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夏微
摘要:习作水平是一个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体现,习作教学也一直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小学三年级是学生习作的初始阶段,但是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学生对习作不感兴趣,写作教学效果不明显等一系列问题。本课题通过项目化学习进行习作教学,旨在激发学生习作兴趣,提高学生习作水平,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语文项目化学习;习作教学
引言
习作水平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体现,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然而,目前小学语文起始阶段的习作教学中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学生对习作缺乏兴趣;习作内容空洞,无趣;学生的习作缺乏素材,泛泛而谈。而项目化学习基于真实的生活情境展开,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本课题基于项目化学习方式,以小学语文统编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为例,探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方式的实践与研究。
一、“这儿真美——童眼观校园”项目化学习的实践策略
本项目一共十二课时。第一阶段,提出驱动问题;第二阶段,学习范例,习得方法;第三阶段“校园探索家”,探索校园;第四阶段“小小美工师”,绘制景点,设计页面;第五阶段“我是小作家”,写下介绍词;第六阶段“最佳小导游”,分享美景;第七阶段“路线规划师”,规划路线。第八阶段“手册制作员”,参与制作,合成手册。最后一个阶段“最美校园”宣讲大会,宣讲手册,分享美景。具体实践策略如下:
(一)创设真实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入项活动,我们创设了一个真实情境:我们将在下个月举办宣传大会,为新进入学校的一年级孩子介绍校园景色,你的职责是发现校园中景色的特点,创作出吸引人的“最美校园”宣传手册,进行宣传。组织学生讨论,一本吸引人的宣传手册包含哪些内容?学生们参与的热情非常高。
(二)进行科学分组,树立规则意识
根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进行分组。保证小组之间的总体能力相当,每个小组都有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小组讨论合作中应该遵循的规则,提高了学生的规则意识。
(三)设计特色活动,提高表达能力
校园探索家、小小美工师、我是小作家、最佳小导游、路线规划师、手册制作员,通过各种特色活动,提高了孩子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进行成果宣讲,获得满满成就
最后举办了一次宣讲大会,邀请一年级新生参与,学生上台对“最美校园”宣传手册进行宣讲。汇报后现场同学提问,代表进行了回应。后续我们还将宣传手册放入校史馆珍藏,供全体世外学生观赏,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成就感。
二、“这儿真美——童眼观校园”项目化学习的成效
这一次项目的实施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语文学科关键能力得到了有效落实,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一)激发动机,提升创造力
此项目式学习在入项活动中就深深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提出的驱动问题真实且学生之前未接触过,激发了学生的深层学习动机。
然后学生进行了头脑风暴,明确一本宣传手册需要具备的内容。通过范例学习,掌握“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这一语文要素,进行校园探索,根据观察设计宣传画。设计的过程是学生创造的过程。接着进行习作,读写结合,落实“围绕一个意思写”这一单元目标,创作出了介绍词。
活动中,学生的學习动机被充分激发,创作能力得到了提升。
(二)亲身体验,增强沟通力
在这一个项目中,分小组探索校园,设计宣传页面,撰写介绍词,做小导游介绍景点,设计参观路线图,这些都是学生亲身体验,老师只是从旁引导,并不干涉。合作过程中,学生之间也产生了很多的矛盾,但是通过组员之间的沟通协调,最后呈现的作品都很好,可见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三)引发思考,提高解决力
在此项目中,学生讨论出了一本好的宣传手册需要哪些内容,然后按步骤实施。并且在“争当小导游”环节,她们对自己设计的宣传页面进行了介绍,还能及时回应其他小组同学的提问。在“路线规划师”这一环节,学生们能够自由讨论、设计,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并根据重要程度进行取舍,然后确定最优的设计方案。这一过程中,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四)分工明确,提高合作力
在这一次的活动中有很多任务需要学生们共同讨论,合作完成。比如在绘制宣传页面时,学生们需要分工合作,绘制不同地方。在分工写作时,选择一个特点,然后围绕这个特点介绍景点,最后汇成一篇介绍稿。这些过程都需要学生们的通力合作。此次项目化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作者单位:宁波上海世界外国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