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文腾
摘 要 小学课外阅读教学属于课内阅读的延伸,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拓展形式。从课外阅读的阅读目标、随文阅读、阅读指导、阅读评价四个方面出发,对小学课外阅读教学实施途径进行探究,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促进有效落实课外阅读要求,提升学生阅读水平与能力。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课外阅读 阶段目标 阅读指导 评价方式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日益深化,广大师生对小学课外阅读的关注度与日俱增。小学课外阅读属于课内阅读的延伸,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拓展形式,对提升阅读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师积极开展课外阅读探索与研究,优化教学模式,深入研究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实施途径和策略,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词汇积累,也可以加强学生对学科的交叉认识,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一、明确课外阅读目标
(一)分析并明确各阶段的阅读目标
在小学课外阅读实施过程中,制定课外阅读阶段目标属于初始环节,阶段目标定位是否准确直接影响着教学行为与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需要对各个阶段的课外阅读目标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并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已有的阅读经验,对目标进行分解,明确学生阅读方向。例如,就阅读方法而言,中年段课外阅读阶段目标可定为学习略读,要求学生有选择地阅读,能自由调整阅读速度,快速阅读,抓住主要信息,粗知文章大意。高年段课外阅读目标可定为学习浏览,必要时可以跳读、让学生在扫描式的读标题、寻章节、看图表中,查找与主题相关的资料。
(二)把培养学科阅读兴趣作为主要目标
对于小学生而言,应尽量避免让学生阅读文字繁密的作品,坚持把培养学科阅读兴趣这个目标贯穿整个小学阶段[1]。每一个学科都有大量的文献资料,各学科的教师如果能积极抓住时机,引导学生进行学科阅读,能帮助学生更深入地走进学科。所有学科的老师都应把培养学科阅读兴趣当作重要的阶段目标。
例如,有的学生不经意间读了数学老师分享的《蜘蛛和糖果店》后,不知不觉地就迷上了统计与概率;有的学生看了科学老师推荐的《给小学生的科学课》,走上了科学研究之路。
二、重视课外随文拓展阅读
要想进一步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应该注重随文推荐阅读材料。课外阅读材料是课内作品的有效补充,能强化小学生对课内阅读内容的理解,有效锻炼其思维能力,达到理想的阅读效果。具体做法是:
(一)一篇带多篇
结合教学内容与主题,立足学生阅读实际,采用学一篇推荐多篇的形式,促使学生对课内外文章进行对比,深化对教学内容与主题的认识。如学习了关于科学探索与发现的主题课文后,可给学生推荐《视觉大发现》《蓝猫淘气三千问》等文本,供他们补充阅读。
(二)一批薦一批
在随文阅读中,教师也可使用学一批荐一批的形式,确保其阅读的针对性与持续性,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教师可针对教材单元内容,给学生适当开列一学期必要的阅读书目,既可以节约学生的时间成本,又可以降低他们查找图书的盲目性,提高阅读的有效性。
(三)自主随文阅读
当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时,可将随文阅读的时机与内容交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知识储备,自行查找相关的课外文章,并进行阅读和分享。例如,学习了课文《威尼斯小艇》之后,有些学生为了进一步感受水城之美,增加对威尼斯的了解,主动找来《水城威尼斯》进行阅读与欣赏。教师对学生此类举动应及时鼓励,一方面有助于促使学生对课内阅读进行深层次思考,另一方面能够培养其良好的阅读习惯,强化阅读主动性。
三、课外阅读指导技巧
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有限,教师在指导课外阅读过程中,需要定期给予指导,避免其阅读的盲目性。在阅读活动计划中,每周至少要进行一次课外阅读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探寻符合自身的阅读技巧与方法。在课外阅读中,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尽力调动学生的阅读期待与阅读热情,使其产生内在驱动力,达到不用扬鞭自奋蹄的效果。同时,通过教师指导,引导学生走进作品,拉近学生和作品的距离,这既能够降低阅读难度,为今后开展高难度的阅读奠定基础,又可让学生在感悟作品内容时,获得新知识,促进其更好的发展。通常的做法,可将阅读指导课分为三个不同阶段:
(一)读前引导课
教师可采用设置悬念、情景设计、故事导入等方式,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快速进入阅读状态,使其产生阅读欲望,这对后续的阅读具有重要影响。例如,在引导学生阅读《异想天开的科学游戏》一书时,可以结合陀螺不倒的运动情境,利用学生急于想知道陀螺为何不倒的心理,进而引发学生阅读自然科学书籍的欲望。
(二)读中交流课
在开展课外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为学生营造开放、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将阅读与交流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增加学生的参与度,使其在交流中产生碰撞,获得新启迪、新思路。例如,在为董宏猷的《一百个孩子的中国梦》制定阅读方案时,可让学生谈一谈书中哪些梦想是自己喜欢的,再结合自身的追求,畅谈自己的梦想。这样的交流,有助于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思考问题,增强学生阅读理解能力[2]。
(三)读后展示课
主要是分享阅读心情与收获。在此环节,教师可采用自主展示、角色扮演、多元评价等方式开展,这有助于实现阅读的拓展延伸,增强阅读的效果。例如,阅读《小英雄雨来》一文时,可让学生进行自主展示,扮演小英雄,利用鲜活的形象,增强学生阅读的乐趣与效果。
四、创新课外阅读评价方式
(一)重视多角度、创新性的学生阅读评价
小学生课外阅读评价要综合考查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要关注其阅读兴趣与价值取向、阅读方法与习惯,也要关注其阅读面和阅读量,以及选择阅读材料的能力,重视对学生多角度、创新性阅读评价。例如,建立阅读档案,其中包括阅读收获、阅读感受、存在问题等,或者通过微信小程序等开设“阅读银行”,把学生每天的阅读时间、阅读量计入其中,这样利于学生保持持久的阅读兴趣,并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感受阅读带来的成就感。
(二)坚持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学生课外阅读评价要坚持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家长、同伴等都可以作为评价的主体。对于课外阅读的评价,教师要善于开发与运用来自家庭的教育资源,形成阅读习惯养成的家校互动机制。推进课外阅读,教师与家长贯穿始终的过程性评价尤为重要。例如,开展“百日阅读打卡”活动,教师依据学情特点,指导学生确定科学合理的阅读任务;家长协助记录每一天的阅读量、阅读时间。
总而言之,课外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应立足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阅读目标,加强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引导与评价,激发学生阅读积极性,做到读导结合、读议结合,能有效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参 考 文 献]
[1]邓玉霞,刘晓文.浅谈小学生课外阅读课程实施的策略研究[J].才智,2020(4):150.
[2]黄剑峰.推进小学课外阅读课程化的几点思考[J].华夏教师,2018(3):37-38.
(责任编辑:武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