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陈晓莹,周靖坤,周明华
武术,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体育活动,本质为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中的功防、格斗技术[1],发端于古代狩猎、军事征战活动。新中国成立之后,被确定为体育项目。武术游戏,是提升3~6岁学龄前儿童道德、体能、智能、潜能与社会适应能力,发展自制力、统一个性与社会属性,传承与发扬民族武术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强化民族认同感的一种体育行为。健康中国背景下,以民族体育运动为代表的武术项目,进入3~6岁学龄前期儿童体适能训练课程,丰富填充3~6岁学龄前期儿童体适能教学体系,是社会历史发展的趋势和必然要求。研究通过武术游戏,对3~6岁学龄前期儿童的反应速度、灵敏度、核心力量、柔韧性进行干预,分析传统民族体育项目武术,在3~6岁学龄前儿童武术体智能开发中的价值[10],为儿童体质能体系构建提供理论依据。
以3~6岁幼儿的体质能开发为研究对象,研究武术教育在幼儿体智能开发中的选择与设计。
文献资料法通过国家图书馆、河南省图书馆,查阅幼儿武术教育与幼儿体智能开发的相关书籍,以“幼儿武术”、“体智能”、“RE-AIM框架”、“他评量表”、“少儿武术课程”、“驱动耦合”等为关键词在CNKI检索文献,并查阅体育类、新闻类最新期刊研究热点与前沿。
德尔菲法采用民族体育游戏强度他评量表,在REAIM框架基础上,建构民族传统体育游戏对3~6岁儿童体智能促进干预评价指标体系。第一次,采用肯德尔和谐系数;第二次采用界值法,筛除经济效果指标;第三次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三阶判断矩阵,分析各指标权重。
耦合分析法以民族武术为单元,关联幼儿武术、幼儿体智能、评价指标相似介质与项目,探究少儿武术教学、幼儿体智能开发、他评指标以及评价指标体系的特点与内在联系,分析其耦合与裂变演进过程与变化,构建耦合矩阵,共性假设民族体育项目与3~6岁幼儿体智能开发效果。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从胎儿到生命终点的全程健康服务和健康保障”。2018年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提及“多渠道增加学前教育资源供给”。《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均指出“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要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可见,关注幼儿健康,规范相关师资队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当前工作的重点。
政府部门的各种政策导向,2017年5月,全国幼儿体育发展指导委员会在武汉成立。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司,关注幼儿体育工作的开展。当前中华全国体育基金会、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两大基金组织,投入中国幼儿体育发展工作建设。
儿童体智能(Kinesthetic intelligence)即儿童动觉智能教育,指儿童在体育游戏中提升体力,激发潜能,增进社会适应力,养成独立自主的个性,通过多样的体育活动,对于同一事物形成不同理解,形成多样思维模式的教育教学过程。简言之,通过体育游戏,全面开发儿童动觉、触觉、听觉、视觉、智力、反应能力等综合素质。
武术干预,包含武术技术干预和武术文化干预两方面。武术技术干预,指遵循3~6岁学龄前期儿童心理、生理特征,开展游戏化的武术技术干预[4],在反应速度、灵敏性、核心力量、柔韧性方面,对3~6岁学龄前期儿童进行武术体智能教育的过程[15]。武术文化干预,指3~6岁学龄前期儿童体育体智能课程融入民族体育文化,注入武术精神、武术道德、武术规则、武术技能、武术艺术等多样的民族武术文化因素,对于3~6岁学龄前期儿童进行文化自信、爱国主义情怀教育[14]的武术体育传播。
武术体智能教育教学理念,是“以体育人,促幼儿全面和谐发展”。3~6岁学龄前期儿童教育采用快乐武术教学,旨在强壮其体格,促进其健康茁壮成长。建构与发展儿童体智教育空间,幼儿园时期3~6岁学龄前儿童,注重武术游戏、武术操等多元智能教育理念,小学阶段6~12岁学龄儿童,则以传统武术体智能教学训练为主导体育教育理念。武术游戏体智能教学,强调课堂形式的仪式性,分为三个单元,使得参与课程的孩子,在自主体验的孩子实现与学习过程的有效互动。
3~6岁学龄前儿童武术游戏体智能三段式教学过程,开始部分,第一段热身律动,即导入热身,即相关身体部位的热身和拉伸;基本部分,第二段分组武术游戏,遵循孩子健康成长的前提之下,要求孩子通过科学的方法手段完成,完成预设的目标、技能体验、探索、挑战、合作等武术体智能教学内容。3~6岁学前儿童进行武术训练的强度、频率,需要武术体智能老师,在充分实践、总结基础上,给予科学指导,该段训练时间,时间不确定;结束部分,第三段结束放松律动,即为运动相关身体部位做放松并做运动总结与复习。
衡量3~6岁学龄前儿童健康的2个标准为:身体健康标准、心理健康标准。武术游戏,是促进3~6岁学龄前儿童身心健康的途径之一。科学的武术训练,能够养成“坐如钟、站如松、卧如弓、行如风”的阳刚气质,可以增加学龄前儿童的骨密度,增强其骨关节稳固性、灵活性,还能增强肌肉弹性与身体的柔韧性。
2.3.1 武术体智能生物内驱力
3~6岁学龄前儿童通过情景进行武术动作模拟,可以直观感受武术动作,在武术游戏中实现技术到知识的转换[3]。武术体智能游戏课程中,借用游戏规则和体育器材及设施,在走、跑、跳、投、掷、钻、爬等中,获得技能知识。武术运动,可以促使孩子,可以良好调节神经系统,使无秩序的动作,形成分化的、有目的的、协调的动作。户外武术运动,可以促使孩子感受外界环境变化的刺激,增强皮肤和呼吸道的粘膜耐受力,调节孩子大脑皮层对冷和热的刺激准确反射,保障机体与外部环境平衡。
增强孩子身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促使孩子经系统的发育保证神经系统健康,保障机体各部的协调发展。增强骨骼机械刺激,能促使长骨两端骺软骨加速生长;刺激和针对腹肌、腰肌、背肌、四肢支撑力、下肢肌肉力量、条件反射的肌肉训练,能够强化集体羽脑中枢联系,增加肌肉力量,灵敏动作;强化心肺功能,增强心肌收缩力,加快血液循环,增强新陈代谢。提高肺活量,增强呼吸器官的功能,预防呼吸道疾病。增增强儿童胃肠蠕动,强化胃肠能力,增加食欲,改善厌食、拒食症状。
2.3.2 武术体智能精神内驱力
武术,是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结晶,内涵深厚,且群基础广泛。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以民族武术文化主人翁的身份,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武术文化[4],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对于少年儿童道德价值观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5]。
随着体育全球化的发展,西方体育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形成冲击,此时,将民族体育中的武术引入3~6岁学龄前儿童体智能教育,对于培养民族体育教育优秀人才,在青少年当中传播民族主义情怀和爱国主义思想,更能激发少年儿童对祖国和中国民族体育对热爱,促进民族体育传承与发展。国学视域下,蕴含在武术武德文化之中的仁、义、礼、信、勇,特别能促进少年儿童内涵与品质建设。《弟子规》结合武术礼仪进入学龄前儿童教育课程,进行孝道教育、感恩教育、行为教育、诚信教育和勤勉教育,可以使少年儿童深切体会武术礼仪价值与内涵[6]。
2.3.3 武术体智能环境驱动因素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正日益成为公立幼儿园构建园所特色的手段之一,《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利用国家政策的引领,在国家大力推广“武术六进”和段位制的基础下,出台与幼儿武术相关的政策措施,促进幼儿武术教育均衡发展;家长健康意识与学龄前体智能教学的需求,共同推动幼儿武术的社会化[9]。
幼儿教育的改革,区角教育在我国的许多幼儿教育机构逐渐取代传统的集体教育模式,区角教育背景下,更多有益于幼儿成长的教育内容以区角教育方式进行推广,武术区角教育对幼儿的培养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儿童体智能可分为体能、智能、人能。体能主要指,身体适应能力、运动与健康。按照体能影响因素可分为视知觉、听知觉、体知觉、耐力、平衡力、协调能力、力量、速度、灵敏度、柔韧度。智能主要指,潜能开发、灵活思维。人能主要指,社会适应能力、品德修养。按照体能、人能力影响因素划分,可分为适应环境能力、强奸的身体素质、创造力、冒险能力、表达能力、社交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主动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抗挫折和复原力。
图1 儿童体智能饼状图
民族武术体智能课程,具有健身和文化价值双重属性。武术体智能课程进入3~6岁学龄前儿童学前教育,深化民族传统武术文化认同,坚定中华民族文化立场,坚持文化复兴的表现,发扬武术文化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必然选择。儿童通过武术游戏学习,可以直观体验武术的体育魅力,最大限度挖掘武术在幼儿体育中体力、智力、潜能,还能通过视频、故事等感受千年武术文化的博大精深,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武术文化,有助于儿童人格的铸造与价值观的形成,增强根植树在内心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当前,学前教育课程中民族武术项目的课程开设较少。幼儿武术体智能开发中,存在重视武术技能,轻视武术文化内涵,流于武术教学的形式;专职专业武术体智能教师不足;幼儿武术赛事稀少且专业性不足、幼儿武术体智能教材缺乏;配套设施不完善,儿童主动参与度不高;武术主题幼儿园少等问题[1]
全民健康背景下,为促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和学龄儿童的身心发展,丰富富高校和幼儿园、学校的体育活动内容、形式和方法,从武术体智能课程性质、目标、教法、评价方面,改革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体系,完善学前体育教育课程的理论体系、动作体系和内容体系[2],构建学前教育武术体智能“体智能”课程体系,成为学前教育的主要内容。
3~6岁学龄前儿童武术体智能体系构建,应建立三位一体检测提升方案,在儿童体质测量体系、儿童体质分析系统、儿童体质提升方案三方面下功夫。以人为本,挖掘武术体智能价值,发挥幼儿在武术体智能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体能开发与弘扬民族武术文化并重。幼儿武术教学关键在于,区分性、选择性对于3~6岁学前儿童进行武术教学。
3~6岁学龄前儿童武术体质能体系构建,以快乐体育为主题,创编形式多样,强调音乐与动作结合设计的律动,幼儿律动课程以及体智能游戏课程,注重幼儿体智能课程中的热身操和放松运动。技术方面,幼儿武术技术教学要以兴趣为导向,注重幼儿的动作感知,技术动作讲解生动化、趣味化、游戏化;文化方面,贴合幼儿的生活体验与幼儿规范,将武术精神与武德教育与武术文化故事结合[8]。
武术体智能教学,在健康、语言、社会及艺术领域,对3~6岁学龄前儿童体智能开发的价值不可小觑。
武术教学5大要领,徒手武术教学、体质能器材辅助武术教学、音乐律动武术操、户外武术游戏、亲子武术。技术方面,武术体质能课程宜简化武术套路,开发并推广趣味武术游戏操;安全方面,教师在武术体智能教学中,规范武术动作,减少冲撞[8],安全第一;竞赛方面,举办少儿武术大赛,增加幼儿对于武术体质能课程的认同感和参与感,塑造幼儿抗挫折能力和独立人格,培养竞争与团队意识;精神层面,武术体质能具备健身和健心功能,要关注儿童体态,注重对幼儿进行武术礼仪和武德精神的培养[5];课程体系方面,创编教材增加情感教育内容,培养儿童终身体育意识[7];制度建设方面,建立武术特色园校挂牌制度[1];可持续发展层面,学前教育专业应注重幼儿武术教学人才的培养,国家学校应加大武术体智能骨干教师团队建设。
图2 武术体质能教学的基本构成
综上所述,政府支持、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武术体智能教学模式,在潜能,个性、人格、思维、社会化方面,利于3~6岁学龄前儿童体质能开发。武术游戏,对3~6岁学龄前期儿童反应速度、灵敏性、核心力量、柔韧性具有推动作用,具有在武术体智能教学中推广的价值。武术游戏教学进入幼儿体育教育课程,挖掘武术在幼儿体育中体力、智力、潜能,坚定文化认同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形成深植于内心的文化自信的多重功能。
武术是3~6岁学龄前儿童体质能开发的重要手段,其驱动因素可以从政府层面、社会层面、文化层面、学校层面四个纬度进行分析。社会层面,其一,经济手段,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推动幼儿体质能课程进幼儿园。其二,政治手段,政府支持,出台相关法律政策,助力武术体质能教学。社会层面,其一,社会因素,为幼儿武术体质能课程提供社会保障,保护幼儿安全。其二,家庭因素,为亲子参与式体验,培养团队精神,增进社会适应能力。文化层面,其一,弘扬爱国主义,坚定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传承武术文化。其二,武术礼仪、武德文化,礼、义、信、诚、仁、勇、智、恒的武术核心价值观建设。学校层面,其一,构建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武术体智能教学模式。其二,课程设计与教学方式儿童化、生活化、趣味化、故事化、卡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