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之涵
统计报告结果显示,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与死亡率在全部恶性肿瘤中分别居第3 位与第5 位[1]。术前不同分期影响着治疗方式的选择[2],多层螺旋CT(multisliecs helieal CT,MSCT )与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被广泛用于肿瘤术前分期诊断[3,4]。本次研究旨在明确MSCT 与MRI在结直肠癌术前T 分期诊断中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 年6 月至2020 年7 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金华医院收治的60例结直肠癌患者,其中男性37例、女性23例;年龄41~72 岁,平均年龄(51.39±10.34)岁。纳入标准包括:①经临床症状、体征、相关实验室指标检查高度怀疑结直肠癌;②接受MSCT 及MRI 检查,检查结果提示结直肠癌;③临床综合评估后有手术指证,患者有手术治疗意愿;④生命体征平稳,可耐受手术;⑤自愿接受手术治疗且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为:①有MSCT 及MRI 检查禁忌证者;②对检查所用增强造影剂过敏者;③合并严重心、肝、肾等脏器原发性疾病,或其他恶性肿瘤者;④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不完整者。
1.2 方法
1.2.1 MSCT 仪器设备为Brillianc ICT(由荷兰飞利浦公司生产),扫描参数:层距5 mm,层厚5 mm,螺距1.4。检查当日禁食,检查前1 h 饮水1 000 ml确保膀胱充盈,检查前10 min 山莨胆碱(由国药集团容生制药有限公司生产)20 mg 肌肉注射,减少肠道蠕动,降低张力。从趾骨至膈面进行平扫,随后予以碘佛醇(由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90~100 ml 经肘静脉注入,速率控制在3~5 ml/s,采用自动触发技术设定腹部主动脉感兴趣区触发阈值110 HU,延迟20~25 s(动脉期)、延迟60 s(门脉期)、延迟150 s(平衡期)容积扫描。
1.2.2 MRI 仪器设备为Avanto 1.5T(由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检查前1~2 d 禁多渣食物,检查当日禁食,检查前尽量排空结肠,检查前10 min,予以山莨胆碱10 mg 肌肉注射,肛门注气1 000~1500 ml。选用8 通道相控阵表面进行线圈成像数据采集,Gd-DTPA 造影剂[由通用电气药业(上海)有限公司生产]0.2 mmol/kg 经肘静脉注射,速率2 ml/s。扫描屏气周围脂肪抑制T1WI:重复时间255 ms,回波时间2.4 ms,视野38 cm×34.2 cm,反转角80°,激励次数0.75,矩阵288×192;轴位脂肪抑制T2WI:重复时间13333 ms,回波时间89.4 ms,视野38 cm×28.5 cm,激励次数2,矩阵288×224;冠状位稳态采集快速成像:重复时间3.6 ms,回波时间1.5 ms,视野42 cm×47 cm,激励次数1,矩阵160×272。
1.3 图像分析与分期标准 将扫描图像传入工作站,分别由2 位副主任及以上医师分别阅片,阅片医师对患者情况及病理学结果均不知情。阅片结果一致则为最终结果,阅片结果不一致则进行讨论直至得出一致结果。
分期参考《AJCC 癌症分期手册》[5]中相关标准:MSCT:T1~2期:肿瘤侵及肌层,未侵及系膜脂肪间隙;T3期:肿瘤侵及肌层,尚未累及筋膜,肿瘤与正常组织间界线不清;T4期:肿瘤侵及筋膜或侵及其他脏器。MRI:T1期:肿瘤局限于黏膜,肌层无明显浸润;T2期:肿瘤侵及肌层,病理中部分肌层形态相对完好;T3期:肿瘤穿透肌层,侵及肠系内血管;T4期:肿瘤侵及筋膜或侵及其他脏器。病理检查分期:T1期:肿瘤侵及黏膜下层;T2期:肿瘤侵及固有肌层;T3期:肿瘤侵及肌层或及浆膜下层,或侵及未被腹膜覆盖的结直肠旁边组织;T4期:肿瘤侵及腹壁或附近组织与器官。
1.4 观察指标 术中切除病灶进行石蜡包埋、切片、染色,镜下观察并确定肿瘤分期,以病理组织学结果为金标准,比较MSCT 与MRI 诊断结直肠癌术前T分期准确率及一致性。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 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一致性采用Kappa检验。设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影像学结果 MSCT 表现:肠壁不规则变厚,表现为半环状或环状,肠腔内可见肿块;平扫:肿瘤等高或稍高于正常肠壁组织;增强:肿瘤显著强化,大部分为均匀强化,肿瘤尺寸大为低密度坏死区域。MRI 表现:肠壁不规则增厚,可见肠管腔狭窄,可见肿块影,肿瘤T1WI 为中等信号或稍低信号,T2WI 为混杂或等信号;肿瘤形状肠腔内靠心脏位置显示为分叶状,半环形或环状形肠壁增厚。典型病例的MRI、MSCT影像学结果见封二图1~3。
由封二图1 可见,同1例患者的MRI、MSCT 影像学结果,发现直肠上段肿块,浸润黏膜及黏膜下层,未见突破浆膜下层向直肠系膜生长,诊断T2期,病理证实为T2期。
图1 MRI、MSCT影像学示意图
由封二图2 可见,同1例患者的MRI、MSCT 影像学结果,发现直肠上段肿块,侵犯黏膜及黏膜下层,并可见局部突破浆膜下层向周围直肠系膜生长,MSCT 示周围脂肪间隙模糊,诊断为T3期,病理证实为T3期。
图2 MRI、MSCT影像学示意图
由封二图3 可见,同1例患者MRI、MSCT 影像学结果,因直肠被周围直肠系膜包绕部分,没有浆膜覆盖,所以当肿瘤处于直肠上段及乙状结肠时,若肿瘤侵犯脏层腹膜(即腹膜返折)而未侵犯周围临近结构、脏器,则诊断为T4期。发现直肠上段肿块,局部突破浆膜下层,并可见腹膜返折受侵犯,诊断为T4期,病理证实为T4期。
图3 MRI、MSCT影像学示意图
2.2 术前MSCT 与MRI 诊断T分期与病理学结果情况见表1
表1 MSCT与MRI诊断T分期与病理学结果/例
由表1可见,MSCT 与病理学对照比较诊断准确率为85.00%,Kappa值为0.79;MRI 与病理学对照比较诊断准确率为96.67%,Kappa值为0.92;MRI 诊断准确率高于MS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0,P<0.05)。
早发现、早治疗对肿瘤患者预后有积极影响,故早期准确评估病情采取针对性治疗手段对于结直肠癌的预后意义重大。结直肠癌患者在有手术机会时,临床治疗建议仍以开展手术切除病灶治疗为主,为达到完全切除病灶改善患者预后的目的,术前进行正确分期意义重大[6]。既往诊断方式主要为气钡造影、纤维肠镜,可显示病变黏膜,但无法对肿瘤转移情况及肠壁外侧病变情况进行观察,用于结直肠癌术前T分期诊断准确率较低。
本次研究结果提示,MSCT 与病理学对照比较诊断准确率为85.00%,Kappa值为0.79,诊断准确率较高,一致性较好;卢文献等[7]对92例结肠癌采用MSCT 与MRI 进行术前分期诊断的研究结果表明,MSCT 诊断结肠癌T 分期准确率为79.35%(73/92),低于本次研究结果,考虑与CT 排数、扫描参数差异相关;但本次研究结果MSCT 诊断准确率85.00%低于张萌等[8]报道的96.51%(83/86)。考虑差异结果原因除仪器设备及扫描参数外,还与其研究中所采用对比剂为水相关。有报道结果显示,CT 检查在诊断结直肠癌术前分期中的准确率为52%~100%[9],基于当前MSCT 诊断结直肠癌术前T 分期的文献报道,MSCT 用于结直肠癌术前分期诊断价值肯定,但缺乏相关诊断应用指南。本次研究结果提示,MRI与病理学对照比较诊断准确率为96.67%高于MSCT,与病理学结果一致性好;与刘华等[10]报道的MRI 技术在诊断结直肠癌术前T 分期准确率93.33%(56/60)差异不大,但高于胡晓云等[11]报道的88.89%(56.63%),考虑与仪器设备及扫描参数差异相关。本次研究中MRI 诊断结直肠癌术前T1~2分期准确率为100%,本次研究中将T1、T2期合并研究,原因为肠腔充盈气体后会导致肠腔扩张,肠壁变薄、延伸,虽可增加病灶显现程度,但因MRI 检查时选用相控阵线圈与较大扫描视野,会对变薄延伸肠壁结构与层次较难区分;此外,T1、T2期在临床上其治疗方法相似。
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虽MRI 与病理学对照比较诊断准确率高达96.67%,但依然存在漏诊、误诊情况,蔚文祥等[12]研究认为,MRI 与MSCT 联合诊断结肠癌T 分期可提升准确率,且可提升对复发的诊断准确率。于洋等[13]研究结果显示,CT 联合肿瘤标志物对大肠癌的准确率为97.67%(84/86),而MRI联合肿瘤标志物对大肠癌的阳性检测率高达100%(86/86)。结合本次研究结果及当前研究报道,认为对结直肠癌术前分期诊断应结合临床、影像学、肿瘤标志物进行综合判断,以提升结直肠癌术前T 分期诊断准确率。
综上所述,256排MSCT与MRI在结直肠癌术前T 分期诊断中价值肯定,但MRI 诊断与术后病理学结果一致性更好,准确率更高。但本次研究也存在不足:本次研究为回顾性分析,未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探究256 排MSCT 联合MRI 在结直肠癌术前T 分期诊断中的价值,后期可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探究256 排MSCT 与MRI 及联合诊断在结直肠癌术前T分期中的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