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人民海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黄水走向蓝水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读懂这支大国军队的历史、读懂人民海军的崛起带给中华民族和这个世界的意义究竟需要多少时间?也许,我们可以从下面的这十个“镜头”开始,用时大约只需3分钟,叩响的却是厚重的历史大门。
镜头一:“4·23”
1949年4月23日,华东军区海军在江苏泰州白马庙宣告成立。
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张爱萍率领先头部队,从江阴八圩港搭乘小渡轮去接管江阴要塞。
细雨蒙蒙,战鼓催征。小渡轮上,张爱萍将大家召唤在一起,点了点人数,说:“同志们,我们是华东军区海军的先头部队,5名干部加8名战上,一共13人——这大概是世界上最小的一支海军部队了!”
俄顷,张爱萍又充满憧憬地补充道:“13人,13万兵马啊!”
镜头二 :海军司令租船
一年后,新上任的海军司令员萧劲光视察海防,抵威海,欲登岛却无船,不得已租了一艘小渔船。
渔船被几个军人挤得满满登登。眺望着不远处的刘公岛,萧劲光神色凝重。渔民一边摇着橹,一边有些不解地问:“你是个海军大司令,怎么还得租俺的渔船?”
问者无意,却刺痛了听者的心,萧劲光对身旁的随行参谋道:“大家都要记住今天这个日子,海军司令员可是租用老百姓渔船视察刘公岛的!”
镜头三:初战
扛着步枪,打着绑腿,身上还带着渡江战役的硝烟,他们中甚至有人不知道海水是咸的,做梦也想不到竟然成为江防炮艇大队的水兵。
“炮414”艇(25吨)执行的第一个任务是披山岛奔袭战。黎明时分,它像一把钢刀插向敌人强大的艇队,用的完全是陆军部队的那套打法:集中火力,快速突破,猛打猛冲,刺刀见红。
被俘的一位敌艇长极不服气:“你们算哪门子海军?有这样打海战的吗?用艇撞,甩手榴弹,连刺刀都拼上了,一点战法都不讲!”
镜头四:阿基米德定律
“知道阿基米德定律吗?”苏军教官问讲台下的刘蕴苍学员。
刘蕴苍是杨子荣的战友,在牡丹江剿匪时立过7次大功,1950年初加入海军。次年,随海军潜艇学习队赴旅顺口向苏军太平洋舰队学习潜艇。此刻,面对教官提问,他一脸茫然。
教官耸了耸肩,“连阿基米德定律都不懂,怎么学习潜艇?”
课后,几位学员一起,将一只脸盆盛满了水,又找来一只空罐头盒子。刘蕴苍把罐头盒放在水面上,当他往罐头盒里加入一些水时,罐头盒半浮半沉在水中;当罐头盒的水加满时,罐头盒整个沉入水中。
刘蕴苍茅塞顿开,大喊:“阿基米德定律!这就是阿基米德定律!”
筚路蓝缕。3年后,人民海军拥有了第一支潜艇部队,刘蕴苍成为首任艇长。
镜头五:捍卫西沙
历史的界碑被偷偷替换了,南中国海告急!
1974年,南海舰队舰艇在航率不足一半,能赴西沙执行任务的舰艇仅剩几艘。舰队司令员对装备处长发火:“南海要是丢了岛屿,海军如何向国家交代?”
西沙海战,势均力敌,打得艰难。
海南省军区副司令员率653编队,运送陆军一个步兵连赶赴战区收复甘泉、珊瑚、金银三岛。航渡三十余小时,风浪大作,陆军官兵晕得昏天黑地。
1976年,团一级的西沙巡防区提升为师一级的西沙群岛水警区,这是毛泽东生前发出的最后一道关于海军的命令。
1980年5月,海军陆战队第一旅组建。
镜头六:流动国土
1985年11月,海军编队首次出访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孟加拉国南亚三国。
编队停靠斯里兰卡科伦坡,海外侨胞奔走相告,登舰参观。
山东籍73岁老华侨王积贵说:“‘七七事变后,全家来科伦坡避难,和祖国一别就是50年。‘军舰是流动的国土,今天踏上中国海军舰艇的甲板,感觉如同回国了一样!”
另一位华侨感慨道:“过去只见美国、苏联等国的军舰来科伦坡,看不到祖国军舰来访,华人比别人低一等。你们的到来,不仅给祖国争了光,我们华侨的腰杆也硬了。”
告别时,接待室里的“大中华”香烟被华侨索要一空。
镜头七:家书
“嫁给军人不容易,嫁给干核潜艇的军人更不容易,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我不能陪你走完一生,一辈子欠你的情。希望你不要难过,把孩子带好,再组织一个幸福的家庭……”
老艇长董福生当年参加极限深潜任务时悄悄留给妻子的那封悲壮的“遗书”,30年后,成为核潜艇某部军史馆珍藏的文物。
……150米……180米……
每一次潜航,都是生死考验;每一次潜航,都记载着水兵对祖国的忠诚……
镜头八:环球
一次真正意义的远航——2002年5月15日,113导弹驱逐舰和575综合补给舰组成编队,开始10国10港、3万余海里的环球航行。
披风斗浪,编队驶抵乌克兰港口。那里留出的泊位与113舰长度相差无几,且前有俄罗斯军舰,后有游轮游艇。113舰舰长沉着冷静,指挥若定,“突出重围”,靠上码头。
乌克兰海军司令員赞道:“亲爱的舰长,祝贺你通过了一场‘考试!这个码头曾经难倒了许多个国家来访的舰长,今天,中国海军舰长成功了!”
镜头九:护航
亚丁湾云谲波诡,危机四伏。
由导弹驱逐舰临沂舰、潍坊舰和综合补给舰微山湖舰组成的海军第19批护航编队,刚刚完成了第34批护航任务。
2015年3月末,编队紧急受命,赶赴也门,撤离在战火中的中外公民。
巴基斯坦公民达尼什一家六口登上临沂舰。惊魂甫定,他说:“中国海军赴汤蹈火,将我们从危险境地撤离出来,巴中友好融入我们的血肉之中!”
舰员们将床位让给了一百多位外国公民,自己在甲板上休息。
一位埃及老人感动地说:“我不知道中国海军是怎样知道我们的口味的,这是自也门动乱以来,我吃过的最可口的一顿晚餐!”
镜头十:辽宁舰
2012年9月25日。辽宁舰正式入列。
电视荧屏前,东海舰队原副参谋长、当年随张爱萍组建华东海军的黄胜天将军热泪纵横,感慨万端:“中华民族的航母梦已经做了100年了,海军官兵盼望航母也盼了半个多世纪。几代人拼搏奋斗,我们的航母梦终于实现了。记得那年我去北京看望张爱萍司令员时,他说:‘航母我是看不到了,但中国必须有。有跟没有是完全不同的,有了航母才有海洋的话语权。”
辽宁舰主桅杆上,“八一”海军军旗猎猎飘扬,官兵们凝视着远方,神色庄严——向东一百余海里处,便是当年北洋海军的葬身处。
甲午殇思,狼烟犹在;中国涅槃,海军腾飞!
(摘自中译出版社《中国海军》 作者:黄传会 舟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