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颖
【摘要】小学数学实践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设计过程,教学时,应重视体验课堂,重情境教学,重过程,重感受,重参与,让孩子们多感官参与,体验数学的生活性,真实性、趣味性…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的魅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境;体验;数学情感
引言:在小學数学教学中,有的教师认为小学数学要在计算、训练上下功夫,因为学习内容比较简单,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计算能力。我们在培养孩子一些基本能力的同时,还要让孩子们感知数学内在的美,体验数学的多样性本质。教师在课堂上应注意创设有利于学习发展的情境,让学生在体验中自主发展。
一、设置生活情境,体验数学“生活性”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生活,让生活融入课堂,只有结合实际才能够使情境更加容易被学生理解,领悟数学知识,体验数学的生活性。
例如,教学“圆的认识”时,我首先提出这样的问题: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的?如果不采用圆形,改为其他图形可以吗?圆有什么特征?带着疑问,孩子们利用自己课前制作的圆形车轮和正方形车轮亲自操作,感受两种车轮的不同滚动状况,并让学生观看正方形车轮行驶视频,引来孩子们欢快的笑声,在学生动手操作和观看视频中,学生感受了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我有提出问题:圆在我们生活中应用很广,那你们知道下水管道口的井盖为什么也是圆形的呢?这样以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极高,为掌握本节知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设置直观情景,体验数学的“真实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设置合理的直观情境进行教学,帮助学生获取知识,体验数学本质,促进思维的发展。
例如教学“圆锥的体积”一节时,我首先准备了一个圆柱体和一个圆锥,让学生观察二者之间有什么关系?然后让学生比一比,量一量。学生得出结论:它们的底和高是相等的。“那么它们的体积又有什么关系呢?你们先猜一猜”。凭借自己的经验,学生纷纷猜起来,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二分之一、三分之一……答案不一。用什么方法验证一下自己的猜测呢?学生纷纷议论起来,不大一会儿,就有学生发现:“把圆锥装满水或者沙子,倒入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中,看看到几次可以把圆柱装满,就是与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几分之一”。学生刚说完,班内立刻响起激烈的掌声。然后我让每个小组利用自己的学具进行验证,验证结果:向圆锥里装满水,倒3次可以把圆柱装满。
三、设置故事情境,体验数学的“趣味性”
如学习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小数点搬家”一节时,我首先采用故事引入:话说一只蚂蚁在森林里开了个蚂蚁快餐店,刚开张的时候,生意很兴隆,很多动物都来吃快餐,蚂蚁老板也非常高兴。可是开张一段时间之后,蚂蚁老板却再也高兴不起来了,同学们你们知道是什么原因吗?尽管动物们少了很多,但也有利润可赚,蚂蚁老板还是很高兴,小数点也很高兴。为了讨好老板,小数点说,我要再搬一次家!可是这一次却没有小动物来吃快餐啦,为什么呢?这样一来,激起了孩子们强烈的体验欲望,也调动了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又如学习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有趣的测量”一节时,我是这样导入的:“乌鸦喝水”的谁来讲?在一阵掌声中,一位学生栩栩如生地讲述了“乌鸦喝水”的故事,我接着问:“谁能用数学知识解释为什么乌鸦能喝到水?你能解释其中的道理吗?”生:“因为瓶子里放进了石头,石头沉入水底,石头占用一定的空间,使水面上升,所以乌鸦才能喝到水”。
四、设置操作情境,体验数学的“实用性”
例如在学习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图形分类”一节时,首先设置了这样的一个操作规则:准备一些木条和图钉,全班分为两组,男生一组,女生一组。哪一组拼的图形牢固,哪一组获胜。比赛结果是女生获胜。男生都表示不公平!“为什么不公平呢?”同学们纷纷议论起来。借此机会我让男女生两组各找一个代表利用自己拼成的图形进行演示,很明显,三角形很牢固,不易变形,而四边形容易变形。在此我又提出:“你知道我们学校操场上的篮球架为什么要做成三角形,伸缩门为什么要做成四边形吗?”“结合它们各自的特征,你能找一找生活中运用它们这一特征的事例吗?”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孩子们很快举出了许多生活中常见的事例。
五、设置游戏情境,体验数学的“灵活性”
如在学习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购物”一节时,我首先设计了一个模型商店,让一个小朋友当售货员,其他小朋友当顾客,用学生手中的纸币充当人民币来购物。在学生购买商品的过程中,可以利用自己手中的人民币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交换,这样既能指导学生如何正确认识手中的钱币,使他们在活动中获得对“元、角、分”的认识,又能体验到购买物品的方法是灵活多样性,使数学课堂更接近现实生活。再如在学习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鸡兔同笼”这个问题时,我是这样设计:今天老师向想和大家比一比绕口令,看看谁说的快又准。“2只小鸡()条腿,1只兔子()条腿……”。绕口令中的鸡与兔都是分开数的,如果把鸡和兔放在一个笼子里,你能很快数出来吗?你能帮助解决吗?学生们跃跃欲试,通过交流,探讨,最后得到出很多方法,学生在探索中获得新知,又能体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灵活多样的。
六、设置悬念情境,体验数学的“神奇性”
俗话说: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如在学习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看日历”一节时,我首先提出一个问题:明明今年12岁,可是他只过3个生日,你知道他的生日是几月几日吗?学生不知所云。再如学习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神奇的莫比乌斯带”一节时,我首先演示一只蚂蚁在一个封闭的纸带表面上吃食物的动画,并让学生观察蚂蚁与食物的位置,然后提出问题:“你知道蚂蚁是如何做到的吗?你知道这个神奇的纸带它有几条边,几个面吗?纸带的“神奇”就在我们今天的课堂里,等着你们去发现。小学数学教师设计适合学生的课堂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学到数学知识,使用数学知识,迎接新时代的挑战。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7月
[2]叶登峰.小学数学教学关注学生体验例谈[j].新课程(小学).2008年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