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金源
1.引言
书法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它是指将文字根据其特点和含义等,通过笔法、结构以及章法等独具个性的展现,使之成为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艺术作品,他凝聚着我们民族的智慧,从根本上讲,书法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一种审美教育。唐代孙过庭的《书谱》中有这样一句话:“嗟乎,不入其门,讵窥其奥者也。”意味:不进入书法的大门,怎么能看到其中的奥秘呢?书法教育对中小学生的生活学习以及今后的成长中个人素质和情感等方面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有利于规范中小学生的书写方式、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和书写技能,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审美能力提高文化素养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要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从坚定文化自信高度认识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本、进课堂、进校园的重大意义,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推动全民族提高审美素养、陶冶高尚情操、塑造美好心灵、激发创造活力,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埋入每个孩子心田,培养富有文化自信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2.中小学生书法教育的作用
书法教育的直接目的就是提高小学生的书法能力,使他们能够正确、规范地书写汉字,培养养良好的书写习惯。在中小学阶段开展书法教育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2.1提高艺术素养,增强审美能力:中小学生通过书法学习可以陶冶自己的情操,感受中国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以及书法历史的源远流长。学生从书法的线条、章法中体会书法的美妙,这种直观的审美能够逐渐深入内心。因此,书法教育对小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2涵养优秀品格,培养文化自信:自古以来,就有“字如其人”之说,在长期的训练和反复的使用过程中,一个人的所思所想以及个人独特的性格、情感因素都会或多或少的带入到日常的书写当中。而反过来从意识上自觉的以书法展示和表现内心情感的尝试和努力,又会不断强化“字如其人”现象和内涵。在书法教学中,我们发挥书法的“育人”功能,向孩子们讲述古人习字学书的故事。如王羲之每天“临池学书”,清水池变“墨池”,三国时钟繇抱犊入山学书,让他们学到了勤奋;岳飞在沙上练字,使他们学到了自强不息等。还可以根据汉字起源等,比较真、草、隶、篆的不同写法,创编汉字故事,特别是一些象形、会意字,让学生能够在活跃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对汉字产生好奇的探究之情。汉字故事是联想的过程,是分解、组合、分析、比较的过程,学生会印象深刻,影响久远。因此,在中小学生书法教育过程中适当加强对古代具有较高道德修养和思想情怀的优秀书法家的情感认同和作品审美的教学,对宣扬爱国主义教育,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同时培养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文化自信,其作用要远远大于简单的说教方式。这是一种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潜移默化的教育,让学生将思想和情感的认同化入日常的书写当中。
3.书法审美教育对小学生书法能力提高的作用
3.1书法审美教育的含义:所谓“书法审美教育”指在书法教学活动中把对“美”的欣赏充分融入其中,既包括欣赏,又包括教学,这就需要教学者将审美对象用和谐的方式传递给学生。书法审美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对教师语言的欣赏、书法技能及作品的欣赏等。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语言既包括在讲课时说的话,也包括表情或行动表达的肢体语言。在书法审美教育中,老师的语言要做到通顺流畅、清晰明了,肢体语言同时要做到优美,符合中小学生的审美需求,使其能听懂,能学会。
书法技能及作品的欣赏就是要把书法完整的知识体系展现给学生,老师需要在教学中将小学生有可能犯的书法错误或者各种动作都总结分类,方便中小学生更快掌握正确的基本书写技能,还可以适当的为学生展示优秀的书法作品,耳濡目染直接进行书法审美教育。
3.2书法审美教育对提高书法能力的作用:传统的书法教学仅重视学生单一技能的培训,忽视对学生完整的书法知识体系教育,书法审美教育可以实现传统教学方法无法完成的,在小学生书法教学中的应用对书法能力的提高有显著作用,具体体现在:
3.2.1体验书法风格:有人提出书法学习主要有三种方式:辨识、体验以及观察,辨识主要是依靠形容书法作品的多种风格词,掌握个别的风格;体验则是在临摹书法作品、学习书法技能的过程中,感知书写者的情感特征;而观察是将每个书法作品都转化为书法意象。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古人对于书法审美所使用的词语不容易理解,但是对书法的审美意识可以慢慢培养。因此,老师为学生展示大量的书法作品,学生在大量的观察中可以感受各书体的特点,从而初步体验书法的风格,对其进行书法整体的理解认识,有利于自身书法能力的提高。
3.2.2提高书法兴趣:书法审美教育中,老师以带领学生“欣赏”为主导,通过调动中小学生自身对美好事物的欣赏提高教学效率。学生在书法学习中感受美,和书法作品书写者产生共鸣,在精神上是一种享受,在享受中写作,学生不仅能有轻松的体验,还能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中小学生有了对书法浓厚的兴趣,书法能力的提升也指日可待。
3.3提高书法审美教育质量的策略
3.3.1教学观念的转变:在我国基础教育阶段,书法教学的目标应该是更注重培养更多的书法兴趣爱好者,增强书法在中小学群体中的认识程度,而并非是培养出少数的“书法天才”。在这基础上,书法的基本技巧教学固然重要,但并不能作为单一的教学内容。中小学生正处于活泼爱玩的年龄阶段,单一的书法技巧教学可能会感觉枯燥,多次反复的练习效果可能并不佳。这就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在基础教学的基础上,增加书法审美教育,提升教学趣味性,让学生从古代优秀的书法作品中体会相关文化知识、欣赏书法艺术,从中体验到书法的魅力,激发学习动机。中小学学生在入门阶段可以从楷书入手,楷书相对其他字体来说于我们与常所识读的课本印刷字体写法上区别不大,更易识读练习,同时还可以进行繁体字的记忆,而涉及练字方面,除了基础的横、竖、撇、捺、钩笔画练习,绕不开的就是“结构”。
如颜真卿44岁时书《多宝塔碑》,此碑直接二王、欧、虞、褚余风,而又与唐人写经有明显的相似之处。《多宝塔碑》是颜真卿早期的代表作品,为后人初学书法的极佳范本。此碑用笔笔笔藏锋、笔笔回锋,结构疏密匀称,风格严谨庄重。临习此碑应注意用笔的提按转折、结构的内紧外松和上紧下松,
整篇结构严密,点画圆整,秀丽刚劲,虽尚未形成刚劲雄强、沉雄浑厚、大气磅礴的颜楷风格,它是留传下来的颜书中最早的楷书作品,结构平稳端正,严谨庄重,是唐代“尚法”的代表碑刻之一,学楷书者多从此碑下手,入其堂奥。
3.3.2教学方法的丰富:传统书法教学方式、方法都较为单一,可以在教学方法中融入一些美学思想等。书法教学工作对学生的技能要求较高,小学生要想练好书法就需要很多的练习,基于这种状况,老师枯燥单一的理论知识讲解可能会打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就需要老师调动自身经验,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从教学中体会到乐趣。
教学中老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因为学生学会了观察才能避免自己练习中各种问题的出现,比如对于一开始接触书法学习的小学生,还不了解字体的结构特征,就让他们从观察偏旁以及主次笔等局部,然后由局部向整体转变,通过观察避免自己的错误,不断使自己的书法能力提高。
4.总结
综上所述,书法审美教育的实施能够有效地提高中小学生的书法审美能力,磨练书法技能、培养书法兴趣,从而促进小学书法教学质量的提升,完成书法教学培养小学生良好书写习惯、涵养优秀品格、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教学目的。从中小学阶段引导推动全民族提高审美素养、陶冶高尚情操、塑造美好心灵、激发创造活力;因此,在以后的中小学书法教学中,要长久坚持书法审美教育的应用,从中小学阶段引导推动全民族提高审美素养、陶冶高尚情操、塑造美好心灵、激发全民创造活力。
(作者单位:西安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