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身斗顽敌 浩气贯长虹
——记抗日英烈孔华亭

2021-09-09 08:46王贵桃
世纪风采 2021年9期
关键词:高淳特务新四军

王贵桃

这张由毛泽东主席亲笔签署、盖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大印的革命军人牺牲家属光荣纪念证,在南京高淳区是极为少见的。1956年12月18日,当原高淳县民政局局长黄民顺将光荣纪念证颁发给烈士的母亲韩可水时,饱经沧桑的老人双手颤抖,禁不住悲怆痛哭:“我的儿呀,你没有白白牺牲啊,毛主席给我们家发纪念证啦,你睁开眼睛好好看看吧!”这一感人情景,年满八旬的烈士的儿子孔明辉至今历历在目。

孔华亭,高淳古柏街道丁檀村人,生于1922年12月28日,按排行取名孔德道,学名孔华亭。

1929年,孔华亭7岁,在本村私塾开蒙读书。1937年夏,孔华亭私塾毕业,父母张罗着让儿子上高一等的学堂。然而美好的愿望却被日寇侵华的炮火击得粉碎。国土沦丧的耻辱消息一个接一个传来。高淳同样遭受劫难。目睹难民一声声哭诉,耳闻日寇一桩桩暴行,年方十五、血气方刚的孔华亭怒不可遏,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小小日本敢到中国撒野?为什么爱好和平的中华民族屡屡惨遭外敌杀戮?

颁发给孔华亭烈士家属的光荣纪念证

求索

1938年正月的一天,孔华亭和往常一样,坐在书斋中闷头看书写字。中午时分,门外突然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孔老弟在家吗?”孔华亭跨出大门一瞧,喜出望外,原来是多年不见的学长李代胜。“代胜兄,是什么风把你吹来了。”“我家住在东边,当然是东风啰!”

李代胜,漆桥大港口人,长孔华亭3岁,距丁檀村约10里,两人曾在一个私塾读书两年,是孔华亭最佩服的学长。自1934年考入县立初级中学后,已3年未见面了。

“代胜兄,日本鬼子在我们中国横行霸道,到处杀人放火扔炸弹,实在让人气愤,你有什么打算呀?”“我已初中毕业,准备当兵去,抗日打鬼子。”“打鬼子,你能带我去吧。”“不行,你年龄太小,部队恐怕不要。我先出去闯闯看,找到了合适的部队,再写信告诉你。”“那我现在做点什么呢?”“你啊,最好还是读书,我带来了你喜欢的书。”说着,李代胜从挎包里拿出几本巴金、郁达夫的小说和艾思奇的《大众哲学》。“这些现代作家的书,思想性强,切中时弊,很适合我们年轻人看。”孔华亭迫不及待翻阅起来。李代胜又从挎包里拿出一本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这本书是无锡一个卖书人悄悄送的,禁书,借你看看,一定要保密呀。”“哦,那就谢谢代胜兄了。”

学长送来“及时雨”,孔华亭如获至宝,一连20多天足不出户,如醉如痴日夜阅读,一股股清泉不断流入他干涸的心田。尤其是那本《共产党宣言》,他一连通读了三遍,心中豁然开朗,对共产党的纲领、性质、任务,对共产党人肩负的历史使命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此时,一幅人生奋斗的蓝图在孔华亭的脑海里渐渐清晰起来:走出家门闯一闯,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寻找志同道合的伙伴!

1938年2月,占领高淳的日军撤走攻打武汉去了,逃难的乡亲返回满目疮痍的故乡,全县恢复了暂时的平静,中小学也陆续开始复课。因县立初级中学上年没有招生,父亲托亲友,找关系,将求学心切的孔华亭送到薛城公立小学插班读六年级。

春去夏来,转眼到了6月。4日下午,学校发出通知:高年级学生明天上午去县城淳溪镇参加大会。6月5日,碧空如洗,风和日丽。早晨6点多,30多名高年级学生排着整齐的队伍,由校长带队,一路高唱抗日歌曲,兴致勃勃赶赴县城。这是孔华亭第一次参加这样大规模的抗日集会。

上午8时,一群政府官员与地方士绅簇拥着一位身材魁梧的军人走上戏楼,孔华亭和同学们瞪大眼睛看着戏楼。县长杨鼎候大声宣布:“父老乡亲们,今天本县开个大会,动员社会各界有力出力,有钱出钱,共同抗日,下面请新四军陈毅司令员讲话。”

陈司令亮开大嗓门,用一口地道的四川话发表演讲。“同胞们,日本鬼子侵略中国,杀人放火,毁我家园,不让中国人民过太平日子,怎么办?我们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来到高淳,东进苏南,就是消灭日本鬼子的,保卫老百姓的,不把日寇赶出中国,我们就没有安身之地。同胞们!日本鬼子也是人,没有什么可怕的,我们的八路军平型关一战就消灭了他1000多……高淳的父老乡亲们,挺起腰杆,拿起刀枪,和我们新四军一道战斗吧,万众一心,力量千钧,一定能够打垮日本鬼子,还我山河!”

陈司令的演讲,振聋发聩,让饱受日军侵略之苦、愁眉不展的高淳人民看到了希望,绽开了久违的笑脸!

陈司令每一句话如甘霖,似雨露,点点滴滴沁入孔华亭的心田,他一下子明白了:共产党就是为国为民谋利造福的政党,新四军就是抗日救国的人民军队,千千万万老百姓拧成一股绳,力量无穷,战胜日寇,振兴中华,指日可待!

当日下午,孔华亭写作文表白心愿:参加新四军,扛枪上前线,驱除倭寇,保卫中华!同学邢东升看了孔华亭的作文,兴奋地拍着他的肩膀说:“放了暑假,我们一道去茅山,找陈司令,当新四军。”两名青年学生齐声高唱《毕业歌》:同学们大家起来,奔向那抗战的前方……

1938年7月10日,新四军一部进驻溧水李巷,领导开辟溧高地方工作。孔华亭的学长李代胜加入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简称民先队)。发展民先队员,李代胜第一个就想到了学弟孔华亭。李代胜找到孔华亭说明情况,孔华亭大喜:“代胜兄,你来得太及时了,本来我和邢东升约好,过两天到茅山找陈司令当新四军去。现在我不用去了,参加民先队,和你一道开展地方抗日工作。”有了孔华亭这个好帮手,李代胜信心倍增。仅仅两三天,就在漆桥地区吸收孔祥龙、邢东升、马逢海,孔繁荣、诸长馥等8名爱国青年加入民先队,并成立了民先队支部,李代胜任支部书记,孔华亭负责宣传。

80年前,漆桥河之南河沟密布,北部岗陇起伏,是日伪军统治的薄弱区,孔华亭、邢东升两人一组,利用地形熟、同学多的优势,每天晚上深入各村,宣传我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讲解国共合作、全民族抗战的重要性、必要性,让父老乡亲了解什么是共产党?新四军是什么部队?扩大我党我军的威望和影响,取得明显成效。孔华亭的宣传才能崭露头角,受到溧高边区区委的表扬。

入党

1938年10月6日,孔华亭迎来生平最难忘的一天。经李代胜介绍,孔华亭、邢东升、孔祥龙、诸长馥等民先队积极分子秘密入党。这年,他才16岁,是高淳地区年龄最小的共产党员。

孔华亭入党后,在南者初级中学继续读书,利用学生身份作掩护,白天上学,晚上前往周边村庄做社会调查,宣传我党我军的抗日方针,启发鼓励乡亲们团结起来,参与抗日组织,为新四军筹粮筹钱。党员们分工负责,以漆桥为中心,两个月发展党员40多名,建立党支部6个。漆桥东北达乡20余村相继成立农抗会、妇救会,全民族抗战逐渐深入人心。

1939年初,中共溧高区委成立,孔华亭当选区委宣传科长。李代胜给孔华亭布置工作:“学弟,新春佳节就要到了,你要发挥能说会道的特长,抓紧做宣传工作,不能辜负领导的期望。”春节期间,孔华亭充分利用拜年聚会的机会,见缝插针,绘声绘色讲“平型关伏击日寇”“阳明堡炸日军飞机”“韦岗袭击日军车队”“攻打新丰车站”等抗日故事。他将“坚持抗战,日寇必败”的观点灵活贯穿于故事之中,亲朋好友听了还想听,个个觉得解气解恨,悲观泄气情绪一扫而空。孔华亭机智巧妙做宣传统战工作,颇有成效,得到区委领导信任。3月,中共溧高县委成立,孔华亭当选县委委员。8月,阳溧高县委成立,年仅17岁的他又当选县委委员,成为最年轻的地方干部。

转眼9月到了,孔华亭向单线联系人李代胜辞别,到桠溪东陵村光华中学读书。李代胜对他说:“老弟,我们都是党的干部,一定要记住两点,共产党员是革命的种子,不管在什么地方,都要生根开花;共产党员要时刻听从党的召唤,党叫干啥就干啥。”孔华亭笑着点点头。

9月中旬,苏皖特委为培养地方干部,应对抗日新特点、新形势,选拔阳溧高县委干部李代胜、孔华亭到中共东南局党校培训3个月。开学刚两周,孔华亭就接到了通知,编造理由向学校告假,参加这期高级别党训班。

党训班校长由东南局组织部长曾山兼任。9月26日举行开学典礼,新四军政治部主任袁国平作动员报告,他勉励全体学员“团结、紧张、严肃、活泼”,争分夺秒,认真学习,用正确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革命实践,夺取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党训班安排“马列主义理论”“政治经济学”“中国革命问题”“毛泽东军事理论”“敌后根据地党建”和“统战工作”等六门课,每天上课6小时,下午分组讨论2小时。这些崭新的课程,对初出茅庐的孔华亭来说既新鲜又陌生,他如饥似渴专心学习起来。每当夕阳西下,他和同学们结伴,在弯弯的山道上散步,讨论交流学习体会,晚上则在小油灯下整理笔记,写学习心得,巩固消化学习内容。

孔华亭(1922-1943)

三个月时光,一晃而过,党训班到期,孔华亭依依不舍脱下军装,换上便装,收拾行李,向同学老师挥手话别。三九寒冬日头短。孔华亭、李代胜马不停地步行整整两天,终于到达苏皖特委驻地狸头桥,向特委书记谭启龙汇报党训班学习情况。谭书记听罢满意地说:“你们两个学习三个月,看样子收获不小,特委决定你们回高淳担任原职。”然后又亲切地对孔华亭说:“小孔,听说你家比较富裕,你要做好家里人的工作,为党组织多支持点活动经费。你的公开身份是在校学生,还是上学去吧,学校是个很重要的阵地,要随机应变积极开展宣传,争取更多的学生加入到抗战队伍中来。”“谭书记,你放心,我保证完成任务!”

孔华亭回到阔别四个月的家中,一家人自然十分高兴。父亲对他说:“德道啊,马上要过年了,这几天酒坊生意不错,你去帮帮哥哥的忙,顺便把账目理一理。”“好嘞!”

在一个月的寒假中,孔华亭和兄长朝夕相处,聊所见所闻,谈抗日救国道理,得到哥哥的理解支持。他们背着家人从酒坊拿出100多块大洋,支持阳溧高县委在漆桥街镇开办五洋商店,建立秘密交通站。县委领导以经商为掩护,组织党员开会,布置工作,接待军部、茅山过境的军政干部。在日伪顽三股反动势力的夹缝中,溧高地区地方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特委书记谭启龙、县委书记曹明梁对孔华亭的表现给予表扬。受胞弟的启发影响,兄长孔德焕心里也燃起一团爱国热火,经漆桥区委书记孔祥龙介绍,也秘密入党,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1940年春节过后,孔华亭前往光华中学继续读书,到校后细心观察,发现老师同学们心中都压抑着一股怒火。他敏感地意识到,这蕴藏在师生心中的怒火如加以引导,便可转化为抗日救国的熊熊烈火。于是,他悄悄地对孔祥震(溧水和凤孔家人,1944年参加革命,1946年涟水保卫战中牺牲)等几名要好的同学说:“我在薛城上学时,宗校长教我们唱了一些抗日歌曲,我不妨唱给你们听听,如果喜欢,我就教你们。”同学们齐声说“好”。“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同学们大家起来,奔向抗日的前方……”“到敌人后方去,把鬼子消灭尽……”“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全国爱国的同胞们……”高亢激昂的抗日歌曲,字字句句振奋人心,同学们唱,老师也跟着唱,个个痛快极了。孔华亭见时机已经成熟,趁热打铁,在教室、校园里出墙报,画漫画,营造浓浓的抗日气氛。

1941年初,蒋介石悍然发动皖南事变,取消新四军番号,反共本质暴露无遗。一批批国民党军统特务潜入苏南地区,与日伪军狼狈为奸,大肆抓捕党员干部,杀害抗日军民。为应对瞬息万变的复杂形势,苏皖区党委9月果断决定,漆桥镇秘密交通站五洋商店、谦泰染坊停止活动,李代胜、邢东升、孔祥龙、邢浩等一批区县委干部调离高淳,其他党员分散隐蔽,暂不活动,不让敌人发现蛛丝马迹。

一贯奉行曲线救国、仇视共产党的国民党专员汪国栋也加强了对光华中学的控制,派遣特务进驻学校,对爱国青年、进步学生进行跟踪,盯梢。孔华亭、孔祥震是学校宣传抗日的积极分子,自然成为重点监视对象。新成立的中共高淳县委考虑到孔华亭的人身安全,指示他不宜公开活动,并中断了与他的联系。校长把天保因同情支持进步学生,汪国栋极不满意,将其免职,换上自己的亲信蒋贻炯。一身正气的把天保为保护学生,离职前将孔华亭解除学籍,劝其回家,静观其变。这一切来得非常突然,令孔华亭所料未及,困惑不解。孔华亭回到丁檀村家中,组织联系不上,又无学可上,心里空荡荡的,整天心事重重,闷闷不乐。

献身

1942年1月,国民党变本加厉破坏国共合作。时任江南行署主任冷欣秉承蒋介石旨意,派遣特工总队进驻郎溪定埠三丫桥。日伪顽沆瀣一气,企图扼杀溧高、郎溪新四军抗日活动,捣毁秘密交通站,破坏地方党组织。敌人气势汹汹,杀气腾腾,高淳抗战环境骤然严峻起来,党组织被迫停止一切活动。特工总队经过一番密谋,分为三个小组,郎溪为第一组,溧阳为第二组,高淳为第三组。高淳行动小组由张元才任组长,王秀槐任副组长。这年10月,溧阳行动小组抓到原阳溧高县委组织部长张炳申。军统特务如获至宝,将其带到三丫桥,一顿严刑拷打,名利诱惑,张炳申叛变革命,供出了溧高地区所有组织关系和党员名单。李代胜、邢东升、孔祥龙、孔华亭等县委干部的身份暴露无遗。叛徒张炳申这条军统特务的鹰犬,每天带着行动小组在溧高地区窜来窜去,抓捕新四军、共产党员和抗日干部。一时间,溧高地区腥风血雨,党组织接二连三遭受破坏,20多名军政干部死于敌人的屠刀之下。

而孔华亭因组织联系中断,对外面的情况不太了解,一直隐蔽在家里看书学习,焦急等待县委的音信。春去冬来,转眼一年。孔华亭见党组织仍不与他联系,心急如焚。

1943年春,李代胜、邢东升相继返回家乡高淳,寻找失联党员,恢复党的组织。转眼又到了炎热的夏天,孔华亭家门口的漆桥河河水清澈,鱼翔浅底,从七八岁开始,孔华亭每年夏天都到河里洗澡,与村上的伙伴们比赛游泳,久而久之练得一身好水性。但孔华亭警惕性很高,没有下河游泳,和妻子杨爱荣坐在房里纳凉闲聊。尽管如此,他的行踪还是被暗中监视的保长发现了。

抗日宣传墙报

以张元才、王秀槐为首的第三行动小组费尽心机,忙活了一年多,被通缉的高淳“共匪”主要领导一个也没见着,国民党江南行署主任冷欣大为不满,严斥三丫桥特工总队加强对高淳的督查,否则严惩不贷。7月初,特工总队副队长周达之带领军统特务汪华卿、史中河、何济民、许剑白、王连元一行到达东坝。到达东坝的次日,周达之悄悄布置,安排史中河、何济民、许剑白三名特务晚上9时出发,去丁檀村抓人,把功劳记在自己头上。

晚上10点多钟,特务史中河、何济民、许剑白摸到丁檀村,在保长暗中指点下,突然闯进孔家,堵住孔华亭的卧室。“孔华亭先生在家吗?”躺着床上的孔华亭听到这陌生的口音,立即警觉起来,“除了党内同志,没人这样称呼我呀”。他推了推妻子,杨爱荣机警地回答:“我家没有孔华亭,我男人叫孔德道。”

特务踢开房门:“不错,我们找的就是他。孔先生,识相点,跟我们到区公所走一趟。”孔华亭顿时明白,敌人就在眼前,已经难以脱身了。

特务许剑白手提灯笼走在前面,孔华亭夹在中间,史中河、何济民跟在后面。到达村前渡口时,特务们怕孔华亭跳水逃跑,掏出麻绳将他五花大绑。乡亲们闻讯赶到渡口,特务们见人多势众,又怕新四军突然冒出来救人,慌忙吹灭灯笼,渡过漆桥河,将渡船拴在对岸。

农历六月初三,天空无明月,满头星斗隐没在浓云之中,野外漆黑一片,特务们押着孔华亭在圩埂上跌跌撞撞往前走。这条圩埂孔华亭不知走过多少回,闭上眼睛也很熟悉,走路自然稳当。此时,他的脑子飞快运转:此去肯定凶多吉少,与其死于敌人酷刑之下,不如拼死一搏!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孔华亭拿定主意,借着夜幕悄悄蜕开缚手的麻绳,突然快跑两步,“蹭”的一下跳入河中。这惊天动地一跳,犹如黑暗中的一道闪电,吓得特务们连声惊叫。三个特务两个是旱鸭子,只有史中河会水。这条“恶狼”自以为水性好,卸下盒子枪,也慌忙跳入河中去抓孔华亭。

孔华亭虽是水上蛟龙,但无奈身上绕有绳子,游泳使不开手脚,见特务下水抓他,怒从心中起,火在胸口烧。他一个猛子扎到水下,抓住史中河一条腿,拖入深水区,然后浮出水面,长喘一口气。特务呛了几口水刚浮出水面,孔华亭用尽全身力量对准史中河的脑门连击两拳,两人随即在水中殊死搏斗起来。

几度水上水下,几番奋力搏斗。特务史中河已无还手之力,被孔华亭拖入河底,活活呛死,一命呜呼。孔华亭因体力不支,也沉入水底,壮烈牺牲,以身殉国。一位21岁的共产党员,用自己的鲜血生命,践行了入党誓词: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一位威武不屈的勇士,用自己的青春灵魂,在高淳抗战史上铸就了感天动地的篇章!

次日下午,乡亲们打捞起孔华亭的遗体,英雄双拳紧握,一脸铁青,身上头部留有多处搏斗的伤痕,腰上还拖着一根长麻绳。

孔华亭牺牲后,遗体被葬于马家山。李代胜、邢东升等战友闻讯,悲愤交加,冒着生命危险,先后化装成渔夫、商贩,前往孔华亭坟前,默哀鞠躬,沉痛吊唁自己的亲密战友。

光阴似箭,78年过去了,丁檀村前的漆桥河,涛声依旧,久久传颂英雄的壮举。孔华亭英名将永远镌刻在高淳抗日的丰碑上。

猜你喜欢
高淳特务新四军
由档案史料管窥上海解放
AB换数
存在感
中国新四军研究会向百家图书馆赠送《新四军全书》弘扬正能量
一块明代“特务”的牙牌
智入密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