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谈
你在我的心里藏了60多年了。总想有一天,能与你会会面,见见你的芳容,考究考究你的今与昔。我一直等着这一天,却一直没有机会,一等就是一个60年……这个年少时藏在心中的梦,直到暮年才圆!
还是在十二三岁的时候,在小学的课堂上,听老师讲到过你:卧云亭。亭,卧在云里。意境多么美妙!此后,你就在我的心里了,随着我,离开故土,走入军营……当我迷上文学,握笔开始学习写作的时候,你又涌现在我面前,引起我联想翩翩。没有见过你,你却从我心里,跳到我的笔尖,化成了一篇散文《卧云亭的今昔》,堂而皇之地走上了南方一座大都市的报端。散文发表在1966年3月15日的《广州日报》。当时,我刚刚在文学路上起步啊!
终于等来了这一天。
今年“5.1”长假里,我躲到白马湖旁的省文艺家创作之家,将自己近年间写就的反映乡村新貌的散文整理、编辑为一本集子。做完这件事后,你又涌上我的心头。于是,返回长沙之前,决意来寻你,来会你。
在几位故乡老友的引领下,我们驱车而来。车子跑过一段宽广的娄涟大道之后,就拐上了山间公路。接着,左拐右弯,爬一个坡,又一个坡。突然,一个很陡的大坡,横在前面。驾车的弟弟,胆怯了:这么陡,我们的车,能上?我坚定地说:上!能!在我的鼓励之下,已年愈花甲的弟弟,一脚油门踩下去,汽车终于冲上了这个陡坡。
上了这个坡,一览众山小了。面前顿时开阔起来。这时,走在我们前面的涟源市文体局刘益民局长的车,在一个坪地里停下了,于是我们也停车,走下车来,抬头朝山坳一望,一座古亭,不屈地昂立在那里。亭子石拱门上的三个大字,赫然醒目:卧云亭。
终于与你会面了。多少次,在梦里见你,今天,你从梦中走出来了,站立在我的面前,能不让人感慨万千吗?
在来的路上,我们到电子地图上搜索过,天下号卧云亭的地方还真不少,惟独没有搜到你——我要见的卧云亭。可见天下之大,同名者之多。从这个角度上看,你的知名度还不大呀!然而,你在我心里,在我们这一方山地人的心里,可是如雷贯耳啊!
你坐落的这座山,叫大坳岭。从山下看来,你高耸入云,实则海拔不高,只有400多米。前人建亭,多在古道上。公路没有进山,铁路没有出世的年代,这里是从湘乡县去安化县的一条要道。当年,是一条铺着青石板的一米多宽的大路。安化的茶叶也罢,湘乡的特产也罢,都是挑夫们用双肩担着,从这条石板路上来来往往的。那时候,这条路,就如同今日的高速公路。而座落在这条路上的一个一个茶亭,就如同今日高速公路上的一个一个服务区……
我站在古亭前,端详着卧云亭那三个承载了百年风雨的古朴的大字,思绪翩跹。时代发展到今天,古亭也罢,古道也罢,就失去了它们的实用价值。如今人们出门,再也不会从这条道上走,进这样的茶亭饮茶了。古道、古亭也早已消失在人们的生活里,淡出了人们的视野。而个中的精神内核,却永久地留存在人们的心中。那就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
没有公路,没有铁路的年代,民间的一些乡贤们,有了些积蓄,聚集了些资金,就自发地邀集道同志合的众人,兴学,架桥,修路,河道上设义渡,山道上建茶亭,就是那个时代民间美德的集中体现。记得我十一二岁的时候,到20多里外的煤炭山里担煤。快到家的时候,要翻过一座山。到达山顶时,实在是精疲力尽了。这时,一座茶亭就出现在面前。我走进亭子,实在渴得不得了了,便放下担子,连忙走到的摆在亭子里的茶缸前,淘上一大碗凉茶。喝下去,那真是一种享受!这就是茶亭留给我的终身难忘的印象。
乡贤们组织设义渡,建茶亭,都有周全的考虑。为了渡口、茶亭能长久地为路人无偿服务下去。设渡、建亭之后,会筹措一笔资金,为渡口、茶亭置一份资产,供日后守亭、摆渡人生活……
每一个义渡,每一座茶亭,都有故事。卧云亭,更是如此。当年,在课堂上就听老师讲过。如今,亭子到了面前。我走进亭去,细细地端详着、猜测着嵌刻在亭中墙壁石碑上那些被时光磨洗得己很模糊的字迹,从中考究它的身世,它的往昔。
1855年,当年只有16岁的邓起玉,从老家去安化东坪当学徒,背着行囊,带着6个用桐树叶包着的皱粑,爬到这山顶上时,实在是又渴又饿了。只好到一挂山泉前,捧饮几口山泉水,吃了带着的一个皱耙,就在路边的一块大石板上躺下了。人累了,一下就睡过去了。梦境里,梦见自己这次外去讨生活,发财了。醒来后,他看到从山道上挑着沉重的茶叶担子爬上山来的挑夫,一个个累得大汗淋漓,气喘吁吁,他们也一定渴得不行了。如果这山顶上有一个茶亭,能供他们歇歇脚,能让他们喝上一大碗凉茶,又几多好啊!于是,他对担柴在路边歇脚的人,兴奋地说自己刚才做的梦,并告诉这几位砍柴人:如果日后我发了财,一定要到这山顶上建一个亭子,方便路人歇息,供应路人茶水……多年后,邓起玉美梦成真了,他在安化东坪镇做茶叶生意,由于经营有道,积蓄了一些资金。1905年,他开始兑现自己在山顶上的承诺,捐巨资为首主修卧云亭。历时3年,一座青砖黑瓦的茶亭,就立在这大坳岭上了,成为湘安大道上来来往往的路人的一个歇息、饮茶之处……
如今,古亭也罢,古道也罢,没有它的实用价值了。古亭,屹立于此,成了一块承载我们这个民族民间美德的纪念碑。古道,全被茅草覆盖了。一条寬广坚实的水泥公路通到了山顶。
为让百年古亭重放异彩,传统美德不断传承,邓起玉的后人和当地乡贤,先后于1997年、2007年两次对古亭进行了修缮。这座古亭,2019年被列入了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站立在亭子厅堂里,凉爽的山风穿堂而过。吹在身上,感觉美极了。亭子旁边,坐落着一栋漂亮、豪华、气派的新屋,那是新时代在党的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下发家致富了的山里人建的。一打问,主人竟是当年卧云亭守亭人的后代。当年守亭的人,除了有一颗慈爱之心外,就是穷,家里一无所有,无处栖身,才寄身茶亭,承接茶亭的那份资产生活,来义务服务路人。
我们的午餐,就安排在这个美丽的农舍里。我们走了进去,房屋的内外装修,都十分新潮,完全可以与城里的高档别墅相媲美!好大的一个院子。院子里的月季花开得正艳。一座六角石亭,气派地立在院中。这家主人姓萧。我忍不住对精明能干的女主人说:美丽乡村看你家!
古亭美,美在承载了我们民间的传统美德;农家美,美在党的乡村振兴战略的英明!
谭谈,1944年出生,湖南涟源人。有五百余万字、数十种著作行世。中篇小说《山道弯弯》等多种著作获全国重要文学奖项。曾主修毛泽东文学院、创建作家爱心书屋、主编大型丛书《文艺湘军百家文库》、创办湖南省文艺家创作之家、建立当代湖湘文艺人物资料中心。先后出席中共第十三次、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曾任中共湖南省委第五届、第六届候补委员、委员,中共湖南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湖南省文联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等等。
责任编辑 谢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