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冬梅
安徽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安徽蚌埠233000
“财政学”课程的主要研究范畴在于市场经济环境下市场与政府的作用领域的合理划分及政府宏观调控理论与政策。其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对我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要的意义,一直以来都是教育部确定的高等学校经济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尤其是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对于财政地位和作用的科学界定,进一步凸显了财政在国家治理和深化改革中的重要地位,也对财经类院校“财政学”课程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地适应新的社会经济形式变化,对这门课程进行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改革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作为一门应用经济学课程,“财政学”无论在授课内容还是研究方向上,都必须紧密结合社会实际,将理论研究成果投射到实践中,为公共部门政策研究提供智力支持和决策依据。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近年来采用在每个章节基本理论知识讲授中嵌入相关案例,一方面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的印象和理解,另一方面强化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自主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从笔者对近年来相关资料文献的搜集整理来看,尽管目前对“财政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不在少数,但是立足于当前社会经济背景,尤其是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对市场与政府关系和财政定位发生重大变化之后,针对“财政学”这门政策性和社会性较强的应用经济学课程,专门研究如何合理使用案例教学方法,对其加以教学改革的文献较少。更为重要的是,针对财经类院校,通过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的方式直观反映案例教学效果的文献更是缺乏,对这一方面的研究急待补充。
从2016年开始,我们更加广泛地在“财政学”教学中嵌入案例教学,每学期授课结束时都会对选课学生发放问卷进行调查和统计,以便直观了解案例教学在“财政学”课程教学改革中的效果。几年来,共回收有效问卷200份,其中,财政学专业100份,占50%,金融学专业50人,占25%,会计学专业50人,占25%。问卷分别设置10个单选题和一个开放式问题。通过SPSS19.0统计软件对有效问卷的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认为印象很深刻的有82人,占41%;比较深刻的有95人,占47.5%;印象一般的有20人,占10%;印象不深的有3人,占1.5%。可见,近90%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给他们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只有不到10%的同学对于案例教学印象不深,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案例教学对教学印象的影响Table 1 The impact of case study teaching on teaching impressions
在对于案例教学对学习兴趣提升作用的调查中发现,认为极大地提升了学习兴趣的52人,占26%;认为较明显地提升了学习兴趣的有83人,占41.5%;认为提升效果一般的有50人,占25%;认为兴趣提升不明显的有15人,占7.5%。可见,近70%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能够有效提升他们学习的兴趣,只有不到10%的同学认为兴趣提升不显著,具体数据见表2。
表2 案例教学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作用Table 2 The effect of case teaching on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在对于案例教学对所学相关基础理论知识理解效果的调查中发现,认为明显加深了理解的90人,占45%;认为较明显地加深了理解的有83人,占41.5%;认为加深效果一般的有20人,占10%;认为没有加深理解的有7人,占3.5%。可见,近90%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能够加深他们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只有不到10%的同学认为效果不显著,具体数据见表3。
表3 案例教学对深化所学理论知识理解的效果Table 3 Effectiveness of case study teaching on deepening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 learned
在对于案例教学对学生解读现行政策、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调查中发现,认为帮助很大的87人,占43.5%;认为帮助较大的91人,占45.5%;认为帮助一般的有15人,占7.5%;认为没有帮助的有7人,占3.5%。可见,近90%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能够帮助他们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只有不到10%的同学认为帮助不大,具体数据见表4。
表4 案例教学对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作用Table 4 The role of case study teaching in analyzing and solving practical problems
在对学生是否满意案例教学效果的调查中发现,认为十分满意的70人,占35%;认为比较满意的88人,占44%;认为效果一般的有34人,占17%;认为不太满意的有8人,占4%。可见,近80%的学生对于案例教学的效果是认可和满意的,只有不到10%的同学认为不太满意,具体数据见表5。
表5 学生对案例教学效果的满意度Table 5 Students' satisfaction with the effectiveness of case teaching
在对案例教学在整体“财政学”课程教学占比的调研中,认为应占课程教学内容10% ~ 20%的有27人,占13.5%;认为应占课程教学内容21% ~30%的57人,占28.5%;认为应占课程教学内容31% ~40%的95人,占47.5%;认为应占课程教学内容41% ~50%有15人,占7.5%;认为应占课程教学内容51%以上的6人,占3%。也就是说,有近60%的同学建议将案例教学在“财政学”课程教学中的占比设置在上30%以上,说明学生对案例教学的形式和教学效果都是比较认可的,这也是对我们进行教学改革的一个肯定。具体数据见表6。
表6 学生对案例教学在课程中占比的建议Table 6 Students' suggestions for the percentage of case studies in the course
根据上述问卷统计分析结果得出如下结论:(1)有近90%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使得他们对于“财政学”的课程教学印象深刻;(2)接近70%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提升了他们对于“财政学”的学习兴趣;(3)认为通过案例教学可以较好加深对所学理论基础知识的理解,并能够增强其对于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的同学均达到80%以上,他们对于案例教学效果普遍表示满意;(4)有接近60%的学生建议案例教学在“财政学”课程教学的占比可以在30%以上。这说明同学们对于在基础理论知识讲授中嵌入案例教学的方法普遍持欢迎态度,这也为进一步推动案例教学在“财政学”课程改革中的应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我们也注意到,还有一小部分同学对案例教学效果不甚认同,我们也专对这些同学进行过随访,具体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比较普遍的原因在于这些同学还没有完全从中学阶段教师全堂讲授的授课模式转换过来,对自己独立解决和分析问题感到信心不足,这是也是未来在“财政学”课程改革中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2.2.1 案例教学过程中应增加与学生的互动和探讨环节
在对于案例的教学过程中,除了以往的教师解析案例的方式,还可以进一步增加教师课堂提问和组织课堂讨论的方式,促使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和课堂交流,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更有助于提升学生对案例的参与度,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同时,通过提问和讨论,教师也能更充分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以便在下一阶段教学中采取针对性措施。
2.2.2 案例的选择应该不断更新,增强时效性
正如前文所说的,“财政学”是一门应用经济学课程,理论联系实践是这门课程的典型特征,这也是我们在课程改革过程中引入案例教学的初衷和理由所在,由于经济政策的解读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因此在未来的案例教学中,要不断更新和补充当前的经济、财政税收事件和政策,这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授课教师持续关注经济热点,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
2.2.3 更新考试形式和内容,合理设计成绩评定方法
合理的考试形式和内容、有效的成绩成绩评定方法是激励学生学习、提升学生对案例教学方式接受程度的重要途径。未来的考试内容设计中,应该更加注重学生对于案例的分析和解决能力,考试形式也需要更加灵活多样,既包括对基本理论知识的考核,也包括对于平时课堂案例探讨的因素考量,设计出包含评价学生案例分析能力的成绩权重体系,对课程学习进行综合评定,使成绩分布能大体反映学生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程度。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采用撰写小论文的方式,鼓励学生关注社会经济热点,锻炼自己选择案例、科学研究和文字表达能力。可以要求本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选择感兴趣的案例,撰写一两千字的案例分析,教师对案例分析均要进行审阅并做出评价,对于提供完成优秀案例的同学予以一定的鼓励,提升学生参与案例学习的热情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