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帆
小儿腹泻是2岁以下婴幼儿的常见病,是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腹泻为主的一组疾病。病因可能是病毒、细菌、寄生虫、真菌等肠道感染,也可能因肠道外感染、滥用抗生素所致的肠道菌群紊乱、过敏、喂养不当及气候等因素而发病。
主要特点为大便次数增多和性状改变,轻型腹泻全身症状不明显,体温正常或有低热,无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重型腹泻除有严重的胃肠道症状外,还伴有重度的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明显的全身中毒症状。
轮状病毒腹泻是由轮状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泻,主要于每年的11月至来年5月侵袭5岁以内的儿童,是秋冬季引起小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几乎所有的儿童在5岁之前都至少感染过一次轮状病毒。感染轮状病毒后,临床表现轻重不一,有些无症状,有些会因脱水及肺炎、中毒性心肌炎等并发症导致死亡;一般会出现以急性胃肠炎为主的临床症状,即水样腹泻,伴有发烧、呕吐和腹痛,腹泻物多为白色米汤样或黄绿色蛋花样稀便,有恶臭。
轮状病毒感染可能在7~10 天内自愈。但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和免疫力低下儿童,感染轮状病毒的后果通常非常严重。
专家提醒,感染轮状病毒千万不要等孩子自愈,因为轮状病毒感染还能导致严重的后遗症,有的甚至影响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和智商。
轮状病毒腹泻在要报告的法定传染病中属于丙类——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在人类控制了上述严重的肠道传染病后,轮状病毒的危害就突显出来了。
轮状病毒传染性很强,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也可经呼吸道传播。幼儿可通过接触被污染的手和玩具等物品而感染;进食被轮状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也能引起感染。
卫生条件及营养状况的改善,并不能减少轮状病毒腹泻的发病率。目前,治疗轮状病毒感染没有特效药(主要采用对症治疗,纠正脱水,维持电解平衡),抗菌素对轮状病毒无效。因此,预防显得极为重要。
一般的预防措施,包括鼓励母乳喂养,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少带孩子到公共场合,避免交叉感染;及时给孩子增减衣服等,但最有效的预防手段是免疫接种。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除了疫苗,没有一种有效方法能够完全消除轮状病毒或它的传播。世卫组织已经将轮状病毒腹泻列为需要高度优先使用疫苗预防的疾病,并建议从宝宝6 周龄开始,就可以接种轮状病毒疫苗,早接种、早保护。
目前,全球已经有多个国家和地区将轮状病毒疫苗纳入了免疫规划。实践证明,接种轮状病毒疫苗可以有效地减少或减轻腹泻症状,进而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是预防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尤其是重症腹泻唯一也是最经济的手段。
2020年,长三角免疫规划一体化项目组,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儿童感染和肝病学组共同制定了《儿童轮状病毒胃肠炎预防诊疗专家共识》,推荐了免疫程序,建议适龄儿童应尽早接种轮状病毒疫苗,有条件的地区或轮状病毒疾病负担较重的地区尽快将轮状病毒疫苗纳入免疫规划。
轮状病毒腹泻发病的年龄高峰是6 个月到2岁,而且首次感染轮状病毒的症状最为严重,因此轮状病毒腹泻的住院患者多为2岁以下的婴幼儿,重症或死亡病例也主要发生在1岁以下的婴儿。这也是建议婴幼儿应尽早接种轮状病毒疫苗的依据,以确保婴幼儿在感染轮状病毒之前获得免疫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