲜明;虽然是以文字图画为主要表现形式,但仍具有一定的感染作用,可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因此就要求历史老师高度重视和发挥情感教学作用,从道德情感培养的角度,精心组织、加工教学内容,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道德情境,艺术的锤炼,、组织教学语言、潜心酝酿情感,使教学产生强烈的感染力,以情育晴,引发学生对道德形象形成强烈的情感体验,使教学产生导向和激励作用。

(三)道德行为的训练

道德行为是个体在面对道德情境、在道德意识支配下所才采取的各种行动,是个体道德意识的外部表现形态,是品德评价的依据。是以认知为主要特点,以模仿为主要形式,使学生处在临界状态的预备教育。因此历史教学中的道德行为训练应抓以下几点。

第一,训练学生对道德请境的识别,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

第二,要准确揭示历史人物产生道德行为的道德动机。

第三,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引导学生进行道德意志和自我教育的培养,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历史教学进行道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养成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道德行为习惯,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模仿、无数次的重复、有意识的练习以及与坏习惯势力作斗争等、实践活动来培养。其中,意识品质的锻炼和自我教育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历史教师要善于将历史榜样的行为规范和学生现实生活中的行为规范有机的结合起来,指导他们在处理个人与国家,集体、父母、同学、亲友的关系以及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处世做人。要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抓好符合社会公德小事,逐渐明辨是非、习善成性,当前,一些青少年受社会不良道德风气及家庭不健康教育的影响、养成了自私、享乐、厌恶劳动、不敬老爱幼等诸多不符合社会主义道德规范行为习惯,历史教学应与其他学科教学及教育部门协调一致,为抵制和消除以上消极影响做应尽的义务、为国富民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微山县实验中学 277600

猜你喜欢
道德行为品德教育道德教育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以“道德教育”为主线的学校德育研究
儿童道德行为发生的时间逻辑及其教育遵循
注重培养体系构建 提升品德教育质量——基于“互联网+”的品德教育实践策略
新加坡小学品德教育目标刍议
德性培养:道德教育的应然选择
浅谈小学品德教育
图画故事书对儿童品德教育有积极作用
刘娟、赵玉生:自我损耗会对道德行为产生负性影响
庞学光:深化学校道德教育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