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化学习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探索

2021-09-09 04:21金宇
新课程·上旬 2021年25期
关键词:项目化学习应用

金宇

摘 要: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模式发生了明显转变。具体而言,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更加侧重于适应能力,并且基于核心素养的要求提供了21世纪人才培养方案。但人才培养本身要依托于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大数据、人工智能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的教学改革理应得到高度重视。所以,初中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要从项目化的角度入手,与核心素养的培养理念保持契合,旨在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和综合能力。

关键词:项目化学习;初中信息科技;应用

一、引言

从“十三五”以来,教育部门就一直关注各个阶段的教育质量,并且针对基础教育阶段的教育改革内容进行了说明分析,提出教育改革工作需要将着力点放在提升学生创造力和实践能力方面。初中阶段作为学生创造力培养的关键时期,理应通过信息技术这类专业性的实践课程来提升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能力,这样既能够让学生具备信息时代所要求的不同技能,又可以完成教育质量的深度改革。

二、项目化学习的核心要求

项目化学习的本质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不仅关注学科本身的概念和原理,同时还关注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和其他能力的培养,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完成知识的构建过程。基于项目开展的学习是一种教学策略的延伸,并且通过不同的教育模式让学生完成任务的探索和解决,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融入学习进程当中,独立地获取实用性知识技能,特别是社会技能。

时代发展和核心竞争力的有关内容让各个国家都致力于现代科技的发展,目的在于提升国际竞争力。2018年新的课程标准出现之后,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的教育衔接变得更加紧密,信息技术课程也会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交流合作意识与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以此为基础建设更加具有创新性的信息技术课程。因此,未来的信息技术课堂将重点从教学方式上作出调整,一方面重新定位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另一方面在课堂当中注入更多新的元素。具体而言,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内容中增加了大量实践性内容,涉及现阶段常用的一些软件,例如用于数据处理的Excel、网络信息的检索方法和信息价值的判断、智能化与个性化的WEB信息检索技术、文本信息的结构化表达、常用的视频加工软件及动画制作技术、浅显的网格技术与云计算技术等。这也说明在基础教育领域需要基于具体的项目要求来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培养学生的多元能力,实现对教材内容的深度挖掘,把握学科特点展开内容构建。

三、项目化学习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流程

1.项目选定

基于具体内容的项目化学习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可以更新传统教学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小组合作学习。而最初的内容就是项目选择。一般情况下项目分为综合实践类项目和学科活动类项目两种类型,前者主要指的是根据学科概念来解决问题的实践过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后者则主要表现为项目活动当中的实践知识培养,包括学生对于项目的感兴趣程度判定等。

所以在项目开展之前,就应该综合分析初中信息技术的课程内容。初中信息技术的内容以基本课程概念与软件工具应用为主,学生需要对这些软件的用途、案例等进行分析,从而明确教学内容的重要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深层次地进行探究和学习。总而言之,项目选定过程是整个项目开展的核心环节,因为项目内容要紧扣教学目标,既包含对旧知识的整合,又包含对新知识的应用,满足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原则。换言之,项目的主题要切合实际的学习要求,必要时进行学科知识的交叉,让信息知识和生活进行有机结合。所以项目确定时可以以某一门学科为主要支架,然后把项目內容和形式的选择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有一定的自由发挥空间。无论是对于能力出色还是能力一般的学生,都可以在合理难度的挑战下培养学科素养和技术能力。

2.计划制订

计划制订阶段是整体活动规划的核心组成部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制订课时计划,并且给学生提供需要用到的资源内容,确定完成项目所需要的资源、时间、项目计划等。在确定人员之后,如果步骤合理则可以进入下一阶段。

信息技术本身就是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因此项目化学习的计划制订要让学生选择感兴趣的主题来制定学习流程,一方面维持学生长时间的学习动机,另一方面让学生从协作学习当中寻找到自身的价值所在。结合信息技术课程的实际教学情况,可以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将教学计划定位在几个不同的目标方面,包括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知识技能方面,信息技术的学习是为了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学会信息技术与操作方案;从过程方法上看,是让学生学会研究和创新学习,在探究中培养学科能力;从情感价值观层面来看,是让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学习意识和积极人格特质。在信息技术教材当中也涉及这些关键的内容,包括利用计算机展开信息资源管理、各种软件的操作、利用网络来进行信息加工等,并以此为基础展开教学设计和项目化活动设计。

3.活动内容

在活动内容设计上,教师需要全过程保持关注,作为引导者的角色而存在。学生在这个阶段当中会利用自己收集的资源和工具来整合内容做好记录,利用计算机操作的方式将前期的“计划”转变为最终的“作品”,作品当中也会体现出学生的操作精神和技能水准。在制作作品时需注意的是,作品的制作并非是一个人的工作,而是所有人配合达到的结果,所有的小组成员在完成内容设计时都应该参与其中,对涉及细节部分的内容展开讨论分析,力争通过信息技术和资源来解决实际问题,最终得到质量优秀的作品[1]

在项目完成后,就应该进行成果的交流和总结评价工作,这一阶段也是成果的验收阶段,能够让教师和学生对项目质量进行反思总结,确定活动当中存在的问题。例如在软件应用方面,学生可以将小组成员制作的PPT在全班范围内进行展示,并且派出小组代表向所有人说明PPT的制作流程、在制作当中遇到的困难、如何解决困难等,学习知识并获得启示。作为教师,要确定好项目的评价形式,包括形成性评价和综合性评价两个方面。前者主要是在学生活动过程当中开展的评价,而后者则是对作品的看法和观点。评价的制定要合理而公正,针对项目学习的特征设定更加适宜的指标内容,从多个方面关注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

猜你喜欢
项目化学习应用
当项目化学习遇见STEAM课程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分析膜技术及其在电厂水处理中的应用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
“项目化学习·多元呈现”教学模式的探究
项目化学习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