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全
[摘 要] 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中职物流管理专业受到关注,如何提高中职物流专业教学质量成为当今热议的话题,对此更多的学校在物流管理专业中使用 1 + X 试点制度,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为确保 1 + X 试点制度顺利实施,中职学校要做好衔接工作,从教师队伍、学校课程资源、教学机制等方面出发,根据学生学习现状做出调整,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重点探究基于1+X试点的物流管理专业如何做好中高职衔接,并提出合理性意见。
[关 键 词] 1 + X 试点制度;物流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編号] 2096-0603(2021)29-0072-02
一、1+X试点制度提出的重要性
党的十九大召开以来,对中职院校教育工作越来越重视,强调各个中职院校应响应十九大精神,切实落实教育方针,并将1+X试点制度合理引入,确保中职院校教育的实效性,尤其是中职院校中的物流管理专业。现阶段物流管理人才短缺,加之,传统物流管理专业教育方式存在问题,使得物流管理专业教育发展较慢,因此,在现代化中职物流专业中,各个学校应顺应时代的发展,抓住当前机遇,做好衔接工作,积极将1+X试点制度与物流管理专业相结合,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使其能够自主参与到知识探索中,掌握物流知识的学习方式和技巧,使学生实现全面发展,为学生未来就业提供良好的条件。
二、基于1+X试点制度下中职物流管理专业面临的挑战
(一)学生的职业素养能力
基于1+X试点制度下的中职物流管理教育工作,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职业素养上,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入手,根据现代化教学理念和学生个体发展需求,不断调整教学方案,为学生构建更多的实践平台,使得学生能将理论与实际结合,逐步形成职业素养能力,成为社会型应用人才。首先,中职学校要确保学生在毕业后和就业顺利衔接,具有一定的物流知识储备。其次,中职学校不仅要传输学生基本知识和技能,也要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扩展学生的学习视野,进而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
(二)物流管理专业教育质量
目前在中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中,大部分教师以理论知识讲解为基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多的是机械式跟随教师思路学习,使得学生学习思路受到阻碍。基于1+X试点制度下的中职物流管理专业教育模式受到了冲击,强调应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贯彻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避免课堂教学内容与社会发展现状脱节。同时对中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师教学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革新教学观念,顺应时代发展,提升自身教学水平,落实1+X试点制度,实现高效化中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课堂。
(三)中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社会服务型功能的落实
在中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教育开展过程中,缺乏社会服务型功能,教师与企业积极性不高,导致学生知识储备能力较弱。而1+X试点制度下针对这一现状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物流管理专业开展时,要以社会服务型功能为前提,实现学生拥有“X”个技能,符合当今物流管理职业对人才的需求条件,加大对教师与企业的培训工作力度,以此提高教学质量。
(四)加强与物流企业和教师的沟通
基于1+X试点制度下的中职物流管理教育工作,学生在接受课堂教育的同时,采取将企业物流人员与学校有机结合的方式,进一步帮助学生提供实践学习的途径。二者之间为了共同的育人目标,相辅相成,共同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优化传统教学课堂,使得中职物流管理专业具有开放性和科学性。
三、1+X试点制度下物流管理专业中高职如何做好衔接工作
(一)加强中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对1和X关系的认知
1+X试点制度提出以来,为中职物流管理专业提供了教育方向,要求中职院校能够正确认知1和X之间的关系,合理使用1+X试点制度,提高中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质量。从目前社会对物流管理人才需求条件来看,1和X教育目标更侧重于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成为社会型人才。对比1和X之间的差异,不同点在于X要求中职学校在开展物流管理专业教育过程中,应结合学生学习特点和思维特点,为学生创建实践平台,使之能够自主地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优化中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性,以此加强课堂的实践性,解决了传统教学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提高学生学习效率。“1”更侧重于学生对物流知识的掌握,基于理论知识进行拓展和延伸,拓宽学生知识储备,为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打下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将1+X试点制度与实际教学结合,二者取长补短、共同发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拿到两种证书,也是对学习能力的考查,提升自身学习效果[1]。
比如,教育部门可以为学校开设1+X试点制度主题培训,提高中职院校对1+X试点制度认知度,有效地将1+X试点制度与实际教学结合,充分发挥学校的育人功能,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
(二)完善中职院校教学课堂体系,满足学生学习需求
完善的课程体系是教学活动开展的基础,也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关键因素,基于1+X试点制度下的中职物流管理教育,以中职院校教育改革方案为依据,完善学校的课程体系,将理论与实际教学结合,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设计物流课程体系时,除了要立足原有课程体系加强课程的实践性以外,也要结合社会物流管理发展现状,设计出针对性强的教学方案,发挥1+X试点制度的优势。这种教学方式,首先积极响应了教育改革需求,坚持以生为本,为学生开设更多的实践课程,符合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其次,中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要为学生渗透1+X内容,加强学生对1+X的认知,逐步强化学生职业技能,从而具备成为物流人才的能力。与此同时,学校在原有的课程上增设物流企业和物流管理人才心理两大方面内容,做好学生心理建设,从主观上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使得中职院校物流管理课程更加完善和丰富,满足学生学习需求[2]。其中,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在以往教学评价中,评价方式相对单一,教师更重视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忽视了学生学习过程评价的重要性,失去了教学评价的意义。在中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学生学习结果评价和学生学习过程评价并重,采用学生对学生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学生对学生的评价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主导地位,并以小组为单位,对组员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自身学习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改正和完善,构建良好的班级学习风气。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式是一种常见的评价方式,教师评价要具有客观性和公平性,能够鼓励学生大胆实践,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也要指出学生学习的错误,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作用,完善教学课堂体系,实现科学的中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