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亚萍
[摘 要] 在“1+X证书制度”背景下,通过分析中职老年护理教学现状,针对当前中职老年护理课堂主要存在的三大问题,基于“X”工作岗位分析和“X”职业能力及职业标准2个依据,突显课堂整合、目标建构,课堂交互、过程分享,课堂开放、评价多元3个特征,依托目标先行、资源整合,课堂主导、智能优化,评价保障、灵活多元3大策略,构建中职老年护理“233”课堂新样态,实现课证融通,深化产教融合,提升教学效果。
[关 键 词] 1+X证书制度;老年护理;课堂构建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29-0234-03
老龄化的加快及健康老龄化的发展使社会对老年护理人才需求呈现总量和质量双提升的发展态势。2019年2月国务院颁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了“1+X证书制度”的试点要求[1]。随后,教育部发布了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开启了“1+X证书制度”的试点工作[2]。截至目前,已公示三批,共有93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参与,其中与老年护理专业相关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有4个。老年照护是首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之一,这意味着在职业院校培养较强专业技术能力的老年照护人才是老年护理教育发展的方向。本论文分析中职老年护理教学现状,探讨当前老年护理课堂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革策略,为当前中职院校应对“1+X证书制度”带来的挑战提供可参考的意见和建议。
一、析现状,溯归因
国务院发布职教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出的“1+X证书制度”,正是职教改革的发展趋势。2018年起,我校与高职院校联合开办五年一贯制老年护理班,是全国首批“老年照护”证书试点院校之一。自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校领导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确保“老年照护”试点工作顺利开展。根据行业制定的标准,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在原有护理教学计划和浙江省选修课程基础上,增设老年护理、老年心理学、老年照护等方向性课程。制定老年照护职业体验、理论学习、技能训练、临床实践计划,合理安排课时。通过专、兼、聘等形式,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老年照护教师队伍。
通过对高一、高二老年护理班共100名护生的问卷调查及一线专业教师访谈,发现当前中职老年护理课堂存在如下问题:
(一)课堂分裂,目标解构
当前老年护理课堂受限于传统的“纸笔测试”,教师往往注重理论课堂的教学效果、强调理论课堂的教学秩序,却忽略实训课堂及理实一体课堂实训部分的重要性,课堂目标与职业证书衔接缺失,学生无法完成实际情况下的技能操作。在问卷调查中,有的学生认为,当前老年护理课堂仍是以理论教学为主,也有28%的学生认为理论与实践教学各占到了一半的比重,认为以实训教学为主的学生占24%。
(二)课堂沉默,过程形式
当前老年护理课堂教学内容与岗位实际需求脱节,内容枯燥乏味,教师几乎不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未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形式单一,教学方法不能满足现实需求,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无法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课堂呈现沉默状态。在问卷调查中,有81%的学生希望课堂能有所改变,能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收获知识,掌握技能,综合发展,也有小部分学生不太確定是否要改变或可以接受维持原样。
(三)课堂封闭,评价单一
当前老年护理课堂相对处于一种封闭的状态,从评价形式看,主要以纸质测评单一打分,不能真正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评价主体看,主要以教师单向评价为主,学生几乎不参与,评价太过片面,不够充分系统,难以涵盖学生整体表现。同时,当前的评价还存在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缺失,无法对学生的个性化、精准化学习提供支持,不能满足教育教学质量评估的客观需求,不利于老年护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融课证,建新态
“1+X证书制度”要实现与课堂教学层面的整合,把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作为职业教育教学的标杆和参照,强化课堂教学与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的对接,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堂教学思路,采用丰富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进行教学模式设计,实现课证融合。
“1+X证书制度”背景下中职老年护理“233”课堂新样态的框架包括以下三方面:基于2个依据,突显3个特征,依托3大策略。具体内容如图1所示。
(一)基于2个依据
1.“X”工作岗位分析
根据老年护理专业毕业生典型工作岗位群进行分析和归纳,确定典型工作任务[3]。通过走访或电话咨询市民政局老龄办、卫健局医政科,对老年护理人才队伍现状、老年照护人才数量和规格的需求、培养建议等进行调研;走访或电话咨询综合型医院、老年康复专科医院、养老服务机构等,调研老年护理人才的工作岗位。
2.“X”职业能力及职业标准分析
根据老年护理典型岗位所必须具备的职业能力及职业标准明确要求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进行分析总结,以职业活动为导向,学生需要具备基本职业能力(如协助翻身、口腔清洁、轮椅转运等)和发展职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处理问题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等),以此定位所对应的职业资格,实现学生专业能力累积向职业能力提升的过渡。
(二)突显3个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