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教学设计

2021-09-09 02:50叶悠嘉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21年1期
关键词:散文集贾平凹文本

叶悠嘉

教学设想:

《朋友》是贾平凹散文集《朋友》开篇之作,对整本书有着精神统摄意义。本文难在作者表达情感态度没有一条鲜明的脉络,有些观点表面读来自相矛盾,加重了学生的阅读困惑。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阅读任务引导学生了解其“朋友观”和创作意图。在此基础上创设符合新课程语文核心素养的情境任务,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训练学生实用类文体的写作能力,并结合当下生活实际设计活动,激发学生树立健康积极的“交友观”,不断提升自我素养,展现自我魅力,最终在课堂学习中获得成长。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通过品读文本,了解作家贾平凹的“朋友观”;

2.借助微写作对贾平凹的“朋友观”引发商榷,激发学生的质疑意识,锻炼学生实用类文体的写作能力;

3.结合贾平凹《朋友》散文集文本选段,对其写作意图进行揣摩,构建辩证多元的“朋友观”,了解“真朋友”的可贵之处;

4.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对朋友类型有较为清晰的界定,对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的角色做出合理定位和期许。

教学过程:

一、知人论世,背景导入

贾平凹,这位土生土长于秦岭大地上的中国当代最具代表性的作家,虽年近古稀,仍然以每两年一部长篇小说的速度笔耕不辍。当被问及为何一直坚持创作时,他说:“如果不写文章,谁愿意和我交朋友?”可见,“朋友”在贾平凹生命中的意义。他喜欢记录自己和朋友们的生活,并将自己多年来创作的138篇写朋友的散文结集出版,命名为《朋友》,并在这本散文集的开篇里,写下了同名的文章。贾平凹如何看待他的朋友们呢?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这篇散文,走进他的“朋友圈”。

二、梳理文本,总体感知

任务一:阅读文本,在总体感知的基础上梳理贾平凹将他的朋友分为了几类,他自己对这些朋友分别是什么态度。

明确:

①互助型 生活关照型 —不了解我心精神交流型—常常拂我意   ——欣慰、自豪       ②索取型  ——寒心、释然

③挚友型  ——珍贵、难得

三、文本品读,把握观点

任务二:从文本中找一找自己印象较为深刻的能够代表贾平凹“朋友观”的语段,并谈谈自己对这些观点的理解。(学生挑选语段解读,教师适当引导补充)

选文示例:

(1)朋友是磁石吸来的铁片儿,钉子,螺丝帽和小别针,只要愿意,从俗世上的任何尘土里都能吸来……这些东西,有的用力甩甩就掉了,有的怎么也甩不掉,可你没了磁性它们就全没有喽!

解读:结交朋友的前提是有吸引人之处,只要有引人之处,任何地方都可以结识到朋友。不过有些朋友经得住考验,有些则不然。

(2)朋友的圈子其实就是你人生的世界,你的为名为利的奋斗历程就是朋友的好与恶的历史。

解读:人的生活半径有限,朋友们组成了自己的生活圈,而有相当一部分朋友对你的态度好坏是由你奋斗成功与否决定的,换言之,是由你在社会中可以为他们提供的利益决定的。

(3)朋友多多益善,孤独的灵魂在空荡的天空中游弋,但人之所以是人,有灵魂同时有身躯的皮囊,要生活就不能没有朋友,因为出了门,门外的路泥泞,树丛和墙根又有狗吠。

解读:即使深知每个人本质上都是孤独的个体,灵魂只能独行,但人属于社会,不能做孤岛,生活的道路充满坎坷和困难,我们需要在人际交往中相互帮扶,更要防止生活中遇到意外情况时孤立无援。

四、拓展阅读,商榷写作

任务三:结合课前补充的梁实秋、培根、周国平三位作家的《论友谊》选文,完成微写作任务——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给贾平凹写一封200字~300字的信,针对自己认为文本中值得商榷的观点谈谈对“朋友”的认识。(限时写作,小组交流,推选出优胜者在班内分享)

要求:①明确书信体写作的格式,注意对象,语言表达得体。②借助补充文本,打开思路,阐明观点,体现独立见解。

五、总结反思,主旨提炼

通过对文本的解读和与作家的对话,我们初步梳理出了贾平凹的“朋友观”,这些观点似乎与我们传统意义上对“朋友”的认知有所不同,显得真实而残忍。这些是否是他想要告诉我们的一切呢?

任务四:请同学们读节选自贾平凹《朋友》散文集中的几段文字,品味思考,再回看本文,尝试探究作者的真实写作意图。(个体阅读,小组交流探讨,代表发言)

做朋友一定得依着性情,而不是别的目的,待朋友就多理解朋友,体谅朋友,帮助朋友,不要成为朋友的拖累。中国十多亿人,我也活了近五十年,平日交往的也就是七八個人的小圈子,这个小圈子且随着时间不断地在变换,始终下来的才是朋友。

——《友谊》

人这一生,其实是不断觅寻朋友的过程。有些朋友是好人,但没趣,交往着太累,有些朋友有趣,做人却没有底线,交往就不会长久。郑全铎身上有一种豪气又才情漾溢,相处可靠而快乐。

——《绘画》

人活着最大的目的是为了死,而最大的人生意义却在生到死的过程。朋友被朋友们骂着又爱着,是因了这个朋友的真诚和有趣。 ——《藏者》

明确:

贾平凹并非简单地认为什么人都可以做朋友,完全没有择友的底线。他在时间的淘沥中筛选过滤,寻找那些与自己志同道合的有着独特吸引力的朋友。他深知在当下的关系型社会中,人与人的交往大多是建立在物质和情感的供需关系上的,如果一意孤行地按照“高山流水”的标准寻觅朋友,要求他人,很可能如水中捞月。因此,他笑对生活中的不幸,调侃荒唐的遭遇。但看透世事往来,洞悉人情冷暖的他,从未完全放弃对真朋友、真友谊的寻觅,他渴盼并珍惜每一位来到身边的知己。

六、情境创设,探究升华

任务五: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下生活中,“朋友圈”成为了我们人际交往的主要平台和重要媒介。如果现在需要给你的“朋友圈”进行分组。依据这节课中你对“朋友”的认知理解,你会如何分组?分组依据是什么?你觉得自己会被朋友分在哪一组?你希望自己被分在哪一组?

七、总结

我们都想在别人的朋友圈里占有独特的位置,为什么呢?说到底,我们从被他人认可需要的过程中体验到了一种被尊重的感觉,进而获得满足感,这是一种自我价值的实现。但我们怎样才能在自我角色的现实与理想之间达成跨越,成为被需要的那一个呢?

正如这节课的初始,贾平凹先生所说:“如果不写文章,谁愿意和我交朋友?”人生在世,获得朋友的最佳方式就是——做好自己,挖掘并提升自我价值,将自己擅长做的事做到极致,活出自己不可替代的价值。修炼好自己,才是对友谊最好的经营,才能结交到最真的朋友。

作者单位:江苏省邗江中学

猜你喜欢
散文集贾平凹文本
落叶
捉鱼摸鳖的人
斟满人性温情的《凹村》——读雍措的散文集《凹村》
此情可待成追忆——读李玉洋散文集《那些年,那些事》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西安这座城
再活一次——散文集《乡间游戏》创作谈
月迹
大小笔的协唱——读王胜田散文集《悠长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