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美术教学中民族文化的传承与融合探讨

2021-09-10 23:59何树旺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16期
关键词:民族文化

何树旺

摘要:所谓民族的即是世界的。在多元文化生态冲击的今天,民族文化赖以生存的根基被动摇,其传承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断代现象,不禁令人扼腕。高校美术教学中民族文化的传承与融合,则为之开启了全新的“生命通道”,并启示着创作创新。本文基于对高校美术教学中民族文化的传承与融合意义分析,就其具体实施路径展开了探究。

关键词:高校美术教学;民族文化;传承与融合

引言

民族文化源于人们经久不息的生产劳作,并推动着精神层次的升华,是紧密团结各民族的重要“纽带”,其传承与发展对中华民族“文化振兴”有着非凡的价值意义。作为成长中的一代,大学生肩负着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任,尤其是因着美术专业的教学特性,决定了两者融合的必然性。

一、分析高校美术教学中民族文化的传承与融合意义

综合来讲,高校美术教学中民族文化的传承与融合意义是双向的,并由此产出了多重方面的价值。其中,对于民族文化而言,为之开辟了更加广阔的传承通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构成体,历经岁月的洗礼与沉淀,生成了多样、璀璨的文化体系,并多以代代相传的模态予以继承。然而,面对多元文化生态冲击,民族文化传承陷入了一种消极状态,其生存空间不断被压制和挤占,同时浓郁的商业气息充斥在现代社会中,泛娱乐化现象导致鲜有人为了纯粹的民族文化传承买单。作为国之精粹,将民族文化寓于高校美术教学中,引动着新生代的传承热情,并为之附着上厚重的时代气息,推动着其创新,从而迸发出更加强劲的生命力;对于高校美术教学而言,民族文化本身的多样性、丰富性,提供了海量素材支持,包括剪纸、刺绣、印染等,有助于启示学生的创新思维,并提升其内涵修养与审美品位,使之作品创作更具意义。同时,“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目标下,高校美术教学对民族文化的融合,还有利于渲染学生的民族情感,强化其民族自信。

二、探究高校美术教学中民族文化的传承与融合路径

(一)完善师资结构

作为高校美术教学的中轴,教师是民族文化传承与融合的关键,并对之专业素养提出了较高要求。关于此方面的建设,私以为应着重从两个维度入手,即“请进来和送出去”。其中,“请进来”就是以专兼相合的方式,聘任当地民间艺人充沛教师团队,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进一步拉近民族文化与学生之间的距离,通过主题讲座、技艺表演等,催发学生强烈的民族文化情感,并带给其更深层次的体悟;“送出去”则是针对即有从业教师,依托美术作品协会等组织优势,展开多样化的对外交流活动,打造“命运共同体”,强化其能动意识,并不断充实他们的知识涵养以及文明涵养,协同探究有效美术教学新范式,将民族文化有机地灌入其中,厚实智力保障。同时,建立完善的高校美术教学评价机制,全方位审查民族文化的传承与融合行为,找准师资队伍薄弱点,结合实际情况,组织更深层次的教研工作。

(二)拓展知识纵深

我国民族文化历经几千年的积淀,负载着丰厚的内涵底蕴,表现元素多彩多样,如窗花、建筑、服饰、图腾等,寄托了美好的情思,具有极其重要的美术创作启示意义,其教学价值毋庸置疑。高校美术教学实践中,首要基于对民族文化的充分认识,结合相关工作组织需求,深挖其中的有效教育资源,确保两者之间的高度契合性,并可将之设计成独立的分支,合理分配学时和学分占比,以此来引起师生的足够重视,积极而积极、主动涌入其中。同时,利用现代媒体技术支持,加强对民族文化的分类整理,建立对应的民间美术教学资料库,多方位、立体化地嵌入高校美术教学,善于从不同层次视角进行解读,让学生更加深刻的领悟其中精髓,并基于互联网强大的交互共享功能,有效支持教师教研和学生自学。如此这般,还为民族文化附着上了时代的气息,增强了其隐含魅力,继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参与活性。

(三)创新方法引导

民族文化在高校美术教学中的传承与融合,亦是一个消化、吸收、转换和升华的过程,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审美品位,培育他们的综合素质,包括思维能力、学习能力等。在此过程中,科学的方式方法选择是关键。高校需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突出美术教学中民族文化传承与融合的重要性,并制定完善的任务计划,细化各阶段目标,导引教学创新。基于此,教师要尽快摆脱传统应试教育的束缚,尊重学生主体地位,通过情景式教学、案例式教学、任务式教学等方法路径,启示他们的思维,激发对民族文化的深刻感悟,以此来指引创新的同时,培育其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例如,在关于人物肖像的绘画教学中,引入少数民族人物形象,借助图片、视频等,基于特定场景,认真观察绘画人物的情态,继而指引他们结合自己的主观感悟,将之活灵活现地刻画出来,潜移默化中完成民族文化的渲染。

(四)丰富实践活动

丰富的实践活动组织有利于进一步淬炼学生的绘画技艺,并升华他们的审美体验,使之在美术领域实现更高的造诣。简单来讲,学院可不定期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加强与民族文化传承单位的合作,如博物馆、美术馆等,瞻仰前辈们的绘画精品,如《山色》、《影逐情濃》等,感受作者立足本土、取材生活的正向之气。同时,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组织学生深入少数民族聚居区进行考察写生,切身实地地探查民族文化,观览璀璨的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使之在真实的场景空间下获得更多领悟,透过图案、花纹等品味别样情感,继而运用娴熟的绘画技艺表达出来,无形之中将民族文化散播出去。另外,高校亦可组织丰富多样的校内活动,如“民族文化美术大赛”等,通过类似的主题设计,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民族文化与美术创作融合,渲染浓郁的传承风潮,筛选出系列优秀作品进行展示,有力影响其他同学的能动活性。

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美术教学中民族文化的传承与融合势在必行,作为一项系统化工程,应当基于强大的师资团队智力支持,注重拓展知识纵深,延伸学生的见识,并利用科学的方法引导,激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能动意识,同时寓于多样实践活动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应有价值。

参考文献:

[1]周津竹.民族文化在高校美术教学中的传承与融合[J].大观,2021(03):169-170.

[2]梁洁.民族文化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渗透路径[J].大观(论坛),2020(10):107-108.

云南工商学院 云南 昆明 651701

猜你喜欢
民族文化
昭通苗族花山节浅析
浅论民族文化对紫砂壶艺的发展与影响
从《大鱼海棠》看国产动画电影的文化回归
数字媒体环境下民族文化的发展
马克思世界文化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俄汉成语中动物形象特点分析
浅析民族文化和传统图案在面料设计中的应用
内蒙古民族文化对外传播效果研究
论仡佬族作家王华小说中的乡村镜像与民间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