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恒锋
摘要:初高中历史实际上属于培养学生民族认同感以及责任感的重要学科,而在当前核心素养培育的需求下,初高中历史思维能力将需要做好相应的衔接工作,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感知历史事件发生的内涵。本文将对初高中历史思维能力衔接的策略进行探究。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高中;历史;思维能力
一、培养学生时序思维能力,构建时空观念
时空观念还将有利于优化学生的历史知识体系,进而为促进学生深化理解历史知識奠定良好基础。基于历史时空观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模糊的知识转变为清晰的知识架构,进而为深化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奠定良好基础。在高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充分了解时间、空间,促使其将不同地点、时间阶段的时间连接起来,使得整体的历史架构得到构建,进而为深化学生对历史事件发展的脉络有更加清晰的认知。所谓具体时间,又包括具体的时间点和时间段,如1850年为时间点,而20世纪或近代为时间段。空间是指某一历史事件发生的特定地点、特定环境,它又包括背景和诸多因素,如深圳为地点,华南为区域,而环境则包括自然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和社会环境等。如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清政府闭关锁国,自以为天朝上国,但同时海外资本的扩张也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在一连串的叙述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初高中历史教材中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起因等结合起来,借助时空观念对历史学科知识进行深入学习,进而为培养学生时序思维能力奠定良好基础。
二、培养学生证据思维能力,形成史料实证意识
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期间历史教师需要积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探究情境,促使学生能够在自主探究和分析问题的过程中深化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创造问题情境,使原来静态的历史教学方式转变为动态的内容探究,使学生在课堂中自主参与,从而为优化学生的思维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比如学习《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一课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针对性的探究问题,促使学生能够从事件发生的背景以及具体内容方面对问题进行优化解决,进而培养学生分析史料信息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期间教师可以为学生们展示“一位伟大的美国人”签署《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视频影像,而后向学生抛出问题:这位“一位伟大的美国人”是谁?他为什么签署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和原因,期间通过教师的提问和学生的回答,使得历史课堂的互动性得到增强,进而为构建高效有趣的历史课堂奠定良好基础。而在初中历史情境创建的过程中,使得历史情境能够与学生的距离得以缩小,促使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其中问题进行解决,进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意识。
三、培养学生的历史共情能力,建立历史意义
在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过程中需要强化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共情能力,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深入感知历史事件背后的“家国情怀”。在历史课程上,教师可以在讲授抗日战争时,对抗日烈士吉鸿昌、抗日英雄杨靖宇等优秀历史人物进行着重讲解,由此让学生能够理解他们的爱国热忱,从而形成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播放历史记录片的形式,让学生对爱国人士的事迹进行了解,在生动形象的影片熏陶下,形成家国情怀。再者,还可以通过带领学生外出参观烈士陵园的形式对优秀历史人物进行瞻仰,提高对历史人物事迹的印象,培养学生的爱国心以及浓烈的家国情怀。初中历史教材更多的是对历史事件进行文字表述,因而在进行历史事件的讲解时,历史教师应运用大量的文化知识储备对历史人物进行讲解,由此提高学生对其爱国情怀的理解,形成学习模仿的态度。在进行中国近代史的讲授时,教师可以将其中具有突出历史成就的历史人物进行讲解,例如虎门销烟的林则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魏源以及“三民主义”的孙中山先生,通过对当时历史形势的讲授,凸显出历史人物的爱国精神,由此更好地在榜样力量的引导下,让学生形成高度的家国情怀。传统的家国情怀意识是推动国家救亡图存的强大动力,而在当代社会,对中学生进行家国情怀的培养能让其更自觉地提高完善自身综合能力的意识,进而在后续的工作和学习中为国家做出贡献。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初高中衔接是优化学生对不同学段历史知识适应能力的重要基础,因此在初高中历史知识内容以及活动设置的过程中就需要结合相应的素质教学目标进行横向衔接和纵向衔接,进而更好地为提升学生参与不同学段历史学习的兴趣,为提升整体的历史学科素养奠定良好基础。历史教师需要在此过渡阶段强化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进而使得学生能够形成唯物主义历史观,为强化自身的历史认知思维以及家国情怀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穆学斌.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J].新课程研究:下旬,2018(3):98-99.
[2]李素梅.核心素养理念下初高中历史思维能力衔接的策略探寻[J].中学历史教学,2020(7):9-11.
福建省平和第一中学 363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