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红
(临夏州人民医院,甘肃 临夏 731100)
痛风性关节炎分为急性期、间歇期、痛风石期,其在临床上多出现痛风石、关节破坏、畸形,甚至出现肾功能损害、慢性肾功能衰竭。目前,临床上对于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多数痛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停药史,对患者的预后十分不利,为此,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十分重要。为了探讨护理干预对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影响,我院开展了此项研究。
随机选取2019年1月—2020年3月来我院住院的58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研究组30例,男患者19例,女患者11例。年龄18~80岁,平均年龄(50.1±2.1)岁。病程2~13年,平均病程(8±3.2)年。参照组28例,男患者20例,女患者8例。年龄20~79岁,平均年龄(53.4±1.9)岁。病程3~15年,平均病程(9±4.2)年。纳入标准:符合2015年美国风湿学会痛风分类诊断标准,近期及既往出现一处或一处以上关节红肿痛者,有可疑痛风结石者。排除标准:患有急慢性肾炎、泌尿系统疾病、脑部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者,近期服用肝毒性、肾毒性药物者,合并肝炎、肿瘤、结核等疾病者,精神疾病患者。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可进行组间比较。
参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在患者治疗期间,为患者讲解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和剂量,叮嘱患者及时服用药物,进食清淡饮食等。研究组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主要内容包括:(1)疼痛护理。叮嘱患者卧床休息,卧床期间患肢保持在15°~30°,尽量减少关节的活动量,并叮嘱患者切忌局部冷敷或热敷。(2)运动指导。护理人员根据每位患者的实际病情,给予其合理的运动指导,如游泳、骑自行车、散步等,每天运动时长保持在30 min为宜,运动强度以患者耐受为标准,促进患肢关节功能的恢复。(3)饮食指导。指导患者合理饮食,禁止食用虾、动物内脏等高嘌呤食物,摄入适量的蛋白质,以鸡蛋、牛奶为主。(4)用药指导。告知患者定时定量服药,并讲解服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叮嘱患者用药期间大量饮水,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5)出院指导。出院时,让患者建立自我管理笔记,主动记录、监督、评估自己的健康及疾病发展情况,以保证患者的预后治疗效果。护理人员定期进行电话回访,鼓励患者自觉遵医复查。
两组患者的血尿酸值经比较,研究组患者的血尿酸值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血酸尿酸值比较
研究组的治疗依从性为93.33%,显著高于参照组的71.43%(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比较
研究组显效9例,好转18例,无效3例,临床治疗有效率达90.00%。参照组显效5例,好转12例,无效11例,临床治疗有效率为60.71%。结果表明,研究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
痛风的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性关节炎,发病关节红、肿、热、痛,以中老年男性为主要发病群体。痛风的发作多与高嘌呤饮食、肢体受冷、长期吸烟、长期大量饮酒、体重超标、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和不良生活习惯有关。目前,痛风的发病逐渐趋向年轻化,且易反复发作,严重者可致关节畸形、致残,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上对于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如秋水仙碱、止痛药、糖皮质激素等。痛风性关节炎作为一种慢性疾病,治疗时间长、环节多,长期服用治疗痛风药物,会出现腹泻、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这些副反应严重地影响患者的遵医行为和生活质量。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达90.00%,显著高于参照组临床治疗有效率的60.71%。同时,研究组的血尿酸值显著低于参照组,研究组的遵医行为显著优于参照组。通过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的用药指导、运动指导、饮食指导等,大大提高了患者的遵医行为,避免了因不良饮食等因素导致血尿酸值升高,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
对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及治疗效果,减少痛风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