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昌榕
(闽南理工学院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福建 石狮 362700)
高校艺术生往往面临着文化课程与艺术课程的双重压力,心理负担较重,是心理健康问题的高发人群[1]。并且高校艺术生心理仍处于一种不够稳定的时期,同样处于外界与个体内部充满多样化的冲突与矛盾的阶段,心理上的冲突与矛盾在各种压力的作用下,使个体的心理状态往往跌宕起伏,导致心理问题的出现。而这种心理问题一旦出现或是更进一步发展,会对他们未来的发展造成很大的不利影响[2]。因此对高校艺术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并提出干预对策是十分必要的,有助于高校艺术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目前,国内外对于高校艺术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都非常重视[3]。国外主要针对高校艺术生心理问题的种类与内容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高校艺术生心理状态整体较差,心理问题种类较多,心理问题严重的比例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大部分高校艺术生都存在轻微的心理问题,且高校艺术生的心理问题种类也越来越宽泛,包括抑郁、焦虑、强迫、敌对、偏执、人际关系等方面[4]。而国内对于高校艺术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及干预对策的研究则主要集中在高校艺术生心理健康状况中存在的差异,并针对这些差异提出相应的干预对策[5]。高校艺术生心理健康状况中存在的差异包括地域差异、性别差异、年级差异等。其中地域差异的相关研究有两种研究结果,一种是农村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整体优于城市学生,而另一种研究则显示出了相反的结果。性别差异、年级差异则被证明是确实存在的,例如有研究表明男生的孤独倾向更重,而女生的其他心理问题则更严重,而年级差异也是普遍存在的。
为了获取多样化的研究成果,对高校艺术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干预对策进行了深入分析。
将某一所艺术高校中大一、大二、大三的艺术生作为被试对象,被试对象总数共1708个[6]。其中大一学生共13个班,学生总数为632个;大二学生共12个班,学生总数为604个;大三学生共10个班,学生总数为472个。
将MHT即《心理健康诊断测验》一书作为本次测验中的工具,包括一百道题目,共包括一个效度量表与八个内容量表。测验题目的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7]。
表1 测验题目的具体内容
各个内容量表分别由10至15个题目构成,所有内容量表的总分代表个人焦虑的各层面倾向,而各个内容量表则代表该层面的个体状况[8]。通过这些量表中的分量表与总量表能够准确获取高校艺术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测验题目的计分方法选择二级评分法,也就是由被试者回答题目,“是”这一答案记为0分、“不是”这一答案记为1分。总体得分在0分到55分之内视为心理健康状况正常;总体得分在56分到64分之内视为心理健康状况出现问题;总体得分在65分到100分之内视为心理健康状况出现严重问题。以常模为依据将原始分数换算成标准分,则0分到5分表示正常;6分到7分代表有心理健康问题;得分大于等于8分则表示有较为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9]。
各个班级的辅导员分别担任主试,进行测试之前首先对各个班级的辅导员进行培训与指导。使学生在统一的时间段内进行测试,完成测试后辅导员将问卷收回[10]。参加测试的艺术生共1708名,回收的有效问卷共1536份。
通过SPSS12.0软件分析统计数据,具体统计方法为χ2检验、方差分析、t检验。
一是全体高校艺术生心理健康状况。在回收的有效问卷中,女生问卷共744份、男生问卷共792份,有效回收问卷的比例为90%。总体试验结果具体如表2所示。
表2 总体试验结果
分析表2的总体试验结果可知,该高校艺术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整体较为良好,但冲动症状、过敏倾向、自责倾向、学习焦虑这几个维度得分偏高,说明高校艺术生在这几个层面心理状态出现问题的几率较高。
全体高校艺术生的χ2差异性检验结果具体如表3所示。
表3 全体高校艺术生的χ2差异性检验结果
根据表3全体高校艺术生的χ2差异性检验结果可知,全体高校艺术生在所有维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超过8分的总人数明显少于低于8分的总人数。
二是性别上的差异。全体高校艺术生性别上的差异的t检验结果具体如表4所示。
表4 全体高校艺术生性别上的差异的t检验结果
?
根据表4的t检验结果可知,男生的冲动倾向明显高于女生,性别差异明显;女生的恐怖倾向明显高于男生,性别差异明显;女生的身体症状得分明显高于男生,性别差异明显;男生与女生的过敏倾向、自责倾向以及学习焦虑性别差异较低;女生的对人焦虑得分明显高于男生,性别差异明显。
三是年级上的差异。高校艺术生在年级上的差异的方差分析结果具体如表5所示。
表5 高校艺术生在年级上的差异的方差分析结果
根据表5的高校艺术生在年级上的差异的方差分析结果可知,高校艺术生在冲动倾向、自责倾向、学习焦虑这三个维度上年级差异较小,在恐怖倾向、对人焦虑、身体症状、孤独倾向、过敏倾向这五个维度上年级差异十分显著。
综合以上分析结果,探究导致高校艺术生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干预对策[11]。高校艺术生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包括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个体因素。
高校需要定期开办家长学校,帮助家长调节对自己子女的期望值,对于那些不切实际、超出孩子心理承受能力的期望,需要与家长及时进行沟通,以减轻高校艺术生在家庭中受到的压力[12]。在家长学校中,需要帮助家长更加全面了解孩子,并辅助家长制订恰当的目标,以及帮助家长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与校内的教育内容,对孩子进行科学教育,注重培养孩子的人格[13]。从而达到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紧密结合的目的,构建一个有机的教育整体,共同关注高校艺术生心理健康问题。
构建良好的心理教育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班级环境、整体学校环境[14]。学生、教师、家长都应该积极参与到良好心理教育环境的构建中。
在校内,可以积极开展一些活动,包括文艺汇演、小品晚会、团队小组活动、兴趣活动、参观活动、辩论会、主题班会等,在这些活动中渗透锻炼心理能力与培养心理品质的主旨[15]。包括积极鼓励内向的孩子参与到活动中来以锻炼其胆量;为有抑郁、自卑倾向的艺术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使其获得鼓励;观看心理教育方面的录像,对心理行为进行剖析,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看法,互相交流。
教师可以向学生家长提出一些心理教育方面的建议,使高校艺术生获得更符合自身心理特点与心理发展规律的家庭教育。在班级的布置中也需要尽量考虑心理元素,包括在墙上张贴心理教育目标,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熏陶与自我暗示;设置心理教育动态角,开辟心理教育专栏,鼓励学生投稿;在墙上张贴提升学生心理素质的语录等[16]。在课堂上,教师需要多表达对学生的尊重与爱,多鼓励、表扬,少抱怨、批评,打造和谐、民主的班级氛围,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为高校艺术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构建一个宽松、健康、积极的生态社会环境。
建立健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如心理咨询室、心理治疗机构等,在未配置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的高校中积极为其配置符合高校规模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在已配置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的高校中需要对该机构进行整改和完善[17]。对于这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需要为其配置足够的人手,其中应包括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人才,以便及时对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疏导。心理咨询老师需要具备专业素养与良好人格,能够尊重、理解、信任学生,将交友、疏导、保密、聆听作为咨询原则。对于那些已经表现出一定心理问题的高校艺术生,需要对其进行定期疏导、安慰以及心理治疗,使学生能够以一种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将压力变为动力,并帮助学生总结生活中的经验教训,使其在日后的生活中能够更加坚强地面对遇到的挫折、困难,使高校艺术生心理状态更为健康[18]。
心理咨询室与心理治疗机构可采取多样化的咨询、治疗方式。咨询方式包括网上咨询、电话咨询、面谈等方式;治疗方式则需要根据学生情况来制定。在高校艺术生入学后,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对入学的学生实施心理测评,并收集各个学生的心理健康资料,结合心理测评结果构建入学艺术生的个人心理健康状况档案。日后根据该档案为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与咨询。对于心理测评结果中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需要及时进行心理交谈,使其以健康的心理状态迎接新的学习生活。日后还需要对学生进行定期心理测评,估测学生心理健康状态,对有存在心理问题倾向的学生进行筛选与重点关注,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对其进行干预。这一过程将一直持续到高校艺术生毕业,以打造一个系统化、整体化的心理健康问题管理过程。
本文主要针对高校艺术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干预对策进行了研究,对高校艺术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分析与干预,能够及时发现高校艺术生存在的潜在心理问题,减少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提升高校艺术生的心理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