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志华
[摘 要] 积极心理学者提倡用积极的心态对人的许多心理现象进行解读,从而激发自身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现如今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需要被关注,中职生在剖析自我、完善自我等方面,极度没有自信。学校是承担探索积极心理教育任务的重要场所,现阶段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核心素养的必备品质和学习知识是同等重要的。因此以我校为例,就提升积极品质教育和品德修为的团体心理训练活动进行了初步研究,并纳入学校教育体系中。
[关 键 词] 中职生;积极品质;团体心理训练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標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29-0128-02
一直以来,以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为代表的积极心理学家帮助人们构建自信乐观的性格美德、坚定生活信念的价值理论。在中职学校里,校园文明规范、整洁干净、朝气蓬勃让学生感到赏心悦目、心情舒畅;同学及师生之间和谐、友好,稳定的人际关系的维护,这些都是培养中学生积极性格品质不可忽视的课程,也是影响中职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因此学校不仅要教授学生各种学科知识,而且要激发校园里的青年活力,响应时代的号召,培养生命历程积极乐观的人才;尤其使他们能以“积极生活者”的态度,在实践、交往中锤炼,内形于心,外显于形,成就其持之以恒、追求卓越的良好性格。
一、中职生的性格品质现状调查和分析
我校学生来自不同县区,为了了解学生的文化、基础、心理健康水平,我们查阅了许多关于中职学生性格分析的文献,经过部分班主任老师的观察反馈,并在学校范围内的汽修、数控、会计、幼儿保育、计算机、电子商务等不同专业的300余名学生中开展了“中职生积极性调查问卷”,和不同专业的30名学生无结构访谈,根据访谈和调查情况分析发现,在学生性格品质的培养中,目前存在这样的情况:
(一)自我认知方面
部分中职生自我意识模糊,对自己认识不足,导致做事盲目乐观或自卑的极端化,表现出某些消极性格类型,如自以为是、自私狭隘和自卑怯懦,虽然他们自身难以接受,却在身上普遍存在。
(二)人际交往方面
内心的渴求与自己的实际行为相差甚远,渴望交朋友,盼望有人关心自己,想建立良好的人际沟通,希望情感互动,可在实际行动中由于胆怯、害怕失败或挫伤而不敢主动与人交往。
二、确定提升积极品质的活动模式
通过调查发现,青少年在自我认知和人际交往中的闭锁心态,源自家庭环境、教育等因素。特别是学校教育中对人际交往技巧,如何规划职业生涯发展和实现人生价值的实践体验,让学生感到欠缺,也常常处于无法解除疑惑的无奈窘境。我们在此项研究中,应聚焦于青少年积极品格的锤炼,提升积极品质,使学生能以“积极生活者”的态度,完善和提高个人素养。依据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的“快乐学校”和“全面和谐发展”观点,致力于寓教于乐,以心理健康活动课程为主导,建构一种基于生活、实践、自主的心理健康教育体验式实践模式,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感悟、在实践中体验、在生活环境中熏陶、在交往过程中成长。预防和解决学生心理困惑,构建帮助他们阳光成长的环境,提供学生正面成长和全面发展的教育平台。
三、团体心理训练活动的方向及内容
团体心理训练活动应从观念、行为和情境等方面来激发学生内心触觉,全方位多感官体验的积极情感,提高个体自我效能感。每节课前,教师要确立育人目标,创设活动情境,关注青少年的内心世界,让其能主动参与,在有效的体验中快乐地成长,获得深刻而丰富的认知。
(一)提高自我意识的训练
自我意识是青年学生完成社会化的必经之路,自己和他人都能作为自己成长的参照物,寻找的参照体要合理适度,客观面对自己和他人之间的差异,挖掘品格和能力的发展潜能,沉着分析,合理缩减与他人的差距,训练提升自我效能感。在辅助游戏的投射下,参与者在相互坦诚的暴露自己内心世界中,看到自己和他人的弱点都不是他们所独有的,个人对自己的看法未必与自己的客观条件相符合。振作精神积极地进行自我调节和自我改变,也要学会宽容和理解他人。
让学生在一张纸上列举出自己的特点,写出这些特点中优点和缺点的比例。如果优点所占比重太少,则要着重挖掘自己的长处,说明对自己负面的关注过多。可以请自己的好友帮助自己列举。在列举完毕后,教师可以在团体内宣读罗列特点(积极方面),让大家帮忙来找一找这位同学。这是一个全新的感受,能发现自己身上隐藏的优点,确定自己被别人的肯定,体验到积极、全新的自我形象。面对缺点,可以由教师与大家分享,这样既避免了剖析自己的尴尬境地,又能解决自己在发展中是否与周围同学存在相似处的疑惑。在活动后,学生既能解读自己的优点,又能以一颗平常心接受自己存在的不足。
(二)自信心训练
加强自信心训练,可以帮助学生培养积极的个性品质,如真诚、率直、敢于担当、能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和情感,面对众人时能缓解局促紧张的心理。我们认为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学生能公开、恰当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是一种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积极发展自我个性的肯定行为。
1.我们认为自信心与许多的行为有关联,通过一贯的行为表现和观察就能做出判断。在行为训练方面,肢体语言:抬头挺胸,改变一贯低头含胸的走路姿势,让学生抬头挺胸,改变步态,就是一个全新的开始。表情语言:微笑是获得自信的积极暗示,微笑会驱走心里的焦虑和烦恼,带来轻松、愉快、自信;正视对方,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会透露出我们许多信息。正视对方就是良好沟通的开始。言语暗示:正面描述,大胆地描述自己,大声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