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红展
摘要:近年来,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牢牢把握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和谐稳定目标不动摇,大力发展种植业产业,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全县农业工作呈现稳中有进、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关键词:種植业;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
1 种植业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民权县先后出台了《民权县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专项行动方案(2017—2019年)》、《民权县优质高产高效花生种植实施方案(2019-2022)》、《民权县优质小麦生产基地示范县实施方案(2018--2022)》等,明确民权优质高效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支持“六保六稳”和民权县优质高效农业发展。县委、县政府每年对全县种植业产业发展情况进行观摩督导,并纳入全县目标考核,对对工作先进的家庭农场、合作社以及个人进行表彰,调动产业发展的积极性,引导全县“把传统产业做强、把优势产业做大、把特色产业做优、把休闲与乡旅农业做活”。
根据民权县土壤、水利、气候条件,结合种植传统,我县种植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淤地种粮沙地果、两合土壤种瓜蔬、背河洼地种稻荷、优质产品提质量”,通过培育家庭农场、合作社,种植优质高效农产品,实施龙头企业带动,壮大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叫响民权品牌,实现种植业产业规模化、市场化、品牌化、生态化,以逐步形成“粮食生产稳当头,南葱北菌西果油,面粉花生葡萄酒,三产融合带旅游”的农业产业格局。
1.1 种植业生产基本情况
2019年,民权县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11.13万hm2(含复种),总产86.11万t。其中小麦播种面积6.73万hm2,总产52.78万t;玉米面积3.87万hm2,总产30.38万t;其它粮食作物面积5333.33hm2,总产2.95万t。油料作物以花生为主,花生以双塔、人和、白云寺、龙塘等乡镇为主,面积2.67万hm2以上。蔬菜种植面积2万hn2左右,大棚以及高效蔬菜1.17万hm2,总产可达70万t,总产值达到10亿多元。露地蔬菜以辣椒、大蒜为主,是“国家级果蔬质量安全示范区”、“莲藕生态原产地保护区”,“山药生态原产地保护区”。果树面积1.07万hm2左右,主要以苹果、梨面积为主,葡萄面积逐步扩大。其中苹果4666.67hm2,梨2666.67hm2,葡萄2000hm2,桃666.67hm2,其它小杂果666.67hm2。
1.2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情况
我县总体流转农村土地面积1.2万hm2,土地规模经营百亩以上的面积7113.33hm2,达到437家,其中33.33hm2以上36家(规模经营超过千亩的6家)。家庭农场、合作社全县共计1318家,获得国家级示范社3家,省、市级示范合作社、家庭农场27家。通过示范带动促进民权高效农业发展。
1.3 龙头农业企业发展情况
全县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38家(其中省级以上龙头企业12家);主要涵盖两个方面:一是粮油面粉加工,全县具有规模较大的面粉加工企业3家,食用油加工企业2家,花生加工企业一家。花生企业河南长领食品有限公司;面粉企业以商丘双龙粉业有限公司、河南神人助粮油有限公司为主。二是农副产品加工,主要包括葡萄酒酿造和果蔬加工。葡萄酒酿造以天明民权葡萄酒业为引领。
2 民权种植业发展存在问题
(1)种植业结构调整力度不够,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民权县以粮食生产为主,是全国产粮大县,属于国家级贫困县,对农业投入不足。比如规模生产基地,冷链物流配备跟不上,田间基础设施少等。
(2)家庭农场、合作社发展缓慢。发展的主体力量主要是老年人和妇女,大部分青壮年外出务工,接受新品种、新技术能力不强,抗风险能力较弱。农村集体经济薄弱,需要进一步扶持和规范。
(3)新建的特色农业产业化集群、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少。没有达到规模化、标准化。
3 建议
(1)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以及当地特色产业发展,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和扶持,积极实施民权葡萄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创建工作,加快民权县“粮食生产稳当头,南葱北菌西果油、面粉花生葡萄酒、三产融合带旅游”的种植业产业发展,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叫响民权品牌,实现“三链同构协调发展”。
(2)积极宣传推介民权农产品品牌。开发查找民权葡萄酒、民权贡麻花、长领花生发展的历史以及变化历程,通过互联网、阿里巴巴等平台宣传推荐民权农产品深加工。提高我县企业和产品的知名度和质量。
(3)按照整村整乡推进标准,发展规模经营。适度扩大优质高效农产品种植规模,引导农村土地规模流转和经营,以新型经营主体为主进行集体承包经营,进行特色种植,形成“四优四化”布局,突出优质高效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实行现代化农机作业,减少经营成本,增加收入。
参考文献
[1] 巫海莉.基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农村劳动力就业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9(36):12-13.