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培军
[摘 要] 从完善职称改革、“双师型”教师培养、名师工作室、工作坊+项目、星级教师评定以及各类专业继续培训等教师专业化发展各方面进行阐述,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启示。
[关 键 词] 多元化;中职教师;专业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25-0046-02
当前,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许多中职院校的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上有所缺失,难以适应现代人才培养的需求。中职教师专业化发展,必须紧扣新时代社会经济发展脉搏,适应社会和市场需求而“变”、跟着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而“走”、跟着社会经济改革“走”、跟着各行各业人才需求岗位适时充电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才能更好地培养出符合新时代经济结构下的合格人才。
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试行)》的文件里提到,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是履行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要经过系统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在教学和育人过程中,把专业理论与职业实践相结合、职业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学习专业知识、职业教育理论与职业技能,学习和吸收国内外先进职业教育理念与经验;参与职业实践活动,了解产业发展、行业需求和职业岗位变化,不断跟进技术进步和工艺更新;优化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和职业素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多元化,一是指由单一向多样发展,由统一向分散变化;二是指多样的,不是集中统一的。多元化的特性是不同的对象组合。如本文中的多元化就是指完善职称改革、“双师型”教师培养、名师工作室、工作坊+项目、星级教师模式等组合。专业化是指一个普通的职业群体在一定时期内,逐渐符合专业标准、成为专门职业并获得相应专业地位的过程。
一、对接对标职称晋升制度,强化专业化动力
职称(Professional Title)最初源于职务名称,理论上职称是指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能力以及成就的等级称号,是反映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工作能力的标志。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逐步产生了对专业技术人员的水平评价与聘任岗位相分离的需要,即“评聘分离”,职称的概念也相应发生了变化。聘任的岗位称之为“专业技术职务”,简称职务;而专业技术人员的水平则以“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来标识,简称职称。
根据我国现行的制度,职称按不同的系列去划分种类,如高等学校教师系列、中小学教师系列、卫生系列等11个系列。职称制度是我国评价专业技术人才的基本制度。专业技术人员拥有何种专业技术职称,表明他具有何种学术水平或从事何種工作岗位,与工资福利挂钩,也与职务升迁挂钩,象征着一定的身份。也就是说,这个专业技术人才好、好在哪里、工资福利待遇如何、有没有什么标准和依据,职称就可以说是一种标准和依据。
(一) 坚持以德为先,教书育人
强化思想政治与师德师风提升学习,师德作为晋升职务的首要条件,以师德为先,以教学为要,以育人为本,突出教书育人实绩,把课堂教学质量作为主要标准,严格教学工作量,强化教学考核要求。中职教师要加强师德修养,不断改进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提升教学业绩。
(二)理解职称晋升职务层级关系
就中职教师而言,目前的晋升职务分为三个层级,一般设置初级、中级、高级,其中高级分设副高级和正高级。初级、中级、副高级、正高级职称名称一般依次是助讲、讲师、高级讲师、正高级讲师。各个层级之间的晋升有严格的评审标准及晋升机制,中职教师要认清自己的定位,在各个职务层级进行专业化自我完善和教育教学业务的提升。
(三)积累教务教研专业成果
教师在开展各类教学教育业务过程中,要结合专业特点,积累教改课题、教学成果、教赛成果、项目报告、技术报告、学术会议报告、著作、论文、标准规范、创作作品等多种成果,注重专业业绩、贡献,教改研究、技术创新等各方面协调发展。
二、认证“双师型”教师,凸显技能技术
教育部印发《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即“职教师资12条”)。那么,何谓“双师型”教师?目前有的学者将“双师型”教师的理解概括为三种:(1)“双证书论”,认为具有工程师、工艺师等技术职务的人员,取得教师资格并从事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的人员即为“双师型”教师;(2)“双能力论”,认为既要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学生实践的教师,就可看作是“双师型”教师;(3)“双融合论”,既强调教师持有“双证”,又强调教师具备“双能力”。
(一)持有职业资格证
职业资格是对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基本要求,反映劳动者为适应职业劳动需要而运用特定的知识、技术和技能的能力。作为中职教师,除了要持有教师资格证,同时还至少具备一种和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