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幼芬,金玉梅,冯意红,徐敏娟,胡晓静
(1.浙江中医药大学 护理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3;2.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 儿科病区;3.护理部;4.新生儿科;5.NICU,浙江 宁波 315012;6.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护理部,上海 201102)
母乳喂养为新生儿喂养的首选方式,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积极倡导进行新生儿母乳喂养[1],提出2025年最初6个月婴儿的纯母乳喂养率提高到至少50%[2]。目前我国大部分医院新生儿科实行封闭式管理,母婴分离使新生儿母乳喂养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住院新生儿母乳喂养率仅为25%[3]。在一些发达国家,住院新生儿母乳喂养率可达70%[4]。在母婴分离状态下提高母乳喂养率,新生儿科护士是关键人群,需要为患儿家属提供一对一宣教指导,内容涉及母乳喂养的倡导、采集、储存和运送等,母乳送达后还涉及母乳的配置、喂养和安全管理等环节。本调查旨在了解宁波市新生儿科护士的母乳喂养知识及技能的掌握程度及影响因素,为医院管理者制定相关的培训内容提供依据。
1.1 研究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19年7月对宁波市区4家三级医院在新生儿科工作的188名护士开展住院新生儿母乳喂养知识调查。纳入标准:(1)在新生儿科及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工作并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证的护士;(2)本人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排除标准:在本院实习和进修的护士。
1.2 调查工具 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内容包括:(1)一般资料:由研究者自行设计,内容包括医院类型、科室、年龄、学历、职称、新生儿科工作年限等。(2)母乳喂养知识问卷:采用杨漂羽等[5]设计的住院新生儿母乳喂养知识问卷,共20道题目,包括12道单选题,8道多选题,每题答对计5分,答错计0分,满分100分。先用纸质问卷对本院20名护士进行预调查,15天后再次用本问卷调查,计算问卷的重测信度为 0.78。问卷使用前征得研究者同意,问卷内容效度为 0.99。调查前将问卷输入问卷星 APP并生成二维码供本研究使用。
1.3 调查方法 取得被调查对象的知情同意后,让其扫码匿名填写问卷,共发放问卷188份,回收有效问卷168份,问卷有效回收率89.4%。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调查对象一般情况 168名护士均为女性,年龄22~44岁,平均(29.93±5.09)岁,其中<25岁21人,25~30岁91人,31~35岁30人,36~40岁19人,>41岁7人;学历:大专20人,本科146人,硕士2人;所在医院类型:专科医院112人,综合医院56人;职称:初级106人,中级56人,高级6人;科室类型:NICU 74人,新生儿科94人;儿科工作年限:<5年67人,5~10年68人,11~15年21人,>15年12人。
2.2 母乳喂养知识总分的单因素分析 168名护士的母乳喂养知识总分为(50.71±11.61)分,不同年龄、职称、科室、儿科工作年限的护士母乳喂养知识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医院类型、学历的护士母乳喂养知识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护士母乳喂养知识总分的单因素分析
2.3 母乳喂养知识总分的多因素分析 以母乳喂养知识总分为因变量,分别以年龄、职称、科室、儿科工作年限为自变量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职称、科室是母乳喂养知识总得分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见表2、表3。
表2 自变量赋值
表3 168名护士母乳喂养知识总分的多因素分析
2.4 母乳喂养知识知晓情况 168名护士的母乳喂养知识总分为(50.71±11.61)分,各类知识得分情况不同,母乳喂养倡导答对率最低,为30.4%;母乳喂养优点答对率36.0%,母乳储存运输答对率44.0%,母乳喂养采集答对率52.1%,母乳喂养筛选答对率56.5%,操作管理答对率77.7%。
本次调查中发现母乳喂养的知识水平与护士的职称和科室类型有关,新生儿科采用无陪工作模式,入院时的母乳喂养一对一宣教和科室健康教育课堂一般由科室高年资护士承担,他们在工作中会主动学习、阅读、关注母乳喂养相关知识,面对家长的不同问题通过查找资料和互相探讨,使自己的母乳喂养知识得到不断丰富。另外,调查发现 NICU 的护士得分高于新生儿科的护士,这可能与NICU 的新生儿病情较重,住院时间相对较长,母乳喂养的意义远超过其营养价值本身[6],NICU 护士因此积极学习早产儿母乳喂养共识[7-8]有关。
本次调查的母乳喂养知识涉及母乳喂养的优点、倡导、母乳筛选、采集、储存运输、操作管理6个方面,结果显示,新生儿科护士母乳喂养知识水平总体较低。本问卷设计者杨漂羽等[5]对上海市一家综合性儿童专科医院的新生儿科医护人员母乳喂养知识进行调查,总分为(61.11±10.85)分。孙慧连等[9]研究显示,知识与技能不足导致实施母乳喂养的能力受限。在本次调查中,有关母乳喂养倡导的答对率最低,仅为30.4%,表明新生儿科护士在平时工作中没有及时关注新颁布的政策文件或指南。本研究中被调查对象对于母乳喂养优点的答对率为36.0%,有研究发现,医务人员对母乳喂养的倡导是提高产妇母乳喂养的信心,促进母乳喂养成功的关键因素[10],如果护士不具备母乳喂养优点的知识,在对产妇及家属的宣教中也会很少提及母乳喂养。本次调查母乳储存运输的答对率为44.0%,这表明新生儿科护士对于母乳的储存方式及时间方面相关知识较为欠缺。母乳储存运输涉及母乳的居家储存容器的选择和新鲜母乳、冷藏母乳、冷冻母乳等多个状态母乳存储的时限,只有护士的知识正确,才能指导家属,保障母乳安全。调查对于母乳喂养采集问题的答对率为52.1%,这可能与新生儿住院,母婴分离,护士没有直面产妇,从而忽视母乳采集相关知识有关。调查关于母乳喂养筛选的答对率也仅为56.5%。这可能与临床工作中母乳的筛选往往是医生主导,护士很少涉及有关。母乳喂养医学会制定的两份母乳喂养指南明确地指出了母乳喂养的禁忌证,包括患儿疾病、母乳的生活习惯、母亲治疗与用药及乳房相关疾病等[11-12],因此,在临床工作中,护士应按照指南对母乳喂养进行推荐。关于母乳的操作管理答对率最高,为77.7%,究其原因,可能为母乳的解冻、加热、喂养都是护士日常工作内容,所以掌握情况相对较好。
4.1 重视护士培训 2018年WHO和UNICEF联合发布了“成功促进母乳喂养十项措施”[13],指出应确保工作人员有足够的知识、能力和技能以支持母乳喂养。《住院新生儿母乳喂养循证指南》[14]指出,由专业卫生人员或经过培训的人员指导母乳喂养,可以延长母乳喂养时间。爱婴医院复核标准明确指出:对新参加工作人员进行不少于 8 小时的母乳喂养教育和知识、技术培训;每年对产科、儿科等科室人员进行母乳喂养知识的复训,时间不少于3小时。大多数护士在校学习期间很少接受有关母乳喂养的专题教育,医院需建立一个基于证据的母乳喂养专题培训计划来补充护士母乳喂养知识,参与者可通过讲座、案例讨论、角色扮演和实践技能实训等形式来学习,有效改善护士母乳喂养的知识和技能水平,帮助母亲解决母乳喂养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患儿提供母乳营养支持。
4.2 推行促进母乳喂养举措 在新生儿科培养母乳喂养咨询师,专人专职负责科室的母乳喂养日常管理工作,包括修订母乳喂养宣教手册和教育视频,入院后发放母乳喂养知识手册,并告知母乳喂养好处及母乳收集、储存与运送方法。规范管理、提高家属依从性是获得安全、充足母乳的关键[15],护士对母乳喂养中发现的问题,每日电话沟通,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后续母乳质量追踪。组织科内护士学习母乳喂养新知识和母乳采集技能,提高护士的母乳喂养意识,促成科内护士人人参与科室母乳喂养工作的氛围。为新生儿科提供袋鼠式护理[16]或家庭参与式管理模式[17]等特色照护,转变新生儿科封闭式的管理理念,克服人员紧张和场地有限的困难,让母亲在患儿病情稳定后能入室哺乳,在专职护士的指导下母婴肌肤亲密接触,促进亲子关系建立和母亲乳汁分泌,提高母乳喂养率。
本次调查发现新生儿科护士母乳喂养知识水平较低,在母婴分离状态下提高住院新生儿的母乳喂养率,新生儿科护士是关键人群,医院应建立母乳喂养专题培训项目,让护士有足够的母乳喂养知识、能力和技能,培养专职母乳喂养咨询师,为母亲提供肌肤接触的照护模式,促进母乳尽早开始采集和获得足量、安全的母乳,满足新生儿生长发育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