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琼久生平与艺术概说

2021-09-09 16:56乐山市美术馆
书画艺术 2021年4期
关键词:乐山书画艺术

乐山市美术馆

四川素称“天府之国”,这里不仅有悠久的巴蜀文化,更有雄秀的山水,丹壑争流,青峰杂起,现代山水画大家黄宾虹、傅抱石、黄君璧等人都在其中找到了变法之道。乐山,历史悠久,文化厚重,资源丰富,历来是四川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要聊乐山的书画,就必然离不开谈嘉州画派,正因为嘉州画派在全国的影响力,才积淀了乐山书画的厚度与深度。诞生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嘉州画派,更是具有创新精神的代表,其主帅嘉州双雄李琼久和李道熙先生堪称那个时代最负开拓精神的山水画大师,李琼久是受传统文化滋养的文人,又長期生活在嘉州,而他表现出的超越时空的画境,正是他博大而丰富的内心世界的写照。他不仅继承宋元文人画的传统,进一步以绘画抒发个人的性灵和情愫,并融入了文学、书法素养,放胆自辟蹊径,形成了高洁、雄秀、淳厚的画风。这种放逸的画风给巴蜀画坛吹进一股新风,一大批嘉州青年画家在他的指授下成长起来,逐渐形成被人们称为“嘉州画派”的画家集群。

画杰者,画家群体中人中之龙,人中之英杰,乃超人也,好生了得。这样一项桂冠给蜀中画人李琼久戴上,此绝非皇恩浩荡御赐册封,乃京城中鼎鼎大名的画家何海霞先生所为,题曰:“蜀山灵秀,近代画杰。”边款为“拜读琼久大师遗作佩服佩服”,下款有何先生署名签章。立此存照只为辟炒作之嫌。

李琼久何许人也,这是位在家乡乐山城中家喻户晓,在天府之国如雷贯耳的人物。李琼久,笔名九躬、九公,堂号永好堂,四川乐山蔡金人,1932年毕业于成都四川美术专科学校,尔后继续研究中国画,一生从事美术教育。先生一生培养了众多学生,学生遍布全国各地。他开创嘉州画派,并使其成为与长安画派、岭南画派齐名的中国画重要流派之一;创办嘉州画院,任首任院长。

先生一生作品颇丰,其作品和绘画思想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在中国书画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国家文物局为了保护国家文化遗产,特印发文物保发〔2001〕42号文,将其作品列入文物出境鉴定范围,精品与李苦禅、黄秋园、唐云、宋文治、何海霞、陈子庄、赵少昂等107人列为不准出境。凡观先生画作者无不为他的艺术魅力所倾倒,正如秦岭云先生在他画中所题:“李公蜀中高手,书画双绝,尤以峨眉珍禽别出心裁,峨眉山水,气势磅礴,独树大旗。”故书画双绝传为美谈。画坛巨匠石鲁称赞其“惜墨如金,动笔为魂”,还敬佩地说:“峨眉(指李画的峨眉山)太高我何小也。”一代大师刘海粟评价其画“朝气蓬勃,新得出奇”。他之所以成为一代大师,中国画坛公认的嘉州画派创始人,源于他的书画不仅是笔墨、线条、色彩、构图的简单组合,而且蕴藏着更深层次、更内涵、更丰富的大开合、大智慧、大哲理的生命、人格、情感的有机组合。

一、艺术人生

李琼久诞生于五通桥区蔡金乡一个富庶家庭。在他8岁时,父亲就请来当地罗秀才教其《四书五经》。加之李母擅长刺绣,舅舅又是剪纸艺人,家庭的熏陶和遗传的基因,使他从小对艺术耳濡目染,对艺术有着与生俱来的禀赋与悟性,逐渐沉迷于书画世界里。贫瘠的土地并没有拴住李琼久画画的热情,1926年开春后不久,在一个阴雨绵绵的早晨,他拜别老母,撑着一把褪了色的油纸伞,迈出了自己把握命运的第一步。

22岁那年,李琼久考入东方美专,受教于著名画家冯建吴。冯建吴时任美专校长兼国画系主任,在川内已经颇有名气。在美专期间,李琼久掌握了西洋绘画的基础理论,学会了油画、水彩画的基本技法,与同学石鲁(冯亚珩,冯建吴九弟,长安画派主创人)结下了深厚情谊。

美专毕业后,李琼久回乡做起了职业画家。原想凭自己的画笔支撑门面,无奈当时的人们偏爱国画,对西洋油画不感兴趣。为了不让求画者失望,也为了拓宽自己的创作领域,李琼久用了数年时间研习国画。他凭着友人赠送的几十本《故宫周刊》,反复临摹,潜心揣摩,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正如他后来在回忆中所说:“我钻了七年的黑巷子,对《故宫周刊》中的山水、花鸟、人物都学,书法中的篆、隶、真、行都学……我在唐宋道释人物、佛像上下了不少工夫,这对我后来的人物画是一个扎实的基础。”此后,他又经年累月游走于峨眉山、凉山、大渡河,创作了数百幅山水、花鸟、人物作品。1943年,李琼久在乐山公园中山堂举办首届画展,并在自贡、内江、泸州、宜昌等地巡回展出,引起川内美术界高度关注。

抗战时期,不少文化名流蛰居乐山,徐悲鸿、傅抱石、黄宾虹、张大千、齐白石、丰子恺、关山月、梁鼎铭、吴冠中、程十髪等美术大师更是长时期流连于嘉州山水。他们的到来,为乐山文化艺术的繁荣发展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也让李琼久明确了前进的方向,特别是跟梁鼎铭那段亦师亦友的密切交往,更是令李琼久受益匪浅。

新中国成立前,为搞好庆祝乐山解放的宣传游行,李琼久受鲁大东(后任四川省委书记)同志上门重托,精心画了数十张开国元勋毛泽东、朱德巨幅人头画像,用自己的绘画艺术为乐山的宣传解放工作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1950年李琼久在乐山师范学校任美术教师,为乐山培养了大量的绘画人士。现在颇具艺术成就的盛志中、罗明波、黄仲新等画家当时都是他亲手带的学生。

1972年李琼久因历史原因被退职回家,面对恶劣的生存环境,他没有退缩,没有消沉,仍然执着地追求书画艺术。也许,一个大师的炼成,注定要经过千灾百难的磨砺。身处绝境的李琼久,作画是他唯一的寄托,被抛到社会底层后,对艺术的真谛有了全新的认识,没有了差事可干,有更多的时间外出写生,他一头扎进峨眉仙山,一去就是三两个月。在那远离尘世的幽寂古刹,闲看云起雾落、猴逐豕奔,卧听花飞草长、鸟语虫鸣,不禁思接千载,视通万里,顿有物我两忘的超脱、世事沧桑的彻悟。于是铺纸挥毫,尽情泼洒,荡尽胸中块垒,写出千般苦情。这期间李琼久还认识了中央美院院长、绘画大师吴作人先生,其艺术被吴肯定。但因“文革”原因李琼久的艺术未被有效推广和宣传。“文革”结束后,经张正恒、郭琦等大家推荐,1977年李琼久加入文化部中国画创作组,与李苦禅、黄永玉、李可染、黄胄等巨匠同为首批成员,以他大气磅礴的山水花鸟和书法作品赢得了人们交口称赞,在京城名声大震,深得全国美术界认可。此时的李琼久迎来了自己艺术的春天,他的足迹留在祖国的山山水水,他的艺术撒播在神州的方圆大地。

1980年李琼久创立嘉州画派,成立嘉州画院并任院长。在李琼久等先辈的引领下,画院画家们深入生活,深入基层,创作出了许多既有乐山悠久历史文化底蕴,又有乐山独特自然景观的优秀作品,形成了用笔概括、生辣朴茂、水墨丰盈、色彩饱满、大开大合、明快大气的艺术风貌,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使乐山书画名振华夏。尤其是1981年8月,李琼久经过一个多月的实地写生、思考和创作,为北京人民大会堂创作了长6米,宽3米的巨幅国画《泸定桥》,影响深远。现如今乐山书画已是百花齐放的局面,不但嘉州画院入会画家增至140余人,更是有了乐山市书画院、大佛书画院、政协书画院、乐山三江书画院、当代油画院、沫若书画院等大大小小20余个书画院,绘画方向也从主流的传统书画拓宽到了油画、水彩、篆刻等多元化艺术门类。

同时也因为乐山书画在20世纪80年代就不断持续的发展,时至今日,乐山书画一直拥有着十分活跃的艺术市场。活跃的市场又对乐山书画的发展提供了充足养分,正因为这种良性的相互作用,使得乐山书画的发展一直走在全省的前列。

二、文脉永传

在琼久先生83年的人生和艺术生涯里,他是一名坚强的勇士,无论风吹雨打,潮起潮落,始终执着地热爱生活,追求艺术,悟彻大美。在他的一生之中,对艺术的美有非常高的追求,特别是他不断探索,求新求变的作风和画风深深地感动着他身边所有的人。

先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发自内心,一草一木总关情。除他生活熟悉了解的乐山外,他还数十次带学生到峨眉山、小凉山写生,一去就住,少则十天半月,多则数月。为画好峨眉山,他严格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峨眉山的山石构成、花木鸟禽、风雨雷电、四季变化,在不同的情况下,怎么用笔来表现,怎么染色,才能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

“书出秦汉,画蜕曹张”——九公的书法受秦汉雄强的碑刻影响很深,直至晚年碑体风格仍是他书法的主流;绘画则上窥元代曹知白和南朝梁人张僧繇,近人则取法冯建吴、石鲁较多。他的书法,从周、秦、汉、魏入手,集历代名家之长于一身,将篆、隶、真、行、草笔法注入孩儿体结构,大小因字而施,生动自然,余味无穷,具有很强的独创性。20世纪80年代,他在西安为美国密执安大学教授写了一幅6尺书法,令美国教授十分惊叹,对其评价道:“他从来没有见过古今中外用碑写行书的,这是很大的创举。”

他的山水画,植根于四川,如峨眉山、大佛寺、乌尤山、金口河、大渡河、青衣江、大小凉山等等,其山水以书法作基础,以秦汉笔法入画,新创了一套崭新而又完整的山石皴法、树法、点法,显得率意而又真诚,看似大模大样,不事雕琢,实则精细入微,一丝不苟,逐渐形成了画似书、书似画的独特山水画风格。他画的山水气势磅礴,韵味十足,熔为一炉,张弛有度,笔法精彩。

他的花鸟画,题材广泛,涉笔成趣,如常画的峨眉珍禽、珙桐白鹇、杜鹃黄雀、峨眉灵猴等等,笔墨中体现了现代与古韵,块面与线条,刚毅与柔美,深与浅的对比,融入了画家的思想感情和表达的辩证关系,艺术感染力突显。他的画可以说是点、线、面结合的完美展示。

他的人物画,以佛像和戏剧人物为主,偶尔也画浣花女、赤壁夜游、日本樱花美女等等。他擅长将古典的白描手法与现代的水墨泼染结合在一起,相互冲撞、相互渗透,将狂放寓于理智之中,如其所画观音身体用泼墨泼彩法,显得大气磅礴,而面部特别是眼睛则刻画得细致入微,将菩萨心肠、慈悲的神态跃然于纸上,令观者心生敬畏。其他佛像则傲视苍天,一副沉思的面孔,古朴、庄重的神态令观者心生景仰之情。

李琼久先生擅用猪鬃笔,猪鬃笔源于乐山,据说大文豪苏轼曾用当地人提供的猪鬃大笔题写牌,效果非常好,后来他的朋友黄庭坚慕名来到乐山也是如法炮制,从此乐山猪鬃笔声名远扬,今天我们美其名曰宋笔。如北宋米芾所言“臣书刷字”一样,他手中的猪鬃笔,大开大阖,集万法为己法,因而可以不拘成法,直泻胸中块垒,有力撼五岳,笔扫千军万马之势。也许不写字不画画的人不知道猪鬃笔的厉害,这种笔的笔性很刚很难驾驭,但一旦掌握了它的特性,就会感觉到笔力好、弹性强、飞白多的奇特效果,用好了真是人借笔力、笔以人显,达到人笔一体,互相借力和出奇制胜的效果。“文革”结束后,全国绘画精英齐聚北京为国宾馆以及外事单位创作大型国画,李琼久是被华君武钦点作为四川代表进京的。在北京,他用带去的一支其他画坛顶尖高手都没有见过的猪鬃笔作画,他的画法奇特,或笔墨纵横满纸烟云,或拖泥带水千变万化,一下子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可谓技惊四座,连中央首长都来了。方毅副总理就对他说:“你的画意境高,笔墨好,西画不能比,我家里列宾的画也不能比,还是我们中国画耐看!”李琼久先生后来不仅为人民大会堂四川厅作画,作品还被中央领导作为国礼先后赠送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和海部俊树。

李琼久先生是民族的、人民的画家、艺术家。他是一位爱国、爱家乡、爱人民的人士,是一位勤奋成材、博学艺精,秉承传统,又极富创新精神的优秀画家。他虽然晚年功成名就,誉冠华夏,但仍保持一颗平常心,不张扬,不以自己为中心,不求闻达,不浮躁,不沽名钓誉,一直默默无闻地勤耕画坛,悉心培养书画学子,传道授业。当四川美术出版社要免费出版他的画册时,他家中竟拿不出一幅作品来,后来还是其弟子到处张罗才得以完成。他一生坎坷,却心向艺术,乐此不疲。他热爱故乡山水,心中装着人民,为人正直,尊重艺术。他心中的人民就是服务员、建筑工人、清洁工、邻居等许许多多的普通人。只要能为普通人作画,为普通人做事他就开心。他常说只要人们喜欢他的画他就画,只要求画者尊重艺术我就给画,曾经一省级领导在位时托人要他的画未果,而当这位领导退位时李琼久先生却送了他画,可见一斑。

先生一生有很多的弟子和学生,成都和乐山最多,外省及香港也有,可谓桃李满门。他强调:画品即人品,画格即人格,并身体力行,为人师表。他不以贫富取人,而是爱才重德。在他身边的学生,无论长达数年,还是短短几月,无不受到他的人品、艺品的熏陶。他对所有的弟子在生活上待如亲子,关怀备至,在学习上严格教化,因人施教,突出个性。他常对弟子们讲一句话:“一个正直的人,不一定是艺术家;但一个艺术家一定是一个正直的人。”他主张学画应有严谨的学风,敏锐的观察,厚实的艺术水平,要以实力说话,以功力作证,他告诫弟子说:闲话休讲,举笔见高低。他一生崇尚创新,他说学画就要敢于创新,就是在创新的基础上去学传统,勇于创新,敢于变法,否则就会作茧自缚,止步不前。“要画就要画好画,没有好画就不要给人家”。正是因为李琼久的人品和艺术魅力,影响着每一位弟子,所以他的弟子也多有成就。

琼久先生扎根于“三山”(乐山、峨眉山、大小凉山)“三水”(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他笔下山河之气魄,胸中造化之思考,以及在四川美術史上创派开宗,德启后人的引领地位,无不得益于家乡山水的哺育和滋养。先生留给我们一幅幅精美的作品,承载着他的不屈精神、崇高人格和高贵品质。以他为首的嘉州画派已经在祖国优秀文化的发展和传承上深深地烙上了乐山印记,随着岁月的流逝,将更显珍贵。

猜你喜欢
乐山书画艺术
参情
郭怀宇作品
纸的艺术
多面乐山
小小书画廓
杨志翠作品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书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