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长清
[摘 要]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班级的管理模式必须是以育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实现人性化管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德育管理不管在传统应试教育理念还是在现代素质教育理念下,对日常教学和班级管理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职业教育的班级管理中,深入探究德育管理中人性化管理对班级管理的促进作用,创新德育管理理念,运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管理班级,加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德,树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通过德育为先、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分析德育管理对班级管理的作用,旨在提升班级管理水平。
[关 键 词] 德育管理;人性化管理;班级管理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29-0162-02
信息时代的加速发展对中职学生的认知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在教学管理中将德育教学纳入班级管理中,为学生的道德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在职业教育的班级管理中,学生作为班级管理的主体,应充分结合学生的个性化性格特点,研究了解学生的感情世界,发现学生的思想感情问题并及时处理,分析现有班级管理中的不足之处,制订有针对性的班级管理模式,从不同方向将德育渗透到班级管理中,发挥德育的育人成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德育的开展实施过程中,追踪评价学生道德素质教育成果,使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并及时纠正改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一、中职班级德育管理的现状
(一)班主任对德育管理工作重视度不够
班主任在管理班级中要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就要注重德育工作在班级管理中的渗透,将德育管理融入日常管理中,逐步改善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但目前许多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没有重视德育管理,导致在日常班级管理中缺乏实际有效的德育管理方法,德育管理能力不足以给学生树立榜样[1]。而中职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普遍不高,年龄尚小,思想更容易出现偏差,如果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疏于德育,学生很容易出现思想道德问题,误入歧途,不利于学生构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影响学生未来的健康发展,同时班级管理和教育工作也无法有效开展。
(二)没有构建良好的班级班风
由于中职学生正处于性格发展的重要时刻,学生个性不一,这也给班级的管理带来难度,同时班主任没有注重班风建设工作,班级整体学习氛围较差,课堂课间班级纪律较差。此外,班主任没有充分培养班干部的带头作用,缺乏与班干部的关于班级管理心得的沟通交流,导致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经常出现矛盾,整体班风不断恶化,不仅不利于学生的日常知识学习,还影响学生性格的正确形成。
(三)德育管理没有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导
脱离以学生为中心的班级管理,必然无法达到预期的班级管理效果,许多班主任由于缺乏班级管理经验和责任心,缺乏以学生为主导的班级管理思想,对班级每一位学生的心理状态掌握程度低,只是依据以往的管理经验进行班级管理,使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较大,无法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班级管理中没有做到因材施教,没有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导方法,使班级管理的德育脱节。
(四)班级管理强度两极分化严重
在传统中职教育的班级管理中,针对班级的管理强度存在严重的两极分化。首先,强制性德育管理模式。有些班主任采用直接的德育管理方式,强制要求学生听从自己的教导指令,从严管理班级纪律,以符合学校对班级的管理要求,从表面上看可以形成一个纪律严明的班级班风,但实际上严重影响学生个性的发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不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此外,过度严格的制度管理并不能取得理想的班级管理效果,学生容易形成叛逆心理。[2]其次,相对应的柔和性德育管理模式。这种模式采取宽松的班级管理方法,对于自主能力较好的学生来说,有利于其个性的发展,促进师生之間的关系和谐,但是对于自我约束力较差的学生来说,这种放任式管理会促使学生性格不断往不好的方向发展,不能严格遵守德育管理制度,导致整体班级德育管理成效较差。
(五)家庭德育管理与学校缺乏配合
学生的主要生活、学习场所就是学校和家庭,因此德育管理要贯穿校园和家庭的协调管理才能形成良好的成效。但是由于许多家长对德育管理的认识不足,认为学校是教育孩子的主要场所,导致家庭德育管理与学校缺乏配合,同时班主任也缺乏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交流,没有及时纠正学生的思想道德偏差,导致德育管理质量较差、效率低[3]。
二、德育管理中人性化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创新德育管理的理念,坚持育人为本
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才是教育管理手段的核心目的。对于职业教育而言,不仅要培养学生熟练掌握职业技能,还要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班级中德育管理就是充分发挥引导学生对德育本身的认同,从而促成学生道德的自我约束意识,以达到德育管理的实质性要求。结合目前中职学生的教育现状,中职学校普遍存在自主学习意识不强、个性张扬独立、不受环境约束的情况,一旦缺少家庭和学校的正确引导,很容易形成不良的学习习惯,导致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不高[4]。因此,班主任在班级德育管理中要树立正确的德育理念,将理念灌输到每一位学生的思想中,对学生构建良好的道德品质起到引导、促进作用,使学生能够在日常学习实践中形成优秀的道德观,保证德育管理的实际成效。德育管理理念要强调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坚持育人为本,尊重学生作为德育主体的地位,在日常德育理念培养过程中,要通过激励引导的方式,增强学生的自我约束意识,规范日常学习行为,将管理工作建立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心理发展变化,不断创新德育管理理念,实现班级人性化管理,形成积极的班级班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