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中进行批判性思维培养的实验研究(1)

2021-09-10 08:04李恺
学习与科普 2021年19期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高中生物培养策略

李恺

摘要:新课标指出了高中生物应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使学生能主动反思、质疑,形成独立分析、动手操作的良好学习习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学生都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在学习中只是听从教师指导,缺乏质疑教师的意识和勇气,这不仅阻碍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也不利于他们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因此,高中生物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整合生物资源进行批判性思维培养,使学生成为敢于质疑、坚持自我的人才。

关键词:高中生物;批判性思维;培养策略

批判性思维是高中生物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要求学生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勇敢质疑、创新,对权威提出挑战,在批判中形成独特的生物认知。高中生物课程中蕴含了许多科学家的智慧,这为学生提供了许多批判的机会,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问题教学、实验教学等多种生物活动鼓励学生根据生物依据提出质疑,从而引发他们对生物知识的探究,逐渐形成批判性的学习思维。

一、高中生物教学中进行批判性思维培养的调查

本文采取抽样调查的方式随机对300名高中生进行调查,发现有65.3%的学生具备一定的批判性思维,3%的学生具备强烈的批判意识,而其余学生缺乏寻求事情真相、质疑、分析的能力,虽然大部分高中生仍然具备很强的知识探索意识,但批判性思维能力还有待加强。在调查高中生物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培养中发现大部分教师都认为学生应该具备批判性思维,但部分教师对批判性思维理解不正确,认为批判性思维就是否定他们的观点,这一调查结果与教师的专业素养也有一定关系,另外有50%的教师认为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能使学生在学习中做出正确的决策,对生物学习有一定帮助,在认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上有65%的教师认为批判性思维是当代高中生的必备能力。综合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部分教师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处于积极的态度,对批判性思维的认知也比较正确,但由于缺乏培养经验,运用的培养策略不恰当,导致学生批判性思维发展不成熟,因此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生物基础和素养制定培养策略,确保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良好发展。

二、高中生物教学中进行批判性思维培养的策略

(一)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质疑

想要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就必须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的思维限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和探究。但由于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地学习状态,很难主动提出质疑,因此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质疑意识,鼓励学生在分析问题、讨论问题中发表自己的见解,逐渐形成质疑和批判的学习习惯。例如在《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的教学中,需要让学生掌握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本质和特性,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借助生活案例提出问题,如人每天要吃很多食物,可不论是什么都能被我们的胃消化,食物在我们的身体里进行了怎么样的消化过程,以此来构建问题情境,引出“酶”这一主题。接着提问学生酶是什么,人体的细胞代谢都是依靠酶吗,科学家对酶有怎样的研究,让学生阅读课本实验找出答案。在不断提问解答的过程中,学生已经具备了独立提问的能力,教师可以试着让学生针对实验提出问题,如一二号的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实验中的材料可以用其他物质替换吗,三四号实验说明了什么等,在教师、学生的互动提问中引发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深入思考,并形成质疑、批判的习惯。

(二)借助生物实验,激发批判意识

高中生物是一门自然类学科,需要通过实验引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探索,形成独立观察、提问和实验的生物素养。因此,教师可以借助生物实验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让学生先对生物实验提出假设,再动手实验验证猜测,再改调整实验方案、重复实验等,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活动形成严谨的科学意识,具备批判、质疑的科学素养。例如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教学中,先带领学生复习有丝分裂的相关知识,让学生说说有丝分裂各时期的变化特点,为实验提供知识基础。再让学生自由结组选择实验材料、器械,共同制定实验计划,明确有丝分裂的实验步骤,在这一环节教师可以适当提醒学生,提问学生应该选取植物的哪个部位进行实验,如何制作临时装片等,让学生对实验有大致的認知。在进行过一轮实验后,鼓励实验失败的学生反思自己的问题,如自己选取的植物部位是否不对,在装片时哪一步出现了问题等,是否存在解离不充分的问题,观察有丝分裂主要观察的是哪个结构的变化等,使学生主动回顾、质疑自己的实验过程,分析每一个实验步骤的目的,以此来增强学生的批判意识,提高学生的生物实验能力。

(三)融入科学事例,展示批判思维

只有不断质疑、不断探索才能促进科学的发展,高中生物课本中有许多关于科学家质疑、批判的案例,教师可以结合课本内容开展批判性思维教学,用真实的科学案例演示质疑的过程,从而带动学生的勇敢批判。例如在《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的教学中,可以讲述有关孟德尔批判质疑的故事,介绍孟德尔从大学毕业后就开始了长达八年的豌豆实验,从三十四个豌豆品种中挑出二十二个进行实验,并在实验中表现出了极大的耐心和严谨的科学精神,在阅读了达尔文的进化论后调整了自己的实验重点,并且对玉米、紫罗兰等植物也进行了实验,通过这一批判性的行为证明了遗传规律对大多数植物适用,虽然他知道自己的发现具有跨时代的意义,但并没有急于发表,而是带有批判性地反复实验了很多年,正是因为孟德尔敢于质疑的批判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才推动了人类在遗传学上的进步。通过这一故事,学生能学习到科学家身上的优秀品质,并逐渐形成批判性思维。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新课改的推荐,高中生物应重视学生生物素养的培养,通过问题教学、实验教学等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借助科学家的故事激发出学生的质疑意识,使学生形成积极提问、探索、解答的学习习惯,促进他们科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蒋杨恩.促进批判性思维培养的高中生物学教学对策研究[J].考试周刊,2021(43):135-137.

[2]祖喜银.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2021(04):82.

猜你喜欢
批判性思维高中生物培养策略
论批判性思维与信息分析能力在高等教育中的培养
试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的措施
分析高中生物的绿色生物实验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高中生物解题教学中应用化学知识的可行性研究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